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鴨頭丸帖》
誠語
欲雪未雪的冬日,縮在家中翻《上海博物館藏品精華》,一抬頭,半天就過去了。書畫玉器,瓶瓶罐罐,都不太看得懂,只是看個稀罕。然而用以消磨時間,確是良器。比如看到清人惲壽平的花卉圖冊,這個人善畫山水,他畫花是沒有骨的。畫的碧桃花、牡丹花、蠶豆花、櫻桃、牽牛花、秋海棠、叢菊、臘梅,我一枝一枝看過來,端的是花枝錯落,形神兼備。怎么個沒骨法,我一頭鉆了進去,一筆一筆地研究起來。我這樣沒有一點繪畫基礎的人,看得一頭霧水,卻幾乎把每一片花瓣上的每一個筆觸都看了個遍。
要問我看出什么了嗎,還真沒看出。只是感嘆:畫這么一幅畫,得花多少工夫啊。以及:這么浩大的工程,他要是畫錯了一筆,可怎么辦呢。
看書法作品,也有所得。東晉王獻之,王羲之的第七個兒子,寫了一個便條:“鴨頭丸,故不佳。明當必集,當與君相見。”這個《鴨頭丸帖》,據說是王獻之存世的唯一真跡,極為珍貴了。
這么一個草草寫下的便條,兩行,十五個字,前前后后落滿了紅印章。圓的方的,陰的陽的,收藏的人要蓋一個印子,表示自己藏著呢,得意;看的人也要蓋一個戳子,表示自己過了眼,有幸。帖子上有題記,帖子后面也有,南宋趙構還在上頭點了個贊呢。
書法家,是真好,日常生活瑣事寫個便條,請假條也好,請帖也好,欠條也好,日后被人留了下來,那就是絕世寶貝。“今借到某某二百文錢,此據。”拿到收據的人,那二百文錢也不要了,就等著這張收據漲價吧。
書法家也喜歡美食,五代書法家楊凝式,留下了《韭花帖》,大意是說,啊朋友,我午間一覺醒來,收到你送我的韭花,那真是好東西,我配著肥嫩的羊肉吃過了,十分鮮美。謝謝你的好意啊,咱們真是好朋友!
寫狂草的懷素,也有一幅傳世名跡,他寫的是,“苦筍及茗異常佳,乃可逕來。懷素上。”這十四個字,只有一條微博字數的十分之一,可是,今人哪條微博能值懷素的這幅《苦筍帖》珍貴?
韭花、苦筍我都吃過,可是王獻之的“鴨頭丸”,是什么東東?查了一下,說是利尿消腫的丸藥。王獻之多病,他的帖中常提到藥。鴨頭丸,大概藥效不佳,王獻之跟朋友說:“明天見面再聊吧。”
清朝的中醫典籍《奇方類編》,也說用“苦葶藶”等草藥并截鴨頭入藥,“再搗五千下,丸桐子大。每空心滾水服三十丸,輕者五丸。”此方用來利尿。可見鴨頭本身就是利尿的。把它制成丸子,一把一把地吃鴨頭丸,我倒覺得,不如直接食療更好,每天啃一個鴨頭,效果會更好。
鹵鴨頭,現在遍布全國的沙縣小吃里有賣,味道不錯,但不如衢州鴨頭鮮美。衢州鴨頭宜放涼了吃。有一次一位朋友從衢州來,下午三點打我電話,約我在報社馬路對面的生煎包子店里見面。我到之后,朋友從包中取出鴨頭四只,二人就著兩瓶啤酒吃了。
第二天,我寫一張明信片,給朋友寄去。明信片上寫道,“君自故鄉來,帶來鴨頭吃。現今衢州城,誰家最滋味?”
朋友美其名曰《鴨頭帖》。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