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即將失傳的北京絹人藝術 不一樣的驚艷!
說到北京絹人不得不提到民間工藝美術大師齊聰穎。
齊聰穎從小就酷愛美術,更擅長工筆畫。
1964年從學校畢業后分配到由北京絹人傳承人、中國工藝美術大師葛敬安等于1955年創辦的北京美術人型廠,開始跟隨葛敬安、宋翠珍、張琴老師學習絹人制作技藝。
一頂頂珠環翠繞的發髻、鳳冠,一襲襲描龍繪鳳的莽袍、霞帔,一個個氣宇軒昂或是高貴雍容的王公大臣、古裝仕女……——走進娟人制作工藝大師齊聰穎的家,一個個華衣美服的戲劇古裝人物絹人,神態畢現,呼之欲出。
有著三十年絹人制作經驗的齊聰穎老師,年輕時曾師從于北京絹人第一代制作大師葛敬安先生,是葛先生的嫡傳弟子。也是北京絹人工藝恢復后的第一批專業技術工人。其制作的北京絹人,保留了宮庭藝術典雅、華美、做工精致、考究的特點,尤其注重人物形態、神韻的刻畫和服裝、配飾、衣褶、道具等細節上的處理。

即將失傳的北京絹人藝術 不一樣的驚艷!
絹人制作的材料與步驟
制作絹人的時候,先要用鉛絲做一個人體骨架。
一般使用14號的鉛絲,因為這種型號的鉛絲比較粗也比較硬,容易定型,如果不受潮的話,也相對不易變形。
絹人的骨架
做好骨架后,先用硬一點的衛生紙纏繞,為什么要用硬一點的紙呢?因為它有一個力度。之后再用脫脂棉密密地裹實,把這身子都繞得像有肉一樣,外面就用咱們夏天穿的針織品的背心把它包上,做成絹人的人形。
做好的絹人的人形
頭的工藝相對較為復雜,要先用像皮泥塑成不同的造型,然后用石膏翻制成頭模,以絹紗用粘合劑在頭模上裱糊,等完全干燥后再脫模、開臉、做成頭殼。
早期制作的絹人,頭部通常不作填充處理,由于頭部發飾重量的壓力,時間長了很容易變形。
所以現在制作絹人時,一般都要用脫脂棉填實。為了防止生蟲,還要在填實時添加些干燥劑、樟腦等防潮防蟲的東西。

即將失傳的北京絹人藝術 不一樣的驚艷!
絹人的頭部造型
鳳冠,嚴格按照京劇鳳冠的三個部分原型,完全是用絲編結而成。
絹人的鳳冠
絹人的手,纖細、優雅,逼真。
絹人的手
精致的刺繡

即將失傳的北京絹人藝術 不一樣的驚艷!

即將失傳的北京絹人藝術 不一樣的驚艷!
現代社會飛速發展,大家對傳統工藝的東西漸行漸遠,絹人是否還有繼續生存下去的可能?
如今這個古裝麗人,即將隨著那個造就它的時代漸行漸遠,我們曾經努力地想留住它華麗的背影,但也許只能永遠留存在歷史的記憶里了。
有些事有些人變成了記憶,有無奈有懷念。(本文來源:網易)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