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款識:LIU.YE 97野(右下)
來源:荷蘭阿姆斯特丹Galerie Serieuze Zaken;亞洲私人收藏
展覽:1997年《劉野個展》北京明經第畫廊北京中國
出版:《劉野個展》北京明經第畫廊北京中國1997年(圖版,第23頁)
在中國當代藝術中,劉野別樹一幟,以一人的創(chuàng)作開辟全新的美學體系,匯融了中西多種美學元素,把童話、哲學、幾何、抽象、古典寫實、甜美又帶神秘氣氛的元素結合為一,創(chuàng)造了獨特的圖像風格和豐富的美學層次。《紅·黃·藍》是劉野從德國回到中國后首階段的創(chuàng)作大成,創(chuàng)作于1997年,在劉野首個在中國的個人展覽展出,旋即被前藏家購藏超過10年,才易手于另一藏家。又歷經長久的6年,才由保利香港拍賣于本年度秋季拍賣重新呈獻此作。作品有代表性的總結了劉野在德國時期的創(chuàng)作脈絡,又隱藏了創(chuàng)新的元素,連結到往后的發(fā)展階段,既有總結意義,也能承先啟后。是次重現(xiàn)市場,機會難得,勢將再次成為市場焦點。
《紅·黃·藍》是在畫家創(chuàng)作歷程中少見的大尺幅作品,包含了他最具代表意義的重要藝術元素和個人創(chuàng)新︰紅、黃及藍三原色的強烈對比,靈感摘取劉野深受薰陶的設計、造型藝術、甚至是西方構成主義大師蒙特里安的色彩。但劉野把紅、黃與藍三色加以巧妙揉合,展示了色彩的細膩轉換化,從黃到藍,幻變成鮮活的綠;紅與藍,逗引出畫面幽郁的紫,色彩傳達了既超現(xiàn)實又童話的神秘氣氛。重要的是,主角的衣飾以鮮紅原色來表現(xiàn),鮮紅色較少見于1990年代初的德國時期,更多是劉野回到中國以后,在1990年后期開始常用的色彩。這使此作品和后一階段的“小海軍”系列在色彩美學上直接連系起來。
劉野更把西方抽象幾何大師蒙特里安的作品嵌入畫中,成為少見的“畫中畫”模式,提示觀眾注意整個畫面隱藏著的各種幾何圖形:畫面的三個人物構成三角形、垂直的窗簾仿如長方形,棕黑的地板和窗簾后的陰影分別代表縱軸、橫軸,把畫面分割、重組為各種幾何形狀,恰與蒙特里安的畫作巧妙呼應,形成前后反差變化的復雜空間層次。表達手法簡潔俐落,應用和演化了蒙特里安以點、線、面來創(chuàng)作空間想像的原則。這既代表劉野要向西方幾何抽象、構成主義致敬,與傳統(tǒng)經典展開跨時空的美學對話;也揭示劉野更大的藝術野心,把西方現(xiàn)代主義移植至中國當代文化情境,采納幾何抽象的構成精神,卻建構了更為復雜,如電影、劇場的超現(xiàn)實場景,隱藏著各種視覺符號,持續(xù)帶領觀眾深入探索全新的美學境界。
作品的構圖布局代表這個時期的突破。畫面被設計如一個向內深入的立體舞臺場景,序幕徐徐揭開,當中人物如劇場角色直視著前方,仿佛更精采的故事正要上映。 “舞臺”是這時期的重要創(chuàng)作概念,在后一階段如“小海軍”的系列更多出現(xiàn)。此作因此具備承先啟后和不同面向的突破意義。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