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機會存在于牛市,也存在于熊市,可它卻如白駒過隙,壽山石市場也如是。如今許多玩石之人對品質好的石種普遍高估其價值,而對品質差的則嗤之以鼻。在商人眼里,三十元的石頭能賣五十元,就有巨大的商機;反觀一萬元買入,八千賣出竟沒人要的石頭,即便掌聲一片,也沒有什么投資價值,反而會讓整個市場猶如一潭死 水,毫無生氣。在筆者看來,在投資壽山石時,選擇何種行為,取決于如下三大要件:
一、投資目標
如果投資是短期行為,比較適合短平快的方式。在這種方式下,投資的升值空間在于成本的控制,而不是石質上的百般選擇。而利潤產生于快速的周轉,機會即在于 快速地出手轉手。倘若是五年以上的長期投資則需具備極高的眼力、深厚的理論基礎與鑒賞水平。長期投資行為絕不是人云亦云的選擇:對于藝人要深入了解后再慎 重投入。有的藝人名氣雖然大,卻不是建立在真實的工藝水平之上,他們擅長炒作,投資其作品存在風險。反之,長期持續不斷地投資真正具備實力的藝人,將來定 能贏得豐厚的回報。在創作時題材千篇一律,就算工藝精湛,升值空間也是有限的,真正的藝術杜絕重復。成功的藝人在題材的選擇上往往具有階段性,一類題材創 作成熟后就會挑戰全新領域,不會進行大量復制??偠灾?,無論是短期行為還是長期行為,擁有足夠的升值空間是選擇投資目標的著眼點。

二、自身基礎條件
網絡上一部分老石友常鼓動新手在價格高位時介入壽山石收藏,筆者認為盲目投資的行為風險極大。所謂風險最低化的高位收藏并不存在,實則風險最低化相應的是 效益最低化的投資行為。眼力獨到的老石友不可能愿意割讓真正值得入手的作品,次品的“施舍”很可能是個投資陷阱。因此,新手最好還是自主選擇,在投資的過 程中“多看少買”,等真正具備了一定的條件后再大筆投入。假如自身的財力相當雄厚,完全可以選擇中介公司介入評估的投資方式。就目前而言,拍賣會、交流會 等都是有專業人士把關的成熟的模式,選擇權威的中介能把風險降到最低范圍。
三、入市時機
國人在投資上有一哄而上的現象,被國際輿論稱為“中國大媽”,這個大媽并非性別稱呼,更多的是形容此種心態。在筆者看來,國人在投資上不但喜歡一哄而 上,還兼有追漲的心理,這并不明智。尤其是壽山石的收藏,并不適合在市場火熱的情況下大手筆購藏;相反在冷市時期,大部分作品的價格明顯低于市場火爆時 的,所以冷市時期入市才能獲得巨大的升值空間。

影響壽山石投資的三大要件共同指向升值空間,那么,何種情況能帶來意料之外的回報呢?筆者概括了三種:
一是品種漏失帶來的。曾經有一個石農將一塊厚皮的田黃原石當成鱟箕,以十五萬的價格賣給石友,石友切進去后發現是個標準的田黃,轉手賣了一千多萬。這個故 事充分說明了品種上的認知錯誤會帶來不容小覷的升值幅度。除了田黃外,荔枝與普通高山、旗降與善伯、杜陵與漳州石之間時常也會有相互混淆的情況。
二是作者錯誤造成的。市場上有不少作品是以款識、證書、合影等來確認作者,然而一些有很高投資價值的早期藝人無法用這三種方式來驗證,因為款識可以模仿, 證書缺乏權威性,合影可以圖像處理。大多數的石友還不具備依據工藝水平辨別作者的能力。早前一個臺灣石友在論壇上曬了一枚八千元從網上淘來的林清卿作品, 頓時引來一眾石友的圍觀和熱議,有人說這枚印章的市場價值起碼在二十萬以上。
三是資源搶先形成的。這種情況一般很難遇到,因為一些新石種的出現伴隨著極度的機密性,通常是流到市場上了才為人所知。新石種開采之初,石農們就自發形成 股權化投資行為,這種行為迅速流行起來,參與其中的人數之多、涉及金額之大難以想象,某次投資行為甚至可以牽涉百來位石農的股權。傳言所說的股權化投資方 式讓一個石商一年內凈賺一個億,變成備受推崇的業內首富也不是一點可能性都沒有。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