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1 肖龍士《絲瓜群雞圖》

圖2孔小瑜《書齋精品圖》

圖3懶悟《枯木寒鴉圖》
安徽亞明藝術館曾舉辦過一場“二十世紀安徽中國畫八家作品展”,引起一時轟動。此“八老”為蕭龍士、光元鯤、孔小瑜、童雪鴻、懶悟、王石岑、申茂之和徐子鶴。他們筆墨精湛,畫技超群,且多擅詩詞書刻,畫境內涵幽奧深邃,令人品味不盡。在名目繁多的各類書畫展層出不窮的今天,此次“二十世紀安徽中國畫八家作品展”的成功舉辦,不啻給現今的畫壇注入了一劑清涼。八方人流如織的浩大景觀,為安徽近年畫展所僅見。甚至可以毫不夸張地說,“八老”的繪畫藝術水準,足可鼎新二十世紀安徽中國畫之最高水準。
蕭龍士(1889—1990),原名蕭品一,字翰云,室名“墨趣齋”,晚號“百壽堂”。蕭老1925年畢業于上海美專,精工大寫意花鳥,并善詩書。后拜繪畫藝術大匠齊白石為師,其蒼渾古拙的筆墨,深得齊老賞識。齊老夫子曾感言:“龍士寫蘭,我不如也。”蕭龍士與李可染、李苦禪、婁師白等畫友相交甚厚,常在一起切磋交流。后蕭老雖調安徽工作,然依舊與摯友保持著書翰不斷的往來。同時,他又是安徽最長壽的著名畫家之一,作品存世量較大。藏家若投資收藏其畫,可從畫家早、中、晚三個時期入手。蕭氏早歲(20—50歲),曾刻意臨摹過《芥子園畫譜》,從而具備了一定的繪畫功力。稍后,筆墨畫風多取“青藤白陽”及“八大”冷逸一路,此時的筆墨畫風,已漸漸從臨摹過渡到作品的創作階段,藏家如遇此期畫作均可逢低吸納。中期(50—80歲),此間先生無論從寫意還是寫實,都可說是精品迭出。尤其是65—80歲左右的畫作,如圖1《絲瓜群雞圖》(與李苦禪合作)就是幅不可多得的傳世精作。蕭老的絲瓜與苦禪老畫的群雞可喻之為筆墨傳神,珠聯璧合,深得齊派筆墨內在之神韻。此期的畫作收藏價值最大,也最值得藏家用心關注。只要是真品,若價格合理的話,可大量收購。晚歲(80—100歲),雖已入“人畫俱老”的瑞壽畫境,但筆墨之力已略感粗乏,尤其是90歲后的畫作,已漸入垂暮之氣,能出彩的畫作幾乎不多。此時畫家的作品,藏家可酌情收購。鼎盛期的精品畫作每平尺應在1.5萬—2萬元左右,特殊時期的畫作另論。
孔小瑜(1899—1984),齋名“思擷館”。受家庭熏陶,自幼便喜繪畫藝術,從父習畫。十幾歲便代替年邁多病的父親掛單鬻畫上海灘(白龍山人王一亭代開潤單)。生前與張大千、鄭午昌、張聿光、唐云、錢瘦鐵等相友善,常聚一起詩酒暢懷,合繪佳作。曾受名畫家俞寄凡之誠邀,入潘天壽創辦的“新華藝專”任教。由于孔先生解放前一直是以賣畫為生,故其畫路較寬,于山水、人物、花鳥無一不精。而最為世人所津津樂道的是其筆法精致的博古清供佳構。如圖2《書齋精品圖》,構圖精整完美,內涵色彩豐富,畫面三代鼎彝、三彩陶馬、盛唐古琴及歷代窯變名瓷插上百花之魁,更覺書齋富貴清逸,翰卷馨香宜人,讓人未品先醉。由于先生早歲賣畫古肆坊間,故其作品流量分布甚廣。近年來,各大拍賣機構紛紛上拍其繪畫精品,作品價位節節攀升,藏家應多關注其具有代表性的《博古清供圖》、《牡丹圖》、《伯樂相馬圖》等畫作。由于孔氏又歸屬“海派”畫家行列,因歷史變遷之故,先生長期滯留工作生活在安徽。故而藝壇評價他是一位典型的“滬皖結合雙棲型”畫家。目前其大幅精品博古力作拍賣市場價已達數十萬之巨,且還不易遇到。一般題材畫作大概每平尺8000—1.2萬元左右。從市場行情分析,其畫作價格基本穩中有升,后期行市無可限量。
懶悟(1901—1969),俗姓李,又名曉悟、奚如、照思,晚號莽張僧。一代高僧,精畫、能書、通詩、善鑒古畫。8歲剃度當地遠鐸庵為僧。后得上海工商巨子王一亭居士善助,與樂觀、談玄法師東渡日本大阪勝尾寺密宗學院修法。與唐云、林風眠、陳半丁、曹大鐵過從甚密。尤與大才子曹大鐵相交甚厚,常聚一起晝夜盤桓詩畫,談到盡興處,皆不知東方之既白。懶悟法師1934年途經安慶(當時安徽省會),溯江而上,將作匡廬游。滯留期間,被安慶迎江寺住持心堅、竺庵法師苦心挽留,居寺內大士閣中。懶上人性雖孤傲奇僻,然對普通人則寬厚仁慈。其畫宗宋元,胎息“四僧”。筆墨冷逸疏淡,空靈幽奧,一派山林丘壑之氣。如圖3《枯木寒鴉圖》,右下有安慶名學者烏以鳳教授跋題,今藏安慶懶悟藝術館。此作枯木老樹蒼潤古勁,水墨交融,毫無干枯頹靡之息;尤其是枯木上喳喳群戲的寒鴉,倒給這枯木逢春的畫面平添了不少的勃勃生機。懶和尚一生錚錚鐵骨,從不攀附權貴。民國間,河南軍閥劉鎮華主皖,愛好附庸風雅的他十分仰慕懶悟法師的山水畫作,于迎江寺設素宴以求其畫,懶師聞知后,遠遁而避之,傳為一時佳話。而對于遠方來訪的清貧畫友陸逸,懶師則以誠相待,為了資助陸逸,其不顧身心勞累,夤夜挑燈畫山水百幀,所獲畫資全助陸逸。后懶師主持合肥明教寺。“文革”禍起,這位方外高僧也未能幸免,帶著一絲遺憾圓寂于合肥月潭庵。懶師繪畫從不論紙張大小,上手便寫,往往妙品迭出。目前,懶師的繪畫真品市場幾乎沒有,多數已被合肥、安慶兩地藏家所壟斷庋藏。收藏難度非常大。目前,其精品山水畫作大概每平尺3—5萬元左右,且基本上還是有價無貨。

圖4申茂之《蟋蟀圖》
申茂之(1904—1976),字柏馨,號柏庵、申拓。1928年畢業于北平藝專,曾于山東大學、華東藝專、安徽師大等高校任教。能書善詩,工山水、人物、花鳥,尤精工筆草蟲,筆致宋元,墨臻古法。如圖4《蟋蟀圖》。“八老”中,若論申老繪畫名頭,幾乎很冷。實際上,他師出名門,是溥心畬的再傳弟子。直到“八老”畫展亮相社會,人們方為震驚。申老創作態度十分嚴謹,故流之市場的畫作非常有限,基本藏之于家屬和資深的藏家手中。由于其完美的構圖、精逸的筆致加之獨具面目的風格,今已引起了不少大藏家的深深關注。其精品工蟲現價每平尺3萬—4萬元左右,但基本還是有價無貨。

圖5光元鯤《虎嘯圖》
光元鯤(1905—1974),1931年畢業于上海新華藝專,師從潘天壽、黃賓虹、張善孖、俞建華、吳茀之等。精善畫虎,從學于張善孖時日最久,如圖5《虎嘯圖》。為了支持抗戰,先生曾精繪巨制《百虎圖》義賣,被美國援華抗日將領陳納德將軍重資收藏。先生由于畫虎之名實在太大,以至于他的其他題材的繪畫作品被其虎名所掩。曾見先生一幅《八哥蟬柳圖》,就是幅工寫兼備的精品妙作,神態靈動的八哥和薄如蟬翼的知了與在微風輕輕吹拂下的柳枝,令人陶醉。目前,先生的畫作在民間尚有一定的存量,而虎畫精作已十分難尋。虎圖精品每平尺應在3萬元左右,花卉寫意的價格則相對要低得多。

圖6童雪鴻《橫行不得圖》
童雪鴻(1909—1966),原名童鴻彥,字萬庵、萬安,號印隱,室署拜石齋主、百箑齋主。畢業于上海美專和新華藝專,一生從事美術教育工作。師從劉海粟、黃賓虹。工人物、花卉,尤精花鳥,能書法,擅長篆刻。先生畫風清雅,筆致高潔,深厚拔俗的筆墨中,無不透著股金石書卷之氣,其畫中內在之蘊含可見一斑。如圖6《橫行不得圖》,作于1959年,乃畫家現實生活之真實寫照。故而下筆靈動爽健,蒼澀寫實的筆墨中,凸顯出的是畫家大氣不雕的渾樸清潤。那一貫“橫行霸道”的螃蟹,經畫家神奇之筆的略一巧構,似乎早已橫行不得了。先生才氣橫溢的繪畫水平,深得恩師海粟的器重,惜其英年早逝,引為畫壇大憾。童先生是位集詩書畫印大成的著名藝術家,故其作品深受藏界所重視。“西泠印社”早已將先生大名榜入近代篆刻名家之列。由于童先生過早離世,加之其秉性孤高的強烈個性,故而其畫從不為人所輕作,因此流傳十分鮮見。存世畫作基本被識家所秘藏。目前,其花鳥精作每平尺大概為2萬—3萬元左右,大幅精作則另當別論。

圖7王石岑《太白詩意圖》
王石岑(1914—1996),自幼受“新安畫派”秀美華滋的筆墨熏陶,同時,他又是“新徽派”畫家中舉足輕重的代表人物之一。一生從事美術教育和中國畫的創作研究工作,從學者甚眾,可謂桃李滿天下。其所制山水清新空靈,畫境開闊,在安徽山水畫家中可謂獨樹一幟,如圖7《太白詩意圖》。先生所畫山水,無論洋洋巨幛,還是盈盈寸紙,皆渲寫得意境深邃,氣勢高邁,自然之筆游刃有余,一派清新蕩俗之佳氣。我曾見過先生不少精致妙然的山水小品,其小中見大、咫尺千里的內涵筆墨,品后,讓人如入畫境。“外師造化,中得心源”是畫家融入自然生活的真實感悟,我們從他的畫品中決看不到一絲半點的庸俗匠氣,多的是浩浩丘壑的山林真氣。目前,市場上由于對先生作品認知度的廣泛提高,雖偶有先生畫作流出,但基本上可說是鳳毛麟角,難得一見。其山水精品畫每平尺為1—1.5萬元。一些具有歷史重大題材的畫作則另當別論。

圖8徐子鶴《黃山圖》
徐子鶴(1916—1999),字翼,又名壽昌。工畫能書善詩,精鑒富藏。聞其所藏古畫之量可與海上大石翁之藏相伯仲。父親徐樹銘是當地一位頗具名望的人物肖像畫師,是任頤高徒徐小倉的門生,在蘇州護龍街開了一間古玩店,與吳門名流唐伯謙、鄭大鶴等相交深厚。徐先生在此氛圍很濃的藝術家庭中,自小耳濡目染,加之對繪畫有著極高的稟賦和興趣,又在兄長曹標的精心指導下,臨摹了大量的古畫真本,從而打下了較深的繪畫功底。30歲徐子鶴延聘為蘇州美專教授,并定居上海。后因國家人才之需,與宋文治、孔小瑜應聘來皖,入安徽省博負責古字畫鑒定和全色修補工作。謝稚柳尊其為“當今古字畫全色修補第一人”,北京故宮、上博、遼博等全國各大博物館中已“老掉牙”的殘破名畫,不少就是經先生奇妙之筆而容光煥發的。先生十分注重外師造化,認為畫山水一定要有生活根源,如無生活根源而畫出的山水,則將成為“無源之水”或“無本之木”,肯定缺乏藝術生命力。因而,我們在品讀先生所畫的山水作品時,如圖8《黃山圖》,既看到了他對傳統筆墨的深刻理解,又感受到他對祖國山川美景的深深熱愛,他畫出的是華夏江山永固的大觀氣象。徐先生不僅山水畫的氣韻生動,所制墨梅也清逸古潤,筆墨頗具宋元韻致。曾品墨梅一枝,枝上點一頑雀,其生動空靈之姿,似呼之欲出,筆境直逼“八大”。其山水精作每平尺大約2—3萬元左右,且上升趨勢較為明顯,但今也十分難遇。墨梅小品偶于市場尚能見到,每平尺也近0.8—1萬元。四至六尺的巨幛黃山山水價今已達數十萬元以上,又因其繪畫題材獨特,畫風雅俗共賞,故深受藏家喜愛。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