導讀:美國對中國當代藝術的興趣日益增加,促使中國藝術家的作品活躍在國際上的各大藝術機構及藝博會上。從大都會的水墨展到即將舉辦的軍械庫藝術展都使中國當代藝術成為關注的焦點。

新水墨旋風登陸紐約大都會博物館
2013年12月11日,大都會藝術博物館舉辦了一場關于中國當代藝術的重要展覽——“水墨藝術在當代中國”(Ink Art: Past as Present in Contemporary China),呈現35位中國藝術家的作品。展出的70幅作品涵蓋了繪畫、書法、攝影、版畫、視頻和雕塑,是過去30年中國藝術家創作的成果。此次展覽將展至2014年4月6日。
展覽分成“文字”、“新風景”、“抽象”、以及“畫筆外的藝術”四個部分。其中展出作品包括了徐冰的裝置作品《天書》(約1988),張洹在臉上書寫文字的行為作品“家譜”的照片(2000),艾未未取材于破損的清代寺廟中的木材創作而成的裝置作品《中國地圖》(2006)。書法家王冬齡和張羽的作品將在“抽象”部分中展出,蔡國強的“萬里長城延長一萬米:為外星人作的計劃第十號”影像將在“超越筆觸”的部分中展出,藝術家展望和張健君將分別展出用不銹鋼和硅膠創作的太湖石。參與展覽的藝術家還包括黃永砯、楊泳梁、邢丹文、邱黯雄、谷文達、楊詰昌、方力均、楊福東、劉丹、 張建君、展望等。
此次展覽的展出成為中國當代藝術圈關注的焦點,引發了許多討論。“新水墨”作為中國傳統文化的象征已經逐漸成為藝術市場的寵兒,陸續出現在各大拍賣行以及各大藝術機構的展覽上。

徐冰的鳳凰亮相紐約紐約圣約翰神明大教堂
2014年2月1日,中國當代藝術家徐冰的裝置藝術作品“鳳凰”在吃紐約圣約翰神明大教堂(The Cathedral Church of Saint John of the Divine)展出。
鳳凰的創作從2008年到2010年歷經2年,由徐冰包辦了繪畫、制作模型和電腦制圖等工作。鳳凰在中國傳統文化里象征著吉祥、統一、力量與繁榮,通常是一種高尚祥和的動物。但徐冰的這一作品又與當下發生關系——反映出當今中國無情與冷酷的一面,見證了當今中國勞動、歷史、商業發展和快速財富積累之間復雜的相互關聯。

“聚焦:中國”2014軍械庫藝術展
第十六屆軍械庫藝術展將于2014年3月6日至3月9日舉行,本屆藝術展中楊畫廊、空白空間、天仁合藝藝術中心等16家中國本土畫廊將首次集體參展。
次聚焦展區主題為“聚焦:中國”,由尤倫斯當代藝術中心館長田霏宇打造,將展出約20位藝術家的作品,從70年代末的“星星”到75年后出生的新生代藝術家。為了呼應“聚焦:中國”的主題,中國當代藝術家徐震被邀作為2014年軍械庫藝術展的委任藝術家。
軍械庫藝術展執行董事諾亞·霍洛維茨表示:中國當代藝術的發展是極富潛力的。在中國,從事創作的藝術家以及接受過本土及西方藝術學院教育的藝術學生的數量也是巨大的。但中國的市場生態也極為年輕,在未來的長遠發展中要形成一套有效的藝術市場法則勢在必行。而未來在全球格局中,中國年輕藝術家也將會成為未來之星,他們的視野更具全球化,既有自己獨特的本土文化,也了解西方價值及觀念。
從某種程度來講,國際交流在提高中國當代藝術國際地位中起了積極作用,也是中國藝術家被世界認可的體現。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