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的暖色秋拍讓不少人信心大漲,最近向招財貓詢問藝術品投資的人,也多了起來。不少是新進場不久的買家,從交流中,貓叔感覺他們多少有些心浮氣躁。
本期,招財貓請來了北京匡時國際拍賣有限公司副總經理謝曉冬和本報金融觀察員鐘輝,為新買家們“降降火”?;蛟S,好時機又來了,何妨吟嘯,且徐行。
2013年的秋拍,香港市場高歌猛進不說,北方的“四大”拍賣公司成交總額也穩中有升。我是否可以理解為,市場低谷是否已經過去了?
現在拍賣市場競爭越來越激烈,好東西確實會不斷沉淀,出現在市場上的越來越少。新進場買家怎么把握購買時機?你們覺得,2014年哪些投資門類存在機會?
謝曉冬(北京匡時國際拍賣有限公司副總經理)
坦率說,我并不知道市場的最低點在哪里,我只知道越來越多藏家正在調整增加他們的預算,或者仍在為沒有報更高的出價買到某件東西而懊惱。去年12月4日的晚上,當“澄道”夜場擠滿人,許多作品以超過估價數倍的價格成交時,一些老藏家卻空手而歸。經歷了一兩年的資金緊張后,一些老藏家重新出手,目標更明確。他們的示范效應帶動了新買家,使部分新買家甫一出手,就表現出足夠的力度與果斷。
你把香港市場和內地市場分開,是不對的。買家群體上,他們具有高度的重合性。恰恰令人興奮的是,瓷器、油畫等國際性程度比較高的板塊,顯示出外圍經濟,無論是美國還是新興市場的經濟情況正在好轉。這些有利的因素構成市場下一波大行情來臨前的基礎。
市場顯然正在回暖,因為“老買家在回歸,新買家在進場”。新價值中樞支撐已經形成,待外圍經濟經濟狀況好轉后,市場會迎來新一波上漲。眼下,各大版塊都在躍躍欲試。
我總是對客戶講:首先要明確自己的收藏投資目的和自己喜歡的門類。在興趣與資產配置的結合理念下,把投資作為一種輔助目的去實現,選擇精彩、高質量的作品有選擇地重點收藏,仍是相對較好的策略。
在此信念和認識下,結構性機會永遠存在。這與股市、房地產市場,甚至人生一樣,是同樣的道理。因此具體到2014年,我認為機會仍然很多。無論是近現代名家的書畫作品,還是油畫當代藝術,或在材質與文化結合的古董類方面,都有很多選擇。
東坡先生有詞云:“莫聽穿林打葉聲,何妨吟嘯且徐行。”對藝術品投資來說,所需要的也是這種獨立與淡然的態度。
世界上最不靠譜的就是分析或預測市場走勢。股市、樓市也好,收藏市場也好,真正的投資高手,不會去關注短期波動。退潮了?拾貝唄。我建議你,如果真以藝術品做投資,那就揣好你看準了的字畫,冬眠吧,三年五年甚至十年,待到一聲春雷,財神到。
不過,藝術品市場有個值得你關注的趨勢。請看一組數據:在中國拍賣行業協會的網絡平臺,2012年線上交易額有11.26億,2013年上半年就超過了28億;佳士得說,網上競投藝術品的,39%買家為新客戶;文化部一份報告還預測,“未來10年內我國藝術品網絡交易額將達到70億”。
互聯網技術已經潛入藝術品拍賣領域。雖然線上交易失去了些許拍賣的氛圍,也有很多缺陷,比如非現場的產品描述、辨別,交易方的信用評估及貨運等。但這突破了拍賣小眾化的界限,它的便捷性和成本優勢必將帶來一場革命。
術業有專攻,如果對藝術品領域沒有深入了解,抱著分享升值空間的“菜鳥”投資者,我奉勸一句:趕緊回吧;確實看好藝術品領域投資價值的,可以通過買專業、靠譜機構的產品來“曲線救國”。藝術品信托經過上一輪非理性爆發式地發行,已趨于理性,投資者選擇產品的關鍵是投資顧問的資質、能力。
的確對藝術品很有鑒賞興趣,也懂行的收藏者,眼下倒是一個不錯的入貨機會。不過真正以收藏、鑒賞為目的藝術品收藏者一般是不關注入場時機的,無心插柳柳成蔭,興趣之下收藏者往往還把握了升值空間。
從投資機會角度來看,你可以試試:研究時下一些二線現當代藝術家,誰有可能火就買誰的作品,我說的“火”并不代表他有實力,與“有潛力”是兩回事,你懂的。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