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陳建貢書寫的篆書

趙熊書寫的行書

李成海書寫的草書
在昨天本報《biang究竟是個什么字?》報道中,記者請陜西文化藝術界人士對biang字進行了解讀。今天,您將看到陜西書法家接受挑戰,用各種字體寫出這個biang字。即便是每天面對漢字的書法家,想要把biang字成功地以各種字體寫出,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篆書
陳建貢:既要寫得靈動,不能呆滯,還要寫得平衡
寫了幾十年漢字的省書協副主席陳建貢第一次寫biang字,以篆字創作見長的他,嘗試著將biang字篆書化。
篆字是比較古老的書體,是大篆、小篆的統稱,小篆也稱“秦篆”,是秦國的通用文字。篆書字形圓潤和婉轉,面對這個民間造出的biang字,陳建貢說:“雖然這是民間的一個俗字,但是對我來說,也有一定挑戰性,因為沒寫過,也比較復雜,尤其用篆字,既要寫得靈動,不能呆滯,還要寫得平衡。這個字寫不好就死板,要有趣味性。”陳建貢以小篆加漢簡的表現形式,寫出了biang字。
★行書
趙熊:要在動態組合中還能看出結構上的脈絡
省書協名譽主席趙熊認為biang字這種復雜的形體,是關中民間的文字游戲。“僅就從這么復雜的結構上講,也不符合文字應用流傳的規律。但這一現象值得大家關注。”趙熊說,他小時候聽到的有不同的版本,其中“趙云提個槍,坐個車車游四方”,biang字組成不是立刀旁,而是“戈”字旁。
單從這個字的書寫,光“心”字里面就有超過十個小結構,要想辦法讓中間結構渾實起來,還不干擾整體的虛實變化關系,趙熊認為,“這個字更繁一些,所以要調整相互之間關系,讓它們統一起來。”
趙熊挑戰了行書的biang字,他分析,中國傳統把楷書、篆書、隸書稱為正書系列,字字獨立。“行書是相對便利、快速書寫的形式,要在動態組合中還能看出結構上的脈絡。難點是內部關系太復雜,就如公共車上人少,大家情緒都很穩定,每個人都有座位坐,等大家都擠上去,擁擠了關系就不好處理了。”
★草書
李成海:“雪加雨”手法寫成
作為一個老西安,省書協名譽主席李成海說,biangbiang面在傳統陜西的飲食中,應該是把面搟好后,犁成方片下到鍋里,而不是現在這樣的又長又寬的面條。
“這個字構造的點劃復雜和關中人的性格和文化底蘊有關。”草書寫biang字讓很多書法家認為很難演繹,李成海用草書挑戰bi-ang字時,少部分偏旁如“月”字、“戈”字他用了行書。他說,“行書加草書叫‘雨夾雪’,這個可以叫‘雪加雨’”。
★隸書
鐘鏑:這個字適合用隸書書寫
“隸書源于漢代,都城就在長安,隸書的特殊技法是‘蠶頭燕尾’,這一捺是隸書的特點,biang字這個‘走之’正好適合表現出隸書的特點。”西安市青書協副主席鐘鏑認為隸書的biang字很陜西。而挑戰就在于怎么把重復的字,對稱的節奏寫出情趣來。“隸書講究‘平正排疊’,在整體風格中有一些小的情緒變化,biang字也很適合以隸書的表現手法來書寫。”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