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林逸鵬作品

任大慶作品《樂在漁樵》
馬年伊始,手持閑錢的人們開始籌劃新一年的投資策略,漸受大眾關注的書畫藝術品市場亦成為關注重點。2014年,以書畫為主的中國藝術品市場將呈現什么樣的走勢?近日,特邀江蘇藝術品市場資深專業人士顧穎、紀太年、王康、李金華座談,給讀者提供更多觀察藝術品市場的側面。
座談嘉賓:
顧穎(南京藝術學院教授,南京藝術學院藝術品拍賣中心主任)
紀太年(資深藝術品市場推廣人,作家,美術評論家)
王康(江蘇九德拍賣有限公司總經理)
李金華(藝加文投副總經理)
市場人士眼中的新年“潛力股”
紀太年:波瀾不驚的2014
對于2014年藝術品市場的整體走勢,紀太年預測2014年拍賣成交額會在2013年的基礎上,上下浮動約5%—10%,總體來看將會波瀾不驚。偶爾會有一些吸引大眾眼球的事件發生,比如拍賣價過億的作品仍會出現,但不會左右整個大的市場格局。
怎樣的條件下藝術品市場才會有較大的發展?紀太年表示需要體現一個“新”字,具體來說,首先要有大量新的資金注入,其次不論買家還是賣家都需要有較多的新面孔出現,最重要的是作品中也必須迎來大量的“生貨”。
他認為,今年的專題拍賣會延續去年的格局,繼續引人注目,例如去年的新水墨專場,名人信札、手稿拍賣,紫砂壺拍賣等。2014年,一些職業化的投資人、收藏人會出現兩種明顯的動向,就是一部分人退市,一部分人入市,退市的主要原因來自資金的壓力以及心理的承受能力。
顧穎:總體走勢會很穩健
顧穎先生認為,回顧2013年的中國藝術品市場,有幾件值得關注的新聞事件。萬達集團在紐約佳士得以1.72億元人民幣購得畢加索作品《兩個小孩》,這是中國藝術品市場國際化趨勢的一個例證,屬于中國藏家“走出去”的案例。中國藝術品市場國際化的另一個組成部分,就是海外機構“走進來”,這一方面的代表性事件,則是蘇富比進入中國內地市場。類似事件共同構成了中國藝術品市場的一個關鍵性拐點,以后會出現更多這樣的情況,值得關注。
從拍賣行業看,中國藝術品拍賣市場以及中國拍賣行業的國際化去年僅僅是個開端,2014年這一狀態將得到更為廣泛的延續。
除了藝術品市場國際化外,中國藝術品市場將日趨健康。原因是有的藝術品投資基金已經套現退出了,一些高價買進的藝術品哪怕虧了一些錢也退出了,這個背景下,藝術品作為資產配置的功能反而更加強化了。
關于2014年的中國藝術品市場,顧穎認為,受宏觀經濟形勢影響,應該不會呈現爆發式的增長,但總體走勢會很穩健,資金也不會缺。
王康:炒新菜,給新人吃
王康表示,對于2014年的藝術品市場很有信心。因為包括藝術品市場在內的文化產業整體呈現大發展的趨勢,吸引力不斷增強。而且,普通大眾現在對藝術品市場的關注度越來越高,僅從媒體的角度看,幾乎是能看到媒體的地方,就有藝術資訊。就地域性市場而言,藝術品市場的全國大買家中,江蘇大買家占了40%以上,他們雖然目前主要不在江蘇購買而選擇北京、上海等地,但至少表明了江蘇人的購買實力與興趣,這也是這個市場的一大支撐。
針對紛繁復雜的江蘇藝術品市場現狀,王康建議人們今年主要關注市場新人、“生貨”。他表示,江蘇九德拍賣有限公司今年的重要思路就是發掘“新貨”、“生貨”、新人,建設比較干凈的平臺,“炒一點新菜吸引新人來吃”。
王康呼吁,放眼全國,江蘇一直都是藝術品市場的重要作品供應地、重要的購買力量,但目前整個江蘇10家拍賣公司一年的拍賣額加起來,也抵不過北京一家拍賣公司,其中的原因值得深思,所涉及的問題亟待解決。
李金華:繼續關注當代水墨
李金華透露,2012年、2013年,一個書畫聯展連續兩年在寧舉行,其中,2012年7天內銷售650萬元,實際開出發票約450萬元;2013年還是7天的展銷時間,銷售額是560萬元,但開出的發票只有不到80萬元。這表明,在新的政策環境下,公款購買藝術品大幅減少,個體消費隨之增長,包括部分并非特別富裕階層的人士已進入藝術品收藏圈,并逐漸成為主流人群。這種變化預示著中國藝術品市場會有一個比較樂觀的未來。
具體板塊而言,李金華個人比較關注當代水墨,并稱在2013年的基礎上,2014年針對當代水墨的呼聲會更高,市場也會更火。尤其是當代水墨陣營的代表性畫家,作品時代感強,如果價格處于相對低位,其市場一旦被撬動就會有出人意料的強勁表現。
他同時認為,綜合分析多方面因素,南京一些年輕藝術家在2014年將會有較好的市場表現。
4位書畫藝術品市場專業人士在座談中均表示,2014年,南京一批年輕的藝術家有望在市場上表現搶眼。這批藝術家的年齡分布為70后、80后,作品具有一定的學術支撐,單幅作品的價格大體在2—3萬元之間或者更低。
王康認為,江蘇省國畫院的劉懿畫風干練,造型優美,符合現代人的審美觀念,目前已有一定的市場地位,成交表現也好,應該具有較好的成長性。
紀太年、顧穎則分別推薦了南京藝術學院青年教師、山水畫家任大慶。紀太年認為,任大慶的作品有著較為純粹的中國范,繼承了優秀的江南繪畫傳統,作品的整體格調秀潤高雅,蘊含柔美的風格,充滿靜氣與柔氣,加上任大慶本人的學歷學識和人品,市場可能會對這位年輕畫家表現出更多青睞。
李金華列舉了自己比較看好的數位70后、80后藝術家,包括束新水、劉懿、秦修平、陳明等。他還表示,在非青年畫家群體中,南京畫家林逸鵬的作品畫面語言很豐富,并有著一定的學術性,市場一旦被撬動前景應該很好。“林逸鵬沉淀了很多年才發出自己的聲音,基本符合了有潛質的大藝術家前期所具備的特征。”他說。
顧穎認為,江蘇省國畫院畫家高德星亦值得關注。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