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宋文治,1919年10月生,江蘇省太倉縣人。筆名宋灝。早年家貧,小學畢業后到上海廣告社學徒,業余時間到蘇州美術專科學校滬校學習半年素描,后長期任小學、中學、師范學校美術教師,工作之余刻若學習繪畫,成就甚大。
1919年農歷9月5日(陽歷10月28日)出生于江蘇省太倉市,養父養母在太倉西郊鎮開小面店為生,后因經營不善,日益敗落,生活困難。幼時困苦的生活,對其一生產生了巨大影響,造就他自強、自立、堅毅、奮發的性格。
1931年初級小學畢業。在學校美術課成績名列第一。經常描摹香煙盒上印的等古典人物畫,初步萌發了對美術的興趣。自太倉毓婁商業中學肄業。曾有作品被選送參加國際兒童畫展,并獲紀念獎。在縣城書店購得《芥子園畫譜》臨摹習畫,開始自學國畫。
1935年經上海親戚介紹入上海秀堂廣告社當學徒,前后一年半。學習美術字、裝潢設計等。假日去上海大新公司、永安公司畫廊參觀畫展。觀摩了張大千、齊白石、任伯年、吳湖帆、張石園及日本竹內棲鳳等畫家的作品,開闊了眼界,提高了對國畫的興趣。

1936年離開秀堂廣告社。得蘇州親戚幫助入蘇州明光眼鏡公司任助理會計兼櫥窗設計。
1937年日軍進犯上海,殃及蘇州。失業回老家,靠借貸勉強度日。
1938年路遇太倉城中小學美術教師,得其介紹入太倉瀏河小學擔任美術教師。
1941年得上海親戚資助,考取蘇州美專滬校。時顏文梁為校長,教師有蔣仁、朱士杰、陳舊村等。學習西洋透視學、素描、水彩等技法。半年后,日軍占領租界,學校被迫停學。
1942年回太倉,任城中小學美術教師,兼任太倉西廂小學美術教師。是年專程赴上海向鄉前輩朱屺瞻先生求教。
1943年借調到太倉中學(原太倉師范)代教美術課,不久轉為正式教師。開始參加太倉文化人士組織的曲社,研習昆曲、京劇、評彈等藝術,增加了多方面的藝術修養。
1944年和表妹楊冰女士結為伉儷。遷居太倉城廂鎮。
1945年在太倉中學任教,兼任太倉縣立中學美術教師。
1946年經太倉縣教育局推薦,任太倉民教館館長,負責美術、體育等活動。
1947年辭去民教館館長之職。經太倉唐祥伯介紹,赴安亭師范任教。自此在該校任教長達十年之久。同時兼任安亭震川中學美術教師。經朱屺瞻介紹,拜海上名家張石園為師。

1948年在震川中學教學之余,創作花鳥、山水等作品百余件,在校舉辦畫展。義賣得米一百八十余擔,全部贈送學校,建“松隱廬”以擴大教師辦公用房。"松隱廬"由國學大師唐文治撰文,吳湖帆手書,立石銘于“松隱廬”墻內,以志紀念。一次偶然機會,獲觀陸儼少先生作品,欽佩之至。前后三次專赴南翔拜訪陸先生,最后一次幸獲得見,從此經常與先生一起看畫談藝,交誼在師友之間。1949年全國解放,安亭師范也獲新生。兼任校總務主任。由陸儼少先生介紹拜上海名畫家吳湖帆先生為師。在向張石園、吳湖帆先生請教之外,更多的是得到陸儼少先生的指導。
1949年陸儼少作《松隱廬》長卷相贈,該卷引首由吳湖帆題,卷末有沈尹墨、陸儼少、鄧散木、白蕉、葉恭綽、徐邦達、啟功、黃怡庵等先生題跋。
1951-1954年全家自太倉遷居安亭鎮,生活日趨安定。1952年,次女玉英出生。參加安亭師范擴建校舍工作,親自設計草圖并赴各地采購樹木、花草以綠化環境。每逢星期日,去上海向師友求教。暑假到富春江、太湖等地寫生。
1954年,次子玉明出生。
1955年應安徽省委宣傳部、省文化局之邀,與陸儼少,孔小瑜,徐子鶴四人赴合肥參加藝術創作活動兩個多月。期間到梅山水庫、黃山等地寫生。創作《桐江放筏》、《黃山松云》入選全國國畫展覽。此次在安徽的藝術創作活動,雖只有短短兩個多月,卻給了宋老一次深入生活、進行創作的鍛煉和實踐。
1956年《桐江放筏》、《黃山松云》先后在《人民日報》發表?!锻┙欧ぁ吩凇度嗣癞媹蟆樊嬁l表并做重點介紹。作品《植樹造林,綠化祖國》參加"江蘇省國畫展"獲三等獎。赴南京參加江蘇省國畫家座談會。當選為嘉定縣人民代表。
1957-1959年6月,經江蘇省國畫院籌委會推薦,調省國畫院工作。期間,赴省內各處深入生活,創作了《放鴨》、《牛首山》、《邵伯水閘》、《南京長江大橋在建設中》、《錦屏山磷礦》、《中山陵》等作品。其中《劈山引水》(與金志遠合作)參加社會主義國家造型藝術展覽。《鎮江北固山甘露寺》發表于《中國畫》雜志。在創作上不斷向傅抱石、李可染、錢松喦等先生學習、請益,得到很大幫助。

1960年3月,江蘇省國畫院正式成立,任副畫師兼院長秘書。9月,作為由傅抱石、亞明率領的江蘇國畫家的一員參加在全國六省十幾座城市訪問和寫生活動,擔任后勤總管。行程二萬三千里,畫出許多優秀的作品,在全國美術界產生了很大的影響。作品有《華岳參天》、《山川巨變》(橫幅)、《山城曉色》、《廣州造船廠》等。江蘇油畫展赴京展出,即興創作油畫《洞庭春色》參展。《光明日報》評該作是油畫民族化的有益嘗試,并有單頁畫出版。
1961年創作《山川巨變》(二稿)、《韶山》、《紅巖》、《棗園秋色》、《杠甫草堂》等數十幅作品。參加在北京中國美術館舉辦的江蘇省國畫院“山河新貌畫展”?!渡酱ň拮儭?、《棗園秋色》等在《人民日報》發表。江蘇人民出版社、天津人民出版社分別出版了《山河新貌》畫集、畫輯,有部分作品入選其中。加入中國美術家協會。
1962年創作《江南春朝》、《太湖之濱》等作品,開始反映江南水鄉的創作?!短撼繁槐本s寶齋制成水印木刻后,十余次再版??坍嫼汀渡酱ň拮儭窞檫@一時期的代表作品。是年由中國美術家協會組織與張安治、白雪石、陳大羽四人首次赴井岡山寫生,歸來在北京舉辦了“井岡山寫生畫展”。展品全部被中國對外文委收藏。 1963年由中國美協主編、北京電影制片廠拍攝的《畫中山水》專題片,反映了傅抱石、關山月、李可染、吳湖帆、錢松喦等畫家深入生活、創作活動的情況。《山川巨變》也在該影片中被介紹。由中國美協主編、人民美術出版社出版了李可染、葉淺予、黃胄、關山月、亞明、石魯、宋文治等十幾位畫家作品的專集。《宋文治作品選集》由吳湖帆題字,錢松喦作序。是年初登廬山,二上井岡山。創作了《廬山人工湖》、《井岡山朱砂沖哨口》、《瑞金云石山》、《茨坪》等作品。
1964年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出版《宋文治山水畫小輯》。為北京人民大會堂江蘇廳創作《運河兩岸稻花香》巨幅作品。創作《新安江上》。

1965年借調到江蘇省京劇院擔任京劇《江姐》舞美設計,前后近一年。秋,上海市政府邀請傅抱石、錢松喦、宋文治、張文俊等為上海國際機場創作巨幅山水畫《井岡山》。一行乘飛機赴上海接受創作任務,回寧后因傅抱石突發腦溢血逝世,此畫未能完成。在此期間,前后在南京大學、南京藝術學院、南京師范學院、工人文化宮兼課,教授山水畫技法。全家自安亭遷居南京。
1966-1969年“文化在革命”開始,先后在高資蠶種場、橋頭省五七干校、金壇等地學習、勞動。
1970-1975年從五七干校奉調回南京,參加省美術創作組。1973年起任省美術創作組副組長。期間曾到南京煉油廠、徐州微山湖等地深入生活。創作《太湖新裝》、《太湖清曉》、《南京長江大橋》、《南京煉油廠》、《揚子江畔大慶花》、《銀線跨太湖》、《向陽渠畔春意濃》等作品?!断蜿柷洗阂鉂狻繁挥≈瞥蓡雾摦嫲l行。
1976年因心臟病住“八三”醫院治病。1月,驚悉周總理逝世,當夜即寫《梅園長春》一畫以寄托哀思。《梅園長春》入選全國美展并出版。此畫前后共作四稿,兩稿贈梅園新村收藏,一幅由廖承志題字、贈日本公明黨委員長竹入義勝。
1977年江蘇省國畫院恢復成立,任副院長。創作《茨坪長青》、《韶山朝暉》(與金志遠合作)兩張巨幅山水。《茨坪長青》被中國軍事博物館收藏,《韶山朝暉》為毛主席紀念堂收藏陳列。開始嘗試彩墨相間的畫法,有《輕舟已過萬重山》、《黃山晴雪》、《巫峽高秋》、《井岡山朱砂沖哨口》等作品問世。隨江蘇省國畫家赴湖南寫生,創作《雷鋒故居》、《韶山灌渠》、《愛晚亭》、《長沙烈士紀念碑》等作品。后因病提前返寧。
1978年應外交部之邀,赴北京作畫。在北京友誼賓館為文化部創作大幅作品《飛流圖》,作為國家禮品,由國家領導人出國贈外國元首。參加江蘇省政協四界全會,當選為省政協常務委員。

1979年應廣東省政府的邀請,赴廣州為小島國賓館創作《小鳥天堂》、《黃山》等大幅作品。4月,由北京榮寶齋和香港集古齋主辦在香港舉辦“金陵八家畫展”。與亞明、侯凱、王大山等一行四人赴港出席開幕式。出版《金陵八家》畫集。自香港返寧,創作《香港》。秋,赴京參加全國第四屆文代會和中國美協第三屆代表大會,當選為中國美協理事。應聘為杭州西泠印社社員。
1980年春,赴日本出席“江蘇省國畫院書畫展”,任代表團團副團長。在日期間,參加了東京、大阪、長崎、神戶、北海道等多座城市。有《嵐山--周總理紀念碑》、《阿蘇火山》、《札幌雪景》等作品問世。自日本回國,在無錫休整,為無錫小箕山國賓館作大幅山水《太湖》。江蘇省美代會召開,當選為中國美協江蘇分會副主席。
1981年4月,北京榮寶齋、日本西武在日本東京舉辦宋文治新作展。中國駐日大使符浩和夫人出席了開幕式。出版了展覽畫集?;貒?,住北京飯店作大幅山水《廬山飛瀑》。應邀在北京畫院講學。夏,由中國美協、中國美術館主辦,在中國美術館舉辦宋文治畫展。國家領導人王震、谷牧、彭沖,美術界著名人士華君武、李可染、吳作人、蔡若虹、葉淺予以及日本著名畫家赤松俊子、丸木位里等出席了開幕式,《人民日報》等多家新聞單位予以報道。期間,由中國美協葉淺予副主席主持召開了宋文治畫展座談會。
1981年10月,與亞明一起赴新加坡出席亞明、宋文治畫展開幕式。各出版畫集一本。作品在新加坡展銷,所得稿酬六萬元,全部捐贈給江蘇省省畫院。中國國際書店將個人歷年珍藏部分名家作品匯集出版了《現代中國畫集粹》大型畫集。作品《輕舟已過萬重山》被中國美協選送參加法國沙龍展。
1982年人民美術出版社出版《宋文治畫輯》。江蘇人民出版社出版《宋文治山水畫集》,畫集由趙樸初先生題字。春,和宋玉麟合作《洞庭春曉》大畫,為北京人民大會堂江蘇廳陳列之用。
1983年春,宋文治山水畫展在江蘇省美術館舉行?!冻宽崱贰ⅰ讹w流》、《黃山石筍圖》三幅作品被中國美協選送美國參加現代中國畫在美巡回展。展出期間美方出版了畫集?!妒S峰》一國在美國一大型刊物上刊登,并有大篇評論文章。是年創作《唐人詩意》、《層巒積雪》、《青山橫云》等作品。省政協五屆全會召開,連任省政協常委。被聘為中國畫研究院院務委員。
1984年1月,應安徽文化局的邀請,在安徽省博物館舉辦宋文治畫展。展出作品90余件。畫展結束,偕玉麟、易進、蕭瀚一起赴皖南寫生,歸來創作了《云嶺朝暉》、《桃花潭》、《章渡清曉》等作品。秋,作品《唐人詩意》入選第六屆全國美展。應日本神戶鱗美術館的邀請,赴日參加該館的開館儀式并舉辦宋文治山水畫小品觀摩會,游覽了富士山、日光等風景勝地。
60年代中國現代繪畫創作的開拓者之一。11月退出江蘇省畫院的領導工作。12月,赴北京出席第五屆全國文代會。
1985年春,江蘇省國院文化交流中心成立,當選為副理事長。南京大學東方藝術中心聘為終身教授。中國美協第四屆代表大會在濟南召開,當選為中國美協理事。應香港方面的邀請,由文化部派遣,和吳冠中一起參加香港藝術節,舉辦方召麟、王季遷、宋文治、吳冠中畫展,并進行講學活動。安徽美術出版社出版《宋文治山水畫選集》,國家領導人王震率中日友好代表團赴日訪問,作品《源遠流長》作為國禮贈日本首相中曾根康弘。秋,應福建省政府、省政協的邀請,偕楊冰赴福建寫生,并出席廈門陳嘉庚在集美60周年慶?;顒?。在福建因病住院治療,未能去武夷山寫生。江蘇美術出版社出版《宋文治山水畫小輯》,前后共出版了六輯。創作《白云飛流》、《富春山居》等作品。
1986年應美國運通公司之邀,北京、南京、廣州、云南等地八畫家赴美并舉辦文化交流和作品觀摩會。法國總統密特朗訪寧期間,作品《廬山飛瀑》經江蘇省省長顧秀蓮作為省政府禮品贈密特朗總統。
秋,將多年收藏的朱屺瞻、陸儼少的作品匯集,由榮寶齋出版《朱屺瞻、陸儼少作品精選》。創作潑彩作品《蜀山小景》、《晴雪》、《天都積翠》等,意味著宋老整個創作中一個新的階段和新的境界。黃苗子形象地概括變法后的創作特點:“境象筆墨之外,別有畫在”,“不在有形處,而在無形處”,“不意如是而忽然如是。”
1987年北京榮寶齋出版《宋文治畫譜》及《宋文治山水畫小輯》四套。應邀為北京京豐賓館創作《太湖》大畫。7月,列入英國為牛津大學主編的1987年世界名人錄、英國劍橋大學主編的遠東亞太地區名人錄。創作潑彩作品《嘉陵靜泊》、《華山》、《匡廬雪意》等。
1988年4月,應聯邦德國阿登納基金會之邀,偕宋玉麟訪問德國,并在底林恩市舉辦了宋文治新作展。畫展在市政大廳舉行,底林恩市市長芮渥納特致開幕詞,阿登納基金會主席黑克博士及中國駐德國文化參贊鄧志全和數百來賓出席開幕式與酒會。在德期間,訪問了法蘭克福、波恩、慕尼黑、柏林、漢堡等城市,參觀了藝術館、博物館并和德國藝術家進行了交流。
1988年9月,偕楊冰和亞明及夫人一行四人應澳大利亞東方藝術館這邀赴澳訪問并在悉尼大學講學。
1988年10月,赴美參加中國國際書店在紐約東方畫廊舉辦的金陵畫展。省政協第六屆全會召開,繼續擔任省政協常委。被評為國家一級美術師。
1989年年初,在省美術館舉辦赴德畫展回寧匯報展覽,此為在寧舉辦的第二次個展。6月,為天安門城樓作大幅山水《輕舟已過萬重山》。12月17日,太倉縣人民政府批準建造的宋文治藝術館正式開館,陳列各個時期的代表作品59件、明清書畫30件及出土古陶器30件均無償捐贈給家鄉。省電視臺、《解放日報》、《新華日報》、香港《文匯報》等都對藝術館開館做了報道。
香港集古齋舉辦八家山水畫展,參展畫家有李可染、陸儼少、謝稚柳、關山月、宋文治、吳冠中、程十發、亞明,并出版了《八家山水畫選集》。為香港中國銀行新廈作巨幅大畫《輕舟已過萬重山》。擔任全國第七屆美展評審委員,赴廣州參加評選工作。山水畫兩幅入選七屆全國美展。《新華日報》著名記者吳友松出版《人物春秋》一書,內收錄介紹宋文治的文章《二上世界名人錄》。
1990年4月,赴日本參加榮寶齋與日本西武合作十周年紀念畫展,30件作品參展,并出版了展覽畫集。
1991年元旦,在深圳參加陸儼少作品回顧展。3月,偕楊冰赴香港榮寶齋有限公司舉辦的宋文治山水畫作品觀摩展。出版了《宋文治畫集》。自香港回來,即在北京榮寶齋舉辦匯報展。《中華英才》大型畫報第三期刊登潑彩新作和評論文章?!冬F代中國》第三期發表評論文章并介紹宋文治藝術館收藏的部分作品。
1992年3月,應香港中文大學新亞書院之邀,偕楊冰赴港,在中文大學講學一月。期間與香港文化藝術界著名人士饒宗頤、高美慶、劉國松教授等進行了學術交流。4月,取道北京赴日本參加榮寶齋和日本怡文閣為慶祝中日邦交正常化20周年主辦的宋文治新作展,出版了《宋文治作品選集》。中國駐日大使楊振亞為畫展致賀詞。12月,在深圳參加中國畫研究院和深圳畫院主辦的深圳國際水墨畫展開幕式。
1993年2月,榮獲國務院頒發的有突出貢獻專家證書并獲國務院頒發的特殊津貼。3月,應國務院之邀,赴北京釣魚臺國賓館創作《輕舟已過萬重山》,13日有釣魚臺國賓館受到國務院總理李鵬和夫人的接見。6月去常熟籌建松風亭。由朱屺瞻題寫匾額,謝稚柳書寫對聯,陳佩秋書寫《松風亭記》。冬省政協第七屆全會召開,再任省政協常委。
1994年5月參加《工人日報》為患腎病女工捐畫義賣活動。9月參加為影片《南京大屠殺》攝制組捐畫義賣活動。先后多次為地震災區、希望工程、殘疾人協會、兒童福利基金會、紅十字會等捐畫、捐款。作品《江南春色》入選全國八屆美展。10月,赴北京參加榮寶齋成立100周年紀念活動。在中國美術館參加紀念傅抱石誕辰90周年大型畫展開幕式并出席研討會。
1995年初夏,為全國政協新大樓主席會議室作八尺大畫《輕舟已過萬重山》。為江蘇省委作《太湖春曉》。7月,赴北京為全國人大作畫兩幅。9月,在寧參加省國際文化交流中心主辦的中日書展開幕式并致詞。10月去常熟出席松風亭落成茶話會。冬,作品《章渡清曉》參加省紀念抗日戰爭勝利50周年畫展。
1996年夏、冬為慶祝紅軍長征勝利60周年,分別創作《蒼松圖》、《堅松葉茂圖》等作品。秋,應香港回歸慶委會之邀,創作《海棠花》及書法各一幅,為出版大型畫冊做準備。謝稚柳、啟功、程十發、宋文治、陳佩秋、田世光、劉旦宅等十位著名書畫家參加此次創作活動。12月,當選全國第六屆文代會代表,赴北京參加會議。 1997年5月1日,應香港東方國際電視有限公司總經理劉志榮邀請,偕宋玉明赴港參加香港回歸中國現代名家畫展。5月8日,自港返深圳,為五洲大酒店作大畫兩幅(與孫日曉合作)。初夏,創作《輕舟已過萬重山》,由李鵬總理作為國禮贈法國總統希拉克。8月,宋文治山水作品展在南京金陵美術館開幕,江蘇電視臺、省電臺、《新華日報》等各報刊均對畫展作了報道。12月,赴北京參加慶祝江蘇省國畫院建院40周年紀念活動。在北京,為榮寶齋創作《峽江》,為新僑飯店作《四季山水》四幅。參加省第六屆文代會,當選省文聯名譽委員。創作《蒼松圖》等作品兩幅,贈紀念周總理誕辰100周年的活動。
1998年1月,作品《春》、《夏》、《秋》、《冬》參加文化部在美國紐約古根海姆博物館舉辦的中華五千年文明藝術展。5月5日,捐贈給太倉宋文治藝術館的40件作品在上海朱屺瞻藝術館展出。8月,人民美術出版社編輯出版大型系列畫冊《中國近現代名家畫集·宋文治》,郜宗遠先生作序。
1999年2月,在南京度除夕。春節后任省文史館副館長。4月2日回寧,住省人民醫院檢查,經CT診斷為肝癌。
5月4日,由上海第二軍醫大學東方肝膽醫院院長、中科院院士吳孟超,副院長楊甲梅教授來南京省人民醫院主刀,作肝部手術,切除腫瘤。7月27日,突發心衰,病危。8月10日,凌晨2時47分,因心力衷竭,腎功能衷竭病逝于江蘇省人民醫院。
2000年4月2日,宋老的漢白玉、青銅塑像在太倉宋文治藝術館落成。
宋文治曾就讀蘇州美專。在太倉、安亭一帶從事美術教育十六年。其間,先后師從張石國、吳湖帆、陸儼少、朱屺瞻習山水,深有傳統根基。
文治山水,起首“四王”,后轉益多師,筆墨融洽南北,骨力勁健,氣勢高邁,善作高遠、深遠之景;卻又喜繪江南三月,風光旖旎,另具嫻都之姿,在開創山水畫新貌上有聲譽。他的上世紀六十年代之代表作《山川巨變》,曾在中國畫藝術影片《畫中山水》中介紹過。多次入選赴歐美各國美術展覽。出版有《宋文治作品選集》、《日本西武畫展選集》、《宋文治畫譜》等。
2 繪畫經歷編輯本段
他從事畫藝初期由《芥子園畫譜》、清初“四王”入手,筆墨精妙,品味高雅,繼而又上溯明、元、宋筆墨韻致,兼融南北諸家。曾得朱屺瞻、陸儼少二老指點,又從張石圓、吳湖帆學畫,得見大量名家真跡,心摹手追。特別是在解放后他開始背起畫夾走向自然,廣師造化,進一步融合諸家諸法,致力于探究以傳統筆墨表現新時代風貌,歷二萬三千余里,創作出大批謳歌祖國山河的、屬于自己的、溶入了新時代特點和現代人感情的山水畫。 1956年便以成名作在畫壇嶄露頭角。受清僧石濤“筆墨當隨時代”等思想影響,他在特定的繪畫語境中用“老瓶裝新酒”,創作出了等富有時代氣息的優秀作品,個人畫風也隨之一變。之后他繼續堅持一手伸向傳統,一手伸向生活,游歷名山大川,外師造化,內得心源,不斷錘煉筆墨,開拓畫境視野,繼續以傳統水墨寫意筆法表現時代風采,由此畫名日隆。他以典雅獨致的審美觀念和筆觸生動地描繪黃山、廬山、長江等,作品構思精巧嚴謹,筆墨蒼勁凝練,畫風清新秀潤,氣勢雄放宏大,意境深邃雋美。特別是他的江南風情畫作因為清麗典雅、個性秀逸明快而獨標一格。
20世紀80年代以來,宋文治受潑墨潑彩等畫風影響,借鑒青綠山水、淺絳山水和西洋水彩等畫法,大膽否定自我,再次開拓思變,進一步地錘煉新的繪畫語言,力求探究中國畫未來新路,終以沒骨潑彩山水畫新風貌凸現于世。與張大千、劉海粟憑借激情潑墨潑彩偶然所得畫法不同的是:他大膽地將潑彩、流痕、拓跡等渲染手法與勾、皴、擦、點等傳統筆墨有機地融為一體,作畫程序恰與水墨設色技法相反,意在筆先,于色中施墨,并在繪畫中增添了“制作”技巧成分,由此淋漓盡致地表現客觀自然,這同時也顯示了他駕馭筆墨,豐富變幻的技巧,又再次引起了我國畫壇的密切關注。他還曾被譽為“當代山水畫八家”之一,因其喜繪江南水鄉柔美虛靈、清新雋秀的風光,秀潤中見蒼茫,得有“宋太湖”之雅號,由此進一步地延續和發展了現代“金陵畫派”山水畫風。
3 個人嗜好編輯本段
宋文治“三癖” 名家的業余“癖好”,歷來都是人們茶余飯后的話題。傅抱石平生好酒,醉臥畫壇是常事。啟功先生好玩毛公仔,家中擺放的各式毛公仔,趣致極了。說到宋文治的癖好:一是戲曲,二為美食,三乃收藏,這在美術圈中流傳甚廣。
“戲曲癖”
宋文治的家鄉江蘇太倉,有著豐厚的文化底蘊,這里的鄉民受傳統影響,愛好戲曲、書畫相習成風。年輕時的宋文治,在家鄉時就愛好繪畫和戲曲。他喜歡戲曲的范圍很廣:京劇、昆曲、評彈、黃梅戲等,他喜歡觀賞,還喜歡演唱。他嗓音好,尤擅唱小生,如《琴挑》里風流倜儻的潘必正,《焚香記》里落泊失意的書生王魁等等。他還會演唱《長生殿》里唐明皇夜游御花園的片段,唱腔、音色、扮相極像俞振飛,朋友們都說他是“小俞振飛”。
宋文治雖然不是北京人,但談起京劇,他如數家珍,馬連良、程硯秋、梅蘭芳等梨園名角經常掛在嘴邊。數年前,他應邀到北京為全國政協主席會議室繪畫作品時,曾與李瑞環主席一起大談京劇。李瑞環當時就感嘆道:“談得真開心!宋先生真懂戲。”還將許多“音配像”的京劇錄像帶和錄音帶送給了宋文治。
“美食癖”
太倉地處長江三角洲,乃江南魚米之鄉,有著“美食”的傳統。那時“同期”輪流在各家舉行,被輪到的這一家,事先得早作準備,花兩塊大洋請兩個人:一是琴師,一是廚師。由于是大家輪流做莊,因此各家都得使出渾身解數,讓朋友們在自己家中吃得比別家好,花樣也不同。宋文治風趣地說:那時沒錢,當然是“跟吃”為多了。
宋文治對淮揚、魯、川、粵四大菜系,以及許多地方名菜、名點,其特色、口味,以及這些菜最正宗、最傳統的做法及配料都了如指掌,而且會品味,能說出其所以然,告訴你這個菜應該改進。他品菜評菜,能讓南京金陵飯店、北京飯店、釣魚臺國賓館等大飯店的特級廚師都稱一個“服”字。記得數年前,筆者與宋先生在南京金陵飯店進餐時,他滔滔不絕地談起了淮揚菜的風味,談興正濃時,即刻把廚房的大廚師喚來,專門添加了一味“東坡肉”,讓我們品嘗到地道的淮揚菜色。
“收藏癖”
家鄉的文人墨客在將戲曲、美食的雅好帶給宋文治的同時,也將收藏書畫之癖傳染給了他。如果說,他對戲曲和美食的癖好是“好玩”的話,那么收藏書畫則是他用心去做的一件大事,除了繪畫以外,花去精力最多的當推書畫的收藏。
宋先生最早收藏到的字畫是任伯年的《白頭》和趙之謙的《海棠》團扇,是太倉畫友讓給他的。后來,與外界交往多了,便把重點轉向現代名家。在五六十年代,主要收藏海上名家的作品;70年代開始,北京畫家的作品也漸多了起來;當代名家傅抱石、齊白石、吳作人、陸儼少、唐云、黃胄等人的精品都收集其中。有時碰到一些古代書畫,也會傾其所得之稿酬,選購到文征明、董其昌、鄭板橋、吳昌碩等名家之作。
宋文治收藏書畫,當初是為了借鑒和學習,用他的話說:“求得佳作,置于案頭,信手可翻,似師似友,獲益匪淺。”他在與當代前輩和同道畫友的長期交往中,或拜求,或交換,或購買他們的精品。日積月累,終于使他在成為國畫大家的同時,又成為一位頗負盛名的收藏家和鑒定家。80年代,他曾將收藏的名家精品編印出版成集,供后學者參考學習,并在1989年將所收藏的30件明清書畫及30件出土古陶器,無償捐獻給他的老家——太倉宋文治藝術館。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