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明明
一直以來,畫院既不像藝術院校那樣清晰地涵蓋學術研究、人才培養等職能,也不像美術館那樣通過不斷地展示藝術、服務社會而讓普通人熟知和親近,畫院曾經象征著高端、卓有成就的藝術,近年來,也因其相對模糊的定位、并不明顯的社會效益等問題而備受爭議。
無論如何,畫院在中國文化環境中是現實存在的,在關注與爭議中,一些畫院近年來開始推進改革,吸納、培養了一大批藝術人才,呈現出新的活力。作為歷史較為悠久的畫院之一,北京畫院結合藏品優勢,推出了大量獨特而具有趣味和學術價值的展覽與活動,并借由展覽提升了畫院的學術水平和影響力。日前,北京畫院院長王明明接受《美術文化周刊》專訪,講述了他對畫院建設的思考。
記者:推動藝術傳承一直是畫院的職能,北京畫院在這方面有哪些做法?
王明明:北京畫院是全國第一所成立的畫院,周總理到會祝賀,當時收納了包括齊白石在內的一大批社會上知名的畫家。北京畫院在經歷了57周年后,它已經具備了非常深厚的文化底蘊,一直以周總理所說的畫院要以研究、、創作、教學為己任,培養出了一代又一代的大師。對于傳承,我們應該分開來看,首先應是繼承的關系。在北京畫院這樣一個有雄厚積淀的藝術單位,就首先要研究好如何繼承,思考如何通過一些引進的年輕畫家把中國畫很好地傳承下去;其次,北京畫院的畫家雖然有自己的獨立風格,但如果不承擔傳承社會責任的話,那么就不是一個合格的畫院畫家。
北京畫院美術館已經成立8年多,我們策劃的“20世紀美術大家系列”迄今為止已經做了30多位大師,通過研究他們成才的內部、外部環境,獨有的傳承方法等,逐漸理清了這些大師成才的規律,精品畫作如何產生以及這些大師對于20世紀藝術領域的影響等諸多問題。齊白石國際藝術研究中心、傳統中國繪畫研究中心的成立,使北京畫院能夠更加系統地去研究傳統。
在創新方面,我認為分為兩部分,一是藝術家自身的創新,一是活動的創新。活動的創新是對傳統文化本體研究之中的創新,比如我們與浙江博物館、浙江美術館的一個關于黃賓虹的交流項目,之前我們就在自問,要對黃賓虹賦予什么?不能僅研究黃賓虹本身,而是要研究他的傳承體系,要有一個新的研究課題。于是我們策劃把黃賓虹與李可染、林散之放在一起同時做了一個展覽。這說明,你是否要有自己的風貌,他的學生李可染通過自己的傳承已經創造了屬于自己山水畫的新風格,林散之的畫非常像黃賓虹,但他又從書法中打開了自己的新面貌,所以中國畫的傳承關系不是食古不化的,應該是有所創造,每一個人的特殊性,在通過吸收前人的東西后都可以變為自己的。這樣的活動就包含了我們的策劃理念和創新精神。
記者:近些年北京畫院在體制機制改革上有哪些作為?
王明明:改革主要體現在機制上的突破,事業單位過去的老體制造成很多人人浮于事。單位如何有活力,首先要明確自己的定位,然后制定自己的目標,堅持不懈下去就能做出自己的特點?,F在很多事業單位包括畫院不知道自己要做什么,認為畫院畫家就是要畫自己的畫,畫院要組織什么樣的活動,畫家不知道,這種狀況很不好。所以每個畫院都要知曉自己在這個地區所處的地位、研究的方向,為文化所起到的作用,這樣定位才能明確,否則不知道自己要干什么。
畫院必須要出人才,才能出精品,這就要求我們在選擇人的時候要首先看他是不是真正有才華、是不是具有可持續發展的潛力、是不是有文化底蘊,如果遴選進來的人能具備這些特點,那他成才的幾率將會很大。第二,我們要按照藝術規律發展,不能揠苗助長,畫家在外參展、應酬太多就沒有時間去研究藝術本身,不能靜下心來去進行創作。作為一個畫院,要時時刻刻思考需要創造什么樣的氛圍才能適合畫家的發展。另外,畫院要不同于美術學院的教學,要因材施教,如何面對不同的人才,怎么運用傳統的方式進行教學等都值得思考。北京畫院采用的是導師制,就是類似師傅帶徒弟這種最原始的方法進行教學,事實證明,這種個性化的教學方式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記者:當前藝術風氣中存在浮躁、逐利等問題,北京畫院如何給藝術家營造良好的創研環境?
王明明:有人曾說我不組織院里的畫家開會,其實不然,開會我們要講究實效,像類似傳達中央精神的會是一定要開的,凡是大藝術家一定是了解當今的政治經濟的,但是如果你要求畫家天天來開一些無關緊要的會,這是不可以的。這也是我常說的要按照規律來辦事,該管的時候一定要管,不該管的時候就不要過多干擾,要讓畫家有一個自由的空間。這個空間就是你要知道自己要做什么,然后按照自己的方式發展。如果北京畫院的畫家能根據自身規律去做藝術而不是整天忙于應酬就是很好的了。現在社會上有很多展覽,有的展覽是必須參加的,是大家的一種責任,但是要是每個展覽都參加的話,對于一個畫院畫家的成才是不利的。這個需要讓畫家自己去選擇,不要在創作和參加展覽的數量上給他硬性規定,而是應該看他在自己藝術本體中是否有創新,能給歷史留下什么。只要是你做對社會有幫助的事情,那你就是一個成功的藝術家。當然我們對畫家每年的創作數量也有一定的要求,是由藝委會來評選的,但是主要考核的還是一年中在藝術上是否有進展,我們也有相關的述職,陳述自己一年當中有什么新的想法和觀點,追求什么,而且要把這些轉化為作品拿給我們看。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