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東晉顧愷之《洛神賦圖卷》
顧愷之《洛神賦圖卷》(宋摹本,故宮博物院藏)用具體生動的形象完整地表現(xiàn)了三國時代曹植的名篇洛神賦的內(nèi)容,畫作以曹植的文學作品洛神賦為題材,描述曹植渡洛水時與洛水神女相遇而戀愛,終因人神路隔而無奈分離的動人故事。畫家把人物的神韻、風姿表達得惟妙惟肖,這是前無古人的。
這幅人物畫的線描如“春蠶吐絲”,后人稱這種技法為“高古游絲描”,被列為人物畫技法十八描之一,對后世的中國畫線造型產(chǎn)生很大影響。而這一作品人與馬的描繪尤其精彩。是圖取材于曹植《洛神賦》,系連續(xù)性的神話故事畫。《洛神賦》是一首愛情詩篇,作者將曹植戀人甄氏(后依曹操旨意嫁與植兄丕)化作可望而不可求的洛水女神。
《辭別》一改漢代的平視畫法,采用俯視角度,開闊了視野。作者畫曹植駕車登程,回首尋望洛神的倩影。五馬在乘騎的護衛(wèi)下奮力拉車向前,其動勢與東漢畫像磚、石和壁畫上的人馬極為相似,證實了東晉人馬畫與東漢藝術(shù)的承接關(guān)系。
《洛神賦圖》卷中勾勒添色的人馬畫技法意味著人馬畫已具備了獨立成為一種畫科的藝術(shù)條件。



皖公網(wǎng)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