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潘天壽《插了梅花便過年》
轉眼新年,在這辭舊迎新之際,到處都充滿了濃郁的“年味”。而這“年味”并不是物質的豐富,而應該是文化的豐盛。99藝術網為您簡單盤點了幾幅充滿“年味”的藝術作品,在節日里平添一份喜氣。
潘天壽《插了梅花便過年》
“山家歲暮無多事,插了梅花便過年。”臘盡春回,許多人習慣于稱為"過年"的農歷春節又快要來到我們面前,正是插上幾枝梅花辭舊迎新的時候。中華民族歷來是鐘愛梅花的,梅花也是文人墨客千年吟詠不絕的主題。
潘天壽精于寫意花鳥和山水,偶作人物。尤善畫鷹、八哥、蔬果及松、梅等。落筆大膽,點染細心。墨彩縱橫交錯,構圖清新蒼秀,氣勢磅礴,趣韻無窮。畫面靈動 ,引人入勝。

陳大羽 《新年萬事如意》
陳大羽 《新年萬事如意》
又是新年,又是掛紅燈籠的時候。每年的農歷正月十五元宵節前后,人們都掛起象征團圓意義的紅燈籠,來營造一種喜慶的氛圍。后來燈籠就成了中國人喜慶的象征。
陳大羽的作品是以沒骨點垛作裝飾性構圖,用筆沉靜,力量、速度大體平均,其韻律主要依靠物象不同的色彩、形狀的組合而獲得體現,而少有輕重疾徐、頓挫轉折的節奏變化。他善于將自己樂觀豁達的人生觀和熱愛生活的情感體驗融入作品之中,無論花鳥魚蟲、草木藤蘿,都是注重于對物象神似的追求,極富時代氣息和人生意趣。

王沂東《新年火鍋》
王沂東《新年火鍋》
火鍋是寒冷的冬天里的救星。因為它有一副"熱心腸"。尤其是在過年的時候,熱炒端上桌沒多久,就變成涼菜了;一家人如果支起火鍋,圍爐而坐,彌漫的熱霧中,頓時顯得喜氣洋洋。隨便拍一張照片,都可命名為"全家福"。
王沂東是當今中國最具實力的油畫藝術家之一。他游刃有余地將西方古典油畫的精湛技法與中國民族文化的審美意蘊融于一體,成功地再現了自己獨特的藝術風格。他的作品筆法精細嚴謹、造型線條分明、形體結構準確并擅長表現人物豐富復雜的內心世界,以古樸凝重而又俏麗靈動的藝術魅力扣人心弦。王沂東出生于民風純樸、山川如畫的魯南鄉村。故鄉的山水賦予了他具有濃郁的鄉土氣息和深刻精神內涵的藝術氣質。他的作品深情地輝映著他所深深眷戀的那片熱土。

蔣兆和 《過年》
蔣兆和 《過年》
放鞭炮,是過年重要的習俗之一。每當農歷新年的鐘聲響起,歡天喜地的鞭炮聲也此起彼伏,不絕于耳。放鞭炮不僅表達了人們辭舊迎新的喜悅之情,也代表著人們對新年興旺發達的美好憧憬。
蔣兆和被稱為20世紀中國現代水墨人物畫的一代宗師,在他的作品中,極大地豐富了中國水墨人物畫的表現力,使中國的水墨人物畫由文人士大夫審美情趣的跡化轉換為表現人生、人性,表達人文關懷,呼喚仁愛精神的載體。他的筆下的人物形象,窮愁悲苦的難民,有著純樸、善良和不屈服于命運的個性,天真的兒童和純情的少女,美麗可愛也包含著苦澀。

呂斯百 《春節野味》
呂斯百 《春節野味》
呂斯百先生一直對“田間野味”的題材情有獨鐘。此幅《春節野味》,創作于1962年春節之時,當時已經是南京師范學院美術系系主任的呂斯百,應邀赴北京參加全國美協組織的春節晚會,這也讓被學校行政事務纏身許久的呂斯百,難得的有了幾天空閑的時光。由于當時全國還在實行計劃經濟,所以沒有多余的農副產品,于是這幾只山林野味讓那一年的春節平添了幾分意料外的回味。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