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記者 春生)蘇州畫壇名宿張繼馨是吳門畫界首屈一指的代表畫家,被譽為陳大羽之后江蘇寫意花鳥畫壇的“扛旗”人物,素以花鳥畫蜚聲藝壇,卻很少有人知曉他山水畫也極具造詣。即將于本周五蘇州古玩城亮相的張繼馨個人畫展上,書畫愛好者可以欣賞到張老極為罕見的四件山水小品。
張繼馨今年正值88歲,為此江蘇景宏拍賣為他策劃了這次畫展及其首個個人書畫專場拍賣。展覽時間為11日至12日上午9點到下午6點,拍賣時間為13日上午9點30分,地點為前幾天商報鑒寶的舉辦地——北港路蘇州古玩城。作品共81件,縱貫張老四十幾年創作歷程,既有典型的張派花鳥,又有不斷走出新風格的近年新作,還有難得一見的文革時期山水寫生作品。
張老與城市商報素有淵源,商報《晚晴》版面刊頭題字便是張老手筆。雖然張老已是耄耋老人,但身體健康精神矍鑠,難得的是目力不衰,他笑著告訴記者,目前的視力還能畫工筆花鳥呢!
那么,花鳥畫大家張繼馨什么時候畫過山水呢?張老對商報記者說起了那段山水淵源。原來,他早年曾隨畫家張宜生、陶運伯習山水、花鳥,自19歲起師從張辛稼主攻花鳥,但此后并未荒廢山水畫技藝。在蘇州工藝美術職工大學任教期間,張老時常帶學生到光福、西山等地寫生,其間便將太湖山水收之筆端,創作了為數不少的山水畫作品。不過這些畫作大多贈給學生臨摹,他自己保存下來的很少,此后也未曾公開亮相,因此即將展出的四件山水小品十分珍貴。
四件作品尺寸僅在1.6平方尺到2.4平方尺之間,然而小小尺幅卻容納太湖廣袤山水風光,有綠茵茵的春,有金燦燦的秋,還有紅彤彤的山林,車船忙碌的礦區。畫家寫生功夫了得,傳統筆墨技藝精湛,而且融入水彩西畫的風格,用色大膽,畫面唯美,將四十幾年前太湖邊濕潤秀美的氣韻永恒定格在畫紙之上。
“文革期間畫畫不作興了,但即使在那個最困難時期,我都相信文化不會永遠消沉。”張老深情地回憶,“所以那時候晚上一個人偷偷臨習歷代山水繪畫,想盡辦法提升畫技,后來果然等到了書畫藝術的復興!”
文/蔡春生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