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許鴻飛

飛花(雕塑)

大提琴(雕塑)
2014年是中法建交50周年,一系列中法文化交流活動也開啟了中國藝術家赴法國辦展的熱潮。2014年初,廣東雕塑家許鴻飛剛在盧浮宮舉辦了雕塑個展,這幾天,法國美協主席米歇爾·金又親臨廣東考察,向廣東的油畫家發出了赴法辦展的邀請。
法國向中國藝術家發出邀請
這次給米歇爾·金和廣東藝術家牽線搭橋的是廣州藝術品行業商會。在雙方的交流座談會上,米歇爾·金向廣東油畫家發出了赴法國盧浮宮辦展的邀請,日期就敲定在2014年的12月初。
對于米歇爾·金的邀請,在場的很多廣東油畫家都表現出了極大的興趣,作品能夠在盧浮宮這么一個世界藝術殿堂展出,一直都是藝術家們的愿望。
廣州藝術品行業商會會長石金柱透露:“展覽屆時將在盧浮宮的卡魯斯廳展出,展廳面積有2000多平方米。商會將會積極促成這次展覽,把廣東最好的油畫家推薦出去。”
在法國展示推廣的中國藝術品能否打動法國的收藏家?米歇爾·金接受羊城晚報記者采訪時表示:“法國收藏家的收藏不看國界,只看作品。我這次來廣東考察后發現,法國人對真正的中國藝術并不了解,所以希望通過展覽的形式,把真正的中國藝術介紹給法國。”
中國藝術品市場越來越國際化
中國藝術家開始大規模走出去,中國收藏家也正大手筆買回來。當中最大的手筆,當數2013年秋拍,大連萬達在佳士得紐約拍賣會上以2800萬美元拍得畢加索的油畫《克勞德和帕洛瑪》。
中國藝術品市場研究院副院長西沐接受羊城晚報記者采訪時表示:“去年以來的中國藝術品市場,正表現出越來越明顯的國際化趨勢。一方面,中國藝術品市場不斷走出去,另一方面,國際藝術品市場也正走進來、引進來。中國許多藏家的收藏興趣,已不再局限于中國陶瓷和繪畫等傳統藏品。”
“現在中國很多藝術品通過展覽、貿易等方式正在走向世界各地,走向世界藝術品市場。隨著國際化的展覽與交流的常態化,中國的藝術家和世界藝術家的互動也越來越頻繁,越來越成為一種常態化的趨勢。與此同時,中國的收藏家和中國的一些機構、企業越來越多地消費世界優秀的藝術品,這些都是在藝術品層面國際化的一個反映。”
數據
2010年以來,蘇富比拍賣中國內地買家數量增長了54%
530名內地買家3.78億美元
競拍非中國藝術品
某知名網站剛剛出爐的2013年秋拍報告中,也分析了去年以來海外藝術品市場持續增長的原因,當中一個重要的支柱,就是來自新興經濟體如中國、印尼等的富豪對西方藝術品的興趣增加。截至2012年的五年里,亞洲客戶總計花了逾20億美元來購買蘇富比拍賣的“非本土”藝術品,較上一個五年增加了200%以上。以中國為例,目前許多中國藏家收藏脈絡拓寬,更多地對準了非中國藝術品,比如印象派畫作、早期繪畫大師的作品以及19世紀的歐洲家具等西方藝術品。2010年以來,在蘇富比的拍賣活動中,競拍非中國藝術品的中國內地買家的數量增長了54%,有530名中國內地買家競拍成功,總計支出3.78億美元。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