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雙鶴香爐
英法聯軍洗劫圓明園后的若干年中,又有大量的圓明園舊藏文物被拍賣、轉手。很多文物因為年代久遠且并沒有被刻意去記載而與其它時期被掠奪的文物混在一起,無法考證。現在經常提到的圓明園流散文物大多是指有明確記載或有完整傳承順序的文物,這樣的文物才能稱為是圓明園流散文物。
進入二十世紀中葉,隨著日本、臺灣等國家和地區的經濟復蘇,逐漸開始有私人從歐美拍賣行購買圓明園流散文物,這段時間從二十世紀六十年代起一直持續到上個世紀末,前后長達近三十年,大量圓明園舊藏文物被購買到日本、臺灣等國家和地區。
雙鶴香爐
規格:高145cm
香港收藏家 劉鑾雄
傳世品中雙鶴香爐僅此一對,為孤品。
此對仙鶴屬英國富豪、收藏家威廉·貝克福德的放山居舊藏,十九世紀著名西班牙藝術家普拉西多·蘇洛阿加為阿爾弗雷特·莫里森畫了一幅人像畫,此器其中一對鶴就出現在畫中的背景里。
2010年12月2日,香港佳士得秋季拍賣會“鶴鳴九皋——放山居御制珍品”以129460000元港幣將其拍出。購買者是香港大亨劉鑾雄。
青銅胎麒麟
規格:高53cm
臺灣收藏家 周海圣
麒麟是傳說中的瑞獸,為吉祥的象征,此件銅胎鍍金麒麟,外形四足站立,左側前后足微微在前,腹內點燃香料后,香氣可從口內圓孔向外擴散。
這只麒麟曾于1965年5月31日在倫敦佳士得拍賣公司售出,又于1989年6月14日在倫敦John Sparks 古董店轉讓,此件麒麟與法國楓丹白露博物館所藏歐仁妮皇后最喜愛的麒麟外觀及尺寸完全一致。本件麒麟左側前后足略微向前,而法國所藏麒麟右側前后足略微向前。由此證明此麒麟與楓丹白露宮內收藏的掐絲琺瑯麒麟原來是一對。咸豐十年(1860)一起被英法聯軍從圓明園掠走。
錦上添花“萬壽連延”圖長頸葫蘆瓶
清乾隆 大陸收藏家 張永珍
此瓶淺黃地長頸葫蘆瓶之形制與紋飾皆為乾隆時期景德鎮御作經典樣式。當景德鎮御瓷藝匠采用乾隆早期于北京開發之嶄新工藝時,此類極富奢華品位之裝飾應運而生。
扎道錦地工藝源自北京內宮作坊,是一種于釉彩色地上剔畫形式化圖案的修飾技藝。在景德鎮,此風格漸成主流并日臻完善,其以針尖刻畫精妙細微鳳尾紋,極盡華麗繁縟之巧。
倫敦佳士得1971年10月18日和香港蘇富比2010年10月7日將其兩次拍賣。在香港蘇富比2010年10月7日的拍賣中,此瓶以2.53億港元成交。由著名中國工藝品收藏家張永珍拍得,刷新中國工藝品及瓷器世界拍賣紀錄,也是目前圓明園流散文物拍賣價格的世界紀錄。
御用鍍金鑲嵌珍珠寶石懷表
清乾隆 臺灣收藏家 周海圣
此懷表,是詹姆斯·甘特上尉舊藏。此懷表上刻有:“戰利品 掠自北京圓明園 詹姆斯·甘特上尉1860年10月 國王龍騎兵衛隊”。
詹姆斯·甘特上尉(Captain James Gunter)曾于咸豐十年(1860)服役于英國的龍騎兵護衛隊,并且指揮了英軍與清軍的多場戰役。此人也參與了對圓明園的掠奪。回國后,甘特又擔任了第四皇家愛爾蘭近衛龍騎兵團團長,最終官階為少將。
甘特上尉與他的祖父同名,他的祖父也叫詹姆斯·甘特(1745-1819),他是糖果制造商,擁有并建造了當時西倫敦最大的房地產住宅。
2011年5月19日,英格蘭多塞特郡多徹斯特市“公爵”拍賣行“圓明園珍貴文物”專場中,拍賣了多件詹姆斯·甘特上尉的收藏,其中包括玉佩、玉碗、玉壺等。這些文物全部來自圓明園。
“富春樓”寶璽
臺灣收藏家 陳仁義
勤政親賢是圓明園四十景之一。西與正大光明殿毗連,是清帝在園內聽政和處理日常政務之所,功能類似于紫禁城養心殿和乾清宮。勤政親賢是一處規模較大的建筑風景群,盛時有殿宇房間75間、游廊163間、垂花門二座、值房18間,共258間。連同東側的吉祥所建筑面積達到6750平方米,是圓明園最重要的景區之一。
富春樓是勤政親賢中軸線最后一組建筑,是一座二層樓,二樓與保合太和殿有穿堂殿相連,樓九間,上層外檐懸“富春樓”匾。此地原名臥云霞,乾隆三年(1738)新建富春樓并御書匾文。嘉慶皇帝對此樓有詩句云:亭亭新竹舒幽徑,石磴高低碧溪接。
紫檀御制“五世元孫”詩掛屏
此對掛屏曾掛于圓明園五福五代堂內。
五福五代堂位于圓明園九州東岸天然圖畫景區內,此建筑為雍親王皇子賜園時的建筑。殿內懸有康熙御書“五福堂” ,乾隆先后5次題詠“五福堂”。
乾隆四十九年(1784)乾隆帝七十四歲,已屬古稀之年。當時他正在第六次南巡途中,由江寧經樓霞山駐蹕龍潭行館。于三月十二日在龍潭行館得到留京王大臣的六百里加急奏折,報告乾隆的曾長孫奕純在本月八日喜得一男(載錫),乾隆有了第一個元孫(應為玄孫,因避康熙名“玄燁”而改“玄孫”為“元孫”)。
乾隆年屆七十之后曾派人遍查歷代帝王年壽情況,獲悉自三代以下除自己外帝王年過七十者只有漢武帝劉徹、梁武帝蕭衍、唐明皇李隆基、宋高宗趙構、元世祖忽必烈和明太祖朱元璋六人。而這六位帝王顯然沒能在有生之年見到元孫,且經查閱有生之年能見到元孫得以五世同堂的其他六人中又無一人是帝王。
乾隆感喟于自己成了歷史上唯一一位年過七旬而又五世同堂的皇帝,成了“千古一帝”。乾隆五十二年正月在天然圖畫五代堂增題“五福五代堂”匾,從此,五福堂也就改稱五福五代堂。
2008年5月30日拍賣會以3920000元人民幣將此文物成交。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