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三月,馬年的中國藝術品市場即將拉開帷幕。紐約蘇富比、東京中央、北京匡時等將紛紛舉槌。從這些拍賣行目前已經公布的資料來看,2014年的藝術品拍賣市場將呈現“集團化”的精品專場策略。
吳昌碩精品齊登場
2014年是吳昌碩誕辰170周年,在中國新舊文化交替的特定歷史時期,吳昌碩是中國傳統文化繼承與創新的關鍵人物,亦是金石畫風從晚清過渡到民國的主要傳承者。在近現代畫壇,其地位與影響力無人能及。他的藝術影響到在他之后的二、三代人,眾多近現代繪畫大師投其門下,執弟子禮。他的藝術也得到海上金石畫派之外陳師曾、齊白石、潘天壽等大師的回響,并播及日本,影響河井仙郎、長尾甲等。他們或經吳昌碩親授,或間接受益于吳昌碩,將吳昌碩及其金石寫意精神有效地融入自己的藝術實踐中,使吳派金石畫風影響遍及海內外。
不少拍賣行都推出了“吳昌碩誕辰一百七十周年紀念”專場,不同拍賣行在拍品選擇上顯示出了自己的特色,像東京中央選擇的吳昌碩作品中,既有常見的松梅、竹菊、蘭石以及藤本蔓類等,也有罕見的山水題材,還有許多特色的作品,像《丁巳年作曼倩偷來》,讓藏家領略到見桃隨沐春風之中,帶出無限生機的畫意。而 “彼魚安識吾樂,為花寧求人憐”石鼓文六言對句,滿是哲意,邀君齊來品味吳昌碩先生的心跡。
吳昌碩的經典作品一直以來為藏家們視為極富價值的藝術品,一向擁有不俗的市場表現。在2013年北京匡時秋拍中,吳待秋上款的《明珠滴露圖》,早年即出版于《吳昌碩作品集》中,經過激烈爭奪,最終以437萬元成交。北京匡時在迎春拍賣中,將推出的吳昌碩《歲寒三友圖》以蒼老渾厚的書法和金石造詣入畫,避生就熟,繪傳統的松、竹、梅、石,筆力老辣,力透紙背。而從北京匡時官方得到的消息,將在春拍中推出“苦鐵不朽—紀念吳昌碩誕辰一百七十周年作品專場”,期望藉此為廣大藝術愛好者提供一個親炙大師佳作、感受“金石”魅力的良機。
名家專場精品迭出
在2014年3月紐約蘇富比推出的亞洲藝術周上,將呈獻“金石斯文:重要中國古代青銅器暨吳大徵《吉金圖》”專場拍賣。吳大徵為晚清著名收藏家,其收藏見于《愙齋集古錄》、《恒軒所見所重要藏吉金錄》,同場所拍銅器亦不乏來自乾嘉時代著名收藏家,如張廷濟、吳云等,更值得慶幸的是《吉金圖》里所載的“己祖乙尊”將現身同一拍場。記得2013年紐約佳士得秋拍中,“重要私人珍藏中國古青銅器”專場拍賣展示了16件從商到漢代的精美絕倫的青銅禮器,總估價超過400萬美元。其中最高價拍品當屬一件11世紀罕見方儀青銅禮器酒器,最終以236萬美元的高價成交。紐約佳士得本場拍賣負責人在拍后接受采訪時稱,本場拍賣雖然拍品不多,個個卻可謂精品,幾乎每件拍品都是以超出預估價多倍的價格成交,此次拍賣的成功也表明了市場對中國古青銅器藝術品的推崇與強烈的興趣,這種趨勢在2014年將得到進一步的推進。
海外回流的名家專場,在近年來的拍賣市場上已經非常普遍了,但從2014年春拍來看,拍賣行更加關注的是名家在歷史上的地位,而不僅僅是藏品本身。像郭沫若為其書寫的《萬木霜天紅爛漫》和《草書東風吟》,堪稱其精品之作,而菅沼不二男從松花江畫廊購買的一系列作品,也揭開了一段塵封的歷史。
北京匡時推出的十余個“同一上款”、“同一藏家”專題也是本專場的一大亮點。張大千的《行書向明見心》、謝稚柳的《白鷹》、劉旦宅的《黛玉葬花》、程十發的《湖石》、錢松喦《高山流水》、黃君壁的《巖深谷迥》等都是于細微處見精神之作品,蘊含了一代藏家和畫家惺惺相惜的默契。本專場還兼顧到不同藏家的喜好,京津畫派、海上畫派、嶺南畫派、新金陵畫派、長安畫派、巴蜀畫派等皆各擅勝場。任伯年的《東籬鸚鵡》,吳昌碩的《玉蘭》、《柳蔭看云圖》,唐云的《竹石雙清》、《逸翮無卑棲》等題材豐富、形制多樣的作品定能滿足不同藏家的收藏需求。
特色拍品機不可失
除了名家專場,各大拍賣行還設置了許多特色專場,這些都顯示出2014年以專場為代表的“集團化”運作手段,將成為市場的主流。雖然這些專場中的拍品來自于不同的藏家,但是通過拍賣行的精心編排,將會呈現出別樣的風貌。
在東京中央春拍的文房四譜專場中,眾多名家舊藏的硯臺是最大的看點,其中首推由趙之謙為傅節子所刻漢瓦硯,來自于朵云軒的舊藏。漢瓦硯在歷史上極為珍貴,其多由宮殿殿瓦改制而成,這種瓦堅硬而細潤。業內評價其“體質細膩而堅如石,不費筆而發墨,此古所重者,而今絕無。”加上趙之謙與傅節子在金石史上的地位,以及彼此之間的深厚友誼,因而更為這方名硯增加了深厚的文化內涵;《中國書畫 楹聯專場》匯聚了眾多名家的楹聯精品,像胡佩衡舊藏伊秉綬《隸書五言句》,意態瀟灑自如,令人回味無窮;《中國近現代書畫》中的近代史上的名人墨寶值得關注,像張作霖、吳佩孚等人的書法作品,更讓人們探尋其背后的歷史淵源;《林原美術館銅鏡 帶鉤舊藏專場》中的銅鏡以及帶鉤,均為原先博物館收藏,其價值自然不言而喻。特別需要介紹的是《道釋光華 宗教圣像專場》中的一座13世紀的白石如來坐像,原本是克利夫蘭藝術博物館打算購藏的,但由于該博物館發現其是屬于中國石佛,而非原本購買的高麗石佛,故而只好放棄,但對于藏家來說,卻得到了一個收藏博物館級佛像的機會。
在北京匡時的迎春拍賣中,古代書畫部分中,所選的三百余件作品,以清代“四王”體系、“畫中九友”為主,涵括董其昌、文征明、王翚、惲壽平、法若真、邵彌等,書法則趙之謙、陳繼儒、劉墉、李鴻章均有涉獵。其中董其昌《松蔭消夏圖》經張之洞、高蘊琴遞藏,皴法自然,筆墨老練。名家書法板塊甄選二百余件名家翰墨,吳昌碩、梁啟超、康有為、于右任、郭沫若、趙樸初、溥儒等多件民國書法及當代名人書法,無論尺幅大小,價位高低,均賞心悅目,令藏者寶愛有加,像一件郁達夫行書七言詩,鄭子瑜上款,其為清代詩人鄭開禧后裔,并與于右任、郁達夫、周作人、豐子愷、俞平伯等時賢多有筆墨往來。
從2013年藝術品市場的走勢來說,“二八現象”越來越明顯,特別是一些精品的成交價格與普通藏品的差距越拉越大,對于藏家來說,只有把握住精品專場的市場趨勢,才能在藝術品市場上尋覓到真正有價值的藏品。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