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晚清磚藍釉水盂 直徑8厘米 底徑5厘米(圖片由商家提供)
水盂在古代稱“水注”,主要功能是為了給硯池添水,最早出現在秦漢。她的形制多種多樣,千變萬化,而以隨形象形居多。將其供置書齋案幾之上,與筆硯相伴,與文人相對,除實用意義外,更多的是觀賞意義,因而不僅成了文人雅士追求悠閑優雅生活的一種表征一種體現,更是一個包羅萬象、內涵豐富的收藏精品,同時也是投資下注收獲豐厚經濟回報的好項目。今天介紹的是一件晚清磚藍釉水盂,這種磚藍釉創燒于康熙時期,此水盂青花釉紋飾,則是我國傳統的陶瓷裝飾品種之一,屬于釉下彩瓷,色調明凈,紋飾典雅清逸,且有永遠不褪色之特點。在“以青為尚”的青瓷時代,曾經做為國寶遠銷海外。如今更是深受藏友青睞和推崇,升值空間極大。

晚清磚藍釉水盂 直徑8厘米 底徑5厘米(圖片由商家提供)
此寶貝為清代晚期作品,形制規整,華貴飽滿,仿造康熙時期風格,底足修足精細規整,胎質比康熙時略粗,底款為大清康熙年制 磚藍釉色,釉色瑩潤淡雅,恰似蔚藍落日之天,造型靈巧,釉面滋潤,天青色柔和內斂,釉色如雨過云開天晴之際,分外清澈空靈。

晚清磚藍釉水盂 直徑8厘米 底徑5厘米(圖片由商家提供)
專家賞析認為,此寶貝青瓷釉發色絕佳,有清早期康雍乾三代青花瓷遺風,擺于案頭可息心養性,一洗人間氛垢矣,置之文案賞心悅目,伴之筆硯彰顯文化張力。清心樂志,為人生一樂。下有“大清康熙年制”底款,此磚藍釉釉馬水盂完美體現出中華民族審美情趣,表現出中國古代人們對大自然原生態生命的崇拜,不僅有很好的觀賞價值,更富有學術研究價值,正是文房第五寶,秀色比天青,堪稱藝術收藏的理想之選。

晚清磚藍釉水盂 直徑8厘米 底徑5厘米(圖片由商家提供)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