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萬云收藏的畫

潘紹棠父子設(shè)計燒制的瓷馬
在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馬”文化長期以來都以崇尚仁義、勇敢、堅毅為價值取向,其包含著祝福、祈禱、激勵、成功等象征意義。2014年是馬年,與“馬”有關(guān)的收藏也開始逐漸升溫:郵票、連環(huán)畫、唐三彩、書法、篆刻、國畫、油畫,可謂是百馬齊放,萬馬奔騰。
“聚駿堂主”的愛“馬”情結(jié)
藏家李萬云有個綽號叫做“聚駿堂主”,他從1978年開始收藏馬文化藝術(shù)品,包括各種材料的馬造型、馬字書法、馬畫、馬用,藏品多達上千件,他把自己的齋號名為“聚駿堂”。馬年一到,李萬云就在越秀區(qū)圖書館舉辦了一場“百馬迎春———中國百名書法家馬字聯(lián)詠馬詩書法作品展”,這簡直是一場“馬”文化的視覺盛宴。李萬云收藏的馬字書法就有300多幅,其中省級以上書法家協(xié)會領(lǐng)導(dǎo)的名家作品便有100多幅。最為珍貴的是,連續(xù)三任中國書法家協(xié)會主席啟功、沈鵬、張海的墨寶,他都收集在手。李萬云還收藏了嶺南大家黎雄才和當代著名畫家黃永玉的“馬”字。啟功的“馬”流暢飄逸,沈鵬的“馬”沉穩(wěn)矯健,黃永玉的“馬”騰蹄欲奔,李鐸的“馬”力透紙背……2002年的時候,李萬云自費印刷了《中國百名書畫家馬字書法作品集》,使得其對馬文化之一的馬字書法有了一個文獻式的保留與總結(jié)。
除了馬字以外,李萬云還收藏了130多件馬畫,其中包括一幅約兩平方尺的方楚雄的馬畫,他在2012年的時候花了5萬塊錢從拍賣行拍得,“這幅畫是方楚雄上世紀80年代的作品,他畫的馬在幾年時間,價格就翻了4倍。一方面是畫家的名氣越來越大,另一方面則是懂馬的人,收藏家中喜歡馬的人也越來越多。”在嶺南大家中,李萬云還收藏了陳永鏘、韋江凡、湯小銘、鐘增亞、劉濟榮等名家的馬畫。其中陳永鏘的馬畫是他以2500元的價錢從一位江西的毛筆商人那里買到的,后來以6萬元賣給了另一位藏家,價格翻了20多倍。
李萬云的收藏還包括馬肖像印、馬字聯(lián)、詠馬詩、唐三彩、宋代石馬等,為了搜羅這些寶貝,他26年來走南闖北、四處相馬,頻頻出沒于青島、合肥、鄭州等地的各種拍賣會。北京的琉璃廠、上海的城隍廟、成都的送仙橋、長沙的天心閣、西安的南大街、廣州的海珠路、山東的青州,乃至重慶、昆明、丹東大大小小的城市和街道都留下了他尋寶的故事。為了求得名家一字,李萬云拿出了鍥而不舍的精神。為了請中國書協(xié)原副主席李鐸題寫“馬”字,十余年間做了多次努力未能如愿。2001年,得知李鐸到了株洲,李萬云便利用周末專程到株洲與李鐸相見,李鐸為之感動,不但為他寫了“馬”字,還欣然題寫了李萬云的堂號“聚駿堂”。為了提高自己的審美能力和鑒賞眼力,李萬云和書畫家廣交朋友,經(jīng)常參加各種畫展,吸收藝術(shù)養(yǎng)分。同時,他利用業(yè)余時間參加書法學習班,一直堅持書法練習。正是這種執(zhí)著,使李萬云在“馬”文化專題收藏領(lǐng)域獲得精彩。李萬云還透露,他將圍繞馬的造型、馬字馬畫、馬章馬印、馬姓名人、馬字成語等諸多方面打造馬文化系列工程。當2026年,丙午馬年的時候,若有有識之士愿為百姓建一間馬文化藝術(shù)館,他愿意無償?shù)鼐璩鲎约阂簧牟仄罚屩袊鸟R文化為更多的人們所了解和喜愛。
愛“馬”成癡的講古佬和藝術(shù)家
愛馬的人不僅僅只有李萬云一個,講古佬霍沛流也是一個愛馬愛得如癡如狂的人,他喜歡收藏連環(huán)畫與和田玉,碰到與“馬”有關(guān)的就格外留意,“中國人喜歡馬,馬年代表著好意頭,古今中外的很多成語、民間故事都和馬有關(guān)。霍沛流把他收藏的連環(huán)畫按照生肖屬相做了一個小分類,光是跟馬有關(guān)的就有十幾本。《魔馬》、《騎白駿馬的人》、《騎飛馬的人》、《揚鞭向前》、《小馬倌》、《李馬渡康王》、《馬躍檀溪》等等。霍沛流對這些故事都爛熟于胸,“《魔馬》是《一千零一夜》中一段優(yōu)美曲折的神話故事。內(nèi)容十分有趣:講的是一個印度人想用一匹會飛的馬騙娶波斯國王的女兒,國王沒同意,于是印度人懷恨在心,假裝熱情地邀請王子騎木馬遨游藍天,沒想到木馬降到了遙遠的孟加拉國,引起了一段波斯王子與孟加拉公主的戀愛故事。”
廣州美院86歲的老藝術(shù)家、國家工藝美術(shù)終身成就獎的獲得者潘紹棠教授和他的兒子潘映雪也都是“愛馬士”,父子二人合作,在景德鎮(zhèn)用陶瓷燒制了8件美麗高貴的瓷馬,這些馬晶瑩剔透、光潔如雪,既像馬又像是女人體。記者了解到,潘氏父子每年都會做一些生肖陶瓷,今年正好是馬年,他們都很喜歡馬,就做了這么幾件陶瓷藝術(shù)品,朋友們都非常喜歡,但這些都是非賣品。



皖公網(wǎng)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