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亞明,別名葉家炳,公元1924年-2002年,中國畫畫家,安徽省合肥市人。1941年畢業于淮南藝術專門學校。
2 簡歷
1939年參加新四軍。1941年畢業于淮南藝術專科學校。1943年加入中國共產黨。曾任新四軍第七師文工團美術股副股長、華東畫報社美術記者。建國后,歷任江蘇省國畫院副院長,中國文聯第四屆委員,中國美協第三屆常務理事、江蘇分會副主席。作品《孟良崮戰役》1985年獲第六屆全國美術展覽銅質獎。有《亞明作品選集》、《三湘四水集》、《亞明新作選集》等。 中國畫壇重要流派——“新金陵畫派”的中堅推動者和組織者。
他以50余年的卓越藝術實踐和成就,在中國美術領域特別是對新時期山水畫的發展,作出了令人矚目的貢獻,因之被國際權威文化機構譽為當今世界文化名人。 亞明主張“中國畫有規律無定法”。他提出國畫去向應是立足繼承民族文化傳統,面向生活,融匯外國美術之精華,以促進其藝術的不斷拓展。亞明藝術之作既是中國傳統哲學和文化的延續,又溢滿著新的時代風采。他先后多次受命出訪,進行友好訪問和開展中外文化交流工作。他的大量藝術作品曾在前蘇聯、德國、日本、美國、法國、意大利及臺灣等地展出。中國各大美術館、博物館及重要國事活動場所,美國大都會博物館、日本名古屋博物館、澳大利亞悉尼美術館等文化機構收藏有亞明之作。
國內外先后出版有《亞明作品選集》、《亞明畫集》、《亞明近作選集》等多種畫冊。
亞明 曾任蘇南農民畫報社主編。江蘇國畫院副院長。中國美術家協會江蘇分會副主席、主席。南京大學教授,中國美術家協會常務理事、理事,中國文聯委員。江蘇省文聯顧問、中國美協常委。江蘇省國畫院副院長,一級美術師。作品有《貨郎圖》、《山河新貌》、《秋山吟》等。出版有《亞明畫集》等.雖已年逾古稀,但仍以其大量新作面世,顯示著他特有的不倦創作潛力。
3 人生經歷
亞明,安徽合肥人。1941年畢業于淮南藝術專科學校,十六歲參加新四軍,歷任記者、美術編輯、畫報主編、江蘇省國畫院副院長、南京大學教授等職,中國文聯委員、中國美術家協會常務理事、美協江蘇分會主席,齋名悟園、覺齋、沙硯居。
基于幼時蒙發的繪畫興趣,亞明在抗日宣傳工作中,掌握了一些基本的繪畫技術。從部隊轉業到地方后,結識了當地的一批國畫家——呂鳳子、錢松巖、周懷民、秦古柳。當時美術界非常時髦“取消國畫”,他卻激流勇退,公開批判這一荒謬觀點,并于1953年改畫國畫。同年到南京,在江蘇省文聯籌委會負責美術工作,開始了他的美術領導生涯,和呂鳳子、傅抱石、陳之佛、錢松巖等一批大師朝夕共處,專攻中國畫,擅人物、山水。
1956年,國務會議批準在北京、上海兩地建立中國畫院,亞明負責了江蘇省國畫院的籌備工作。因為亞明團結國畫家并領導國畫創作,使江蘇新國畫創作在中國美術界異軍突起,創作了一大批充滿時代氣息的優秀作品,使人們看到了傳統藝術在新社會的作為,從而贏得了在國內畫壇上的聲譽。1960年,經亞明組織、由傅抱石領隊的江蘇國畫院一行十三人,開始了在現代美術史有深遠影響的二萬三千里的旅行寫生。
在這次寫生活動中,亞明目睹了老畫家寫生創作的全過程。對他來說,這是一次極好的學習機會,同時又給他以新的藝術啟發,感到借人抒情不如借景寫心,開始轉畫山水。當《山河新貌》展在中國美術館展出并引起畫壇注意的時候,傅抱石說出了許多老畫家的心里話:“時代變了,筆墨就不能不變”。而對于亞明來說,當時只是把剛學的傳統技法運用到現實創作中。他的《三峽燈火》、《華岳一奇峰》、《華山》作為早期山水畫作品,當時的影響雖不如傅抱石、錢松巖,卻表現了一種新的氣息。他將自己的創作經驗總結為:向傳統學習,向生活學習。
“文革”中,亞明作為江蘇美術界的頭號人物,身陷囹圄五年。但是因為他的革命經歷,使他成為第一批獲得“解放”的畫家,并在1973年就邁出了國門,率中國美術家代表團赴越南訪問。這正好與他第一次出國相距20年。1953年,他訪問蘇聯后,出版了《訪蘇速寫輯》,為時人所難比。而越南寫生之作,又使業內人士刮目相看。十年后,他赴北歐五國的旅行寫生,以1985年在北京的展出所獲得的贊譽,確立了他外國風情作品的歷史地位。如果說在二十世紀美術史上傅抱石開創了外國風情寫生和創作這一傳統國畫所沒有的題材,為傳統國畫的革新探索出一條新路,那么亞明則是拓寬了這一條路。
七十年代后期,亞明開始以古代詩詞名篇為題的山水畫創作,為“文革”后期的山水畫注入了一股新鮮的空氣。他寄希望于一些傳統的題材,探求中國畫永恒的意境、趣味、氣韻,從塵封中找回傳統的筆墨,恢復失去知覺的傳統筆墨,從而使傳統的中國畫薪火續傳。他不斷到北京參與外交使館、賓館和國家重要建筑的布置畫創作,同時參與籌建中國畫研究院,試圖通過南北畫家的聯合再創一個時代的輝煌。
八十年代,亞明的藝術創作進入高峰期。1984年創作的《孟良崮》入選第六屆全國美展,1989年創作的《海風》入選第七屆全國美展。直至1995年創作了《南京大屠殺》,以他對五十年前抗日生涯的回顧而告別主題性創作。另一代表作《長江萬里圖卷》,以其精心的構思、宏大的篇幅和細致的刻畫、獨到的筆墨,成為他一生高峰期的經典之作。
4 個人成就
亞明同時又是一位非常注重傳統的畫家。他從五十年代初畫國畫人物開始,就背臨《步輦圖》,繼之臨李公麟、陳老蓮、任伯年。轉畫山水后,他又臨沈周的《關山積雪》,實際上沈周的風格只是為他確立了基本的筆墨結構,而南朝竹林七賢的放跡不拘與五代徐熙的野逸風格,加之40年的南京生活,則為他思想和文化的血脈中注入了遺傳的基因。
亞明歷年創作,曾多次參加國內外展覽和被廣泛收藏。人物畫《貨郎圖》曾入選在蘇聯舉辦的社會主義國家造型藝術展覽;山水畫主要有《巫峽煙云》等。中國美術館收藏有《晨曲》等多幅作品。作品為美國紐約大都會博物館、日本名古屋博物館、牙買加國立博物館、瑞典東方博物館收藏。多次率團訪問外國和在外講學,1981年和1987年分別于新加坡、日本舉辦個人畫展。出版有《晉明畫集》、《亞明近作選集》、《亞明作品選集》、《三湘四水》等。
5 個人評價
亞明15歲參加新四軍,17歲開始走上藝術之路,新中國成立以后長期擔任江蘇省國畫院負責人、江蘇省美術家協會主席,并任中國美術家協會常務理事。在長期的藝術實踐中,他始終提倡藝術要以人民、生活和傳統為師。1960年,他帶領江蘇國畫工作團深入生活寫生和創作,行程二萬三千里,實現了中國傳統山水畫在思想上、筆墨上的一次歷史性大變革,在美術界產生了很大影響,“新金陵畫派”及其代表人物也因此為世人公認。
幾十年來,亞明曾在全國各地和歐、美、亞、澳洲的許多國家舉辦展覽,他的作品以其意境豐富、筆墨靈動而廣受人們的喜愛。近10年來,亞明又潛心創作《長江萬里圖》、《黃山攬勝圖》、《日寇南京大屠殺》等多幅巨制長卷,并完成了近20幅大型山水壁畫的創作。2001年,亞明將110多幅佳作捐贈給他的家鄉——安徽合肥市人民。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