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隋 展子虔 《游春圖》 唐人摹本 絹本設色 43×80.5厘米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唐 懷素 《千字文》 (局部) 絹本墨跡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自古以來,因時代不同、財力各異,收藏環境不同,使得收藏家的收藏境界也有高下之分,在離我們最近的民國時期,就涌現出大批收藏家,使得今人依舊仰慕。在驚嘆他們收藏之宏富、鑒藏之精準的同時,今天的收藏家也會得到一定的啟示。
戰火中的民國收藏風氣盛行,造就了大批名聲大噪的收藏家,他們收藏的逸聞趣事流傳至今,他們因愛而藏,為藏而專,不僅保存下重要的歷史文物資源,還使得這些文化遺產在他們手中發揚光大。
因好而藏 民國藏家眾生相
20世紀初的中國,戰亂頻繁,國家收藏力不從心,大量國寶流落民間,因而掀起一股民間收藏熱,也涌現了諸多著名收藏家。
在這些收藏家中,既有專注于文史研究的專家,也有醉心于收藏的官員,還有金石書畫聞名于世的藝術家,比如,龐元濟、張伯駒、張學良、吳湖帆、王己千、徐悲鴻、張大千、張珩等。
而龐元濟、張伯駒、張大千、吳湖帆、張珩、王己千是其中的佼佼者,他們收藏富、品類精、影響大,被譽為“20世紀字畫收藏六大家”。龐元濟為“六大家”之首,其收藏的古代書畫數以千計,王己千稱其為“全世界最大的中國書畫收藏家”。在收藏界,與張伯駒并稱為“北張南龐”。龐元濟編著的《虛齋名畫錄》、《虛齋名畫續錄》,就是從其藏品中選出歷代精品634幅加以著錄。
民國時期的收藏家,不僅收藏數量龐大,在遇到古代藝術精品時,更是不惜代價。收藏家張伯駒不惜重金,其藏品多是國寶級別,且是中國現存較為古老的繪畫和書法。張伯駒從30歲涉入收藏界,出手就是頂尖級藏品。他曾以當時6000大洋購得北宋范仲淹《道服贊》、6000大洋購得杜牧《張好好詩》。張伯駒還因抵押家中房產,以7000大洋購得展子虔《游春圖》一事,得別號“游春主人”。
張大千更是憑借其敏銳的眼光和雄厚的財力,大肆收購歷代名跡,他曾花數百兩黃金收購了五代顧閎中的《韓熙載夜宴圖》和五代董源的《瀟湘圖》,還曾用500兩黃金加20幅明代字畫換購董源的力作《江堤晚景圖》。
民國藏家不僅收藏規模不凡,種類豐富,還尤其注重藏品的系統性和收藏脈絡。張蔥玉出生名門,自祖父起,一門三代皆是鑒賞收藏巨眼。他一度專收唐宋元名跡,明清兩代的作品基本不收。20世紀三四十年代,其收藏就與張大千、吳湖帆不相上下。1947年著名學者鄭振鐸曾為他編過一本《韞輝齋藏唐宋以來名畫集》,其中記載了不少稀世珍品,如唐周昉的《戲嬰圖》、唐顏真卿的《竹山堂聯句詩冊》、宋易元吉的《獐猿圖卷》等。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