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德庫寧的作品

德庫寧的
繪畫在今日是生活的一種方式。一種生活的風格,這是它的形式依據。”
寫在前面的廢話:
早上六點起床
看著窗外灰蒙蒙的天空莫名其妙的有一種沖動
走到書房看著滿書櫥的書發呆 竟然不曉得自己今天要做什么
沒完沒了的鋼琴課舞蹈課
貌似高雅實則無趣 一大把年齡像個孩子一樣實在有點太造作
這樣的早晨 想起這樣高深的問題
有點思緒太飄遠了 突然看見藏在墻角的畫具 激情上來 擋都擋不住
拿起畫板 鋪在地上
穿著卷毛的大襯衫跪在地上 直接拿著達利的水粉顏料用手指
往水彩紙上涂抹
這時候 德庫寧的靈魂就降臨了
抽象畫:生命。虛無
張愛玲說:——好的藝術原該喚起觀眾各個人的創造性,給人的不應當是純粹被動的欣賞——因為是有限制的說明,先讀了說明再去看圖畫,就不由得要到女人眼睛里去找深海底的魚影子。那樣的華美的附會,似乎是增多,其實是減少了圖畫的意義
如果我不說我不知道幾個人能看得懂我畫里的含義我不約束大家的思維你們就把眼睛放在靈魂以外看吧
言歸正傳:
上次寫完畢加索 朋友說 你干嘛不寫寫德庫寧
是!
我內心深處不是一直有德庫寧般貌似平靜實則波濤暗涌的靈魂嗎?
來吧 讓我們談談德庫寧
朋友的男友是個很有創作天賦的油畫家他不喜歡畢加索他喜歡德庫寧朋友問我的時候你知道德庫寧嗎當時我一愣
我喜歡瑪提斯我喜歡莫奈我喜歡塞尚。。。朋友說莫奈的畫好是好可惜少了靈魂的震撼。。。至于德庫寧。。。
看!
你看他畫的時候你能感覺出靈魂在做愛。。。一種靈與肉的結合
我不知道德庫寧 可是我知道Willem De Kooning在紐約大都會博物館的時候我被一幅畫震撼簽名就是Willem De Kooning 我是那時候起 記住了德庫寧
德庫寧的創作,集中于抽象、女人和男人這三個系列,而其中,尤以女人系列最出名如果說畢加索因為和無以計數的女人的肉體做愛得來的歡愉而引發的創作高潮那么德庫寧就在繪畫女人的身體時達到了高潮
他把繪畫看作體驗 表達 實現自由的過程
他以舞蹈表演一般的在旁人看來近乎夸張的激情姿態從事繪畫創作
在這一點上,他與波洛克的蹦蹦跳跳是相同的。
在他的畫面上,不論形象的或抽象的內容,都沒有任何的約束,構圖、空間、透視、平衡,等等傳統繪畫技法和審美觀念一掃而空。
他討厭一切橫加給繪畫的束縛,運筆異常大膽,落筆果斷堅決,迅猛有力。(我也是對此痛之入骨我喜歡創作喜歡用靈魂在繪畫而不使用技巧在學校的時候上繪畫課時我是我們班撕畫最多的一個學生我靠激情來畫。。。)
在他的畫里 觀眾的眼睛與畫中的眼睛很容易融合到了一起
德·庫寧是荷裔美籍抽象表現主義的靈魂人物之一,在他創作生涯中,人體成為其繪畫創作的主體,加以風景及書寫的符號來發展他的抽象世界。他將歐洲立體主義、超現實主義與表現主義的風格融于自己大而有力的繪畫行為之中,把激進藝術的理念融化在自己的藝術世界里。即使是極端的繪畫作品也具有藝術美感,試圖喚醒人們心中一種與所有生命事物的內在關聯感。
在眾多抽象表現主義畫家中,德庫寧的畫風顯然與眾不同。他并不像其他抽象表現主義畫家那樣徹底地丟棄形象,而是始終在一定程度上保持著畫面圖形的具象性。
他曾說 即使是抽象的形狀也必須有類似的形體,不過在他筆下這種 類似的形體 卻與自然物象遠遠地拉開距離,他們在奔放的筆觸與潑灑的顏料間與客觀形象保持著“介于似與不似之間”的聯系。
《女人與自行車》是德庫寧50年代早期的女人體系列中的一幅。畫面上,女性的形象在厚抹的粘稠顏料中出現。瞪著的眼睛、咧開的嘴巴、夸張的胸腹,使她看上去強悍可憎,令人生厭。德庫寧在談到這批作品時曾這樣說,“現在我看著它們,它們顯得喧囂而兇惡。我想這與偶像、神諭的想象,首先是與這些東西的熱鬧場面有關。”德庫寧把他對偶像與神諭的興趣與抽象表現主義的藝術探索結合起來,成功展示了美國民眾的某種粗俗氣息。盡管形象看上去一點兒也不討人喜歡,但畫面確實充滿震懾力和表現力,并展露出行動的痕跡,一如波洛克的“滴灑”。德庫寧認為,“自然的方式是無序的,藝術家如果想使它有序則非?;闹?。”他的藝術闡釋了他的觀念,為他奠定了抽象表現主義大師的地位。
概況
威廉·德·庫寧(1904--1997)
1904年4月24日,威廉·德·庫寧(WillemDeKooning)出生于荷蘭的鹿特丹市。他14歲就開始在一家商業美術和裝飾公司打工,晚上到鹿特丹的藝術和技術??茖W校上夜校。1924年,他游覽比利時,參觀那里的博物館,并在布魯塞爾和安特衛普學習。22歲時,他從荷蘭移民美國新澤西州,做油漆工。第二年,他來到紐約,靠從事商業美術謀生,并繼續作畫。在紐約,他結識了終生摯友戈爾基,他倆在一間畫室里作畫,互相觀摩學習,彼此影響。30年代的畫壇時尚是立體主義和超現實主義,希特勒上臺后,許多德國畫家移居紐約,他們帶來了抽象繪畫和表現主義。德庫寧沐浴著這些風潮,逐步形成了自己的個人風格,在紐約畫家群中嶄露頭角。在美國的頭十年,他跟從前一樣,靠商業美術生活,有時還得干點別的事兒。這樣,直到30年代后期,他受雇于紐約世界博覽會,擔綱任聯邦藝術計劃的壁畫制作。從此以后,他的繪畫可以為他帶來穩定的收入,他就完全放棄了商業美術,專心于繪畫藝術的探索。
第一個創作
1938年,德庫寧開始了他的第一個“女人”系列創作。40年代,他成為抽象表現主義陣營的一員健將。1948年他的第一次個人畫展確立了他作為當代重要藝術家的聲望。
晚年創作
德庫寧晚年的創作,人體逐漸減少,抽象繪畫特別是抽象風景畫數量大增。他在時代的喧囂中保持著獨特的清醒姿態。他的潮水般的情緒在其繪畫中起落著,隨著筆觸的運行、色彩的變換而呈現出令人激動的美感。他否認風格理論,指責風格是一種欺詐,宣稱自己的繪畫沒有風格。把他的這種理論與托馬斯·赫茲對他的批評相對比,倒是別有趣味:“對于德庫寧,最重要的是包括一切,什么也不放過,即使它意味著在矛盾的騷動中工作,而矛盾和騷動恰恰是他最喜愛的手段。”德庫寧對所謂“矛盾和騷動”滿不在乎,他的回答是:“任何一種繪畫,都是今天生活的一種方式,或者說是一種生存方式。”當然,畫家可以選擇自己喜愛的方式生活,而喜愛可能一成不變,也可能天天都在變。
抽象表現主義大師
舉世公認的抽象表現主義大師——威廉·德·庫寧 (Willem DeKooning,1904—1997)。作為抽象表現主義的杰出代表,德·庫寧、羅特科(Mark Rothko)、波洛克(JacksonPollock)其畫作已經漸漸地從市場走向博物館,使得他們留存于市場的一小部分作品立刻身價倍增。諸如娛樂界大亨大衛·格芬曾以2.835億美元的高價售出了他們3人的3幅作品。收藏界的新貴們喜歡德·庫寧的作品,“德·庫寧是這個市場的新羅斯科,但和羅斯科不同,德·庫寧還有很多作品在市場上流通。”2006年,德·庫寧的12件作品以1.05億元的高價列入全球20家最重要藝術大師作品拍賣行列。
二戰中
在二戰中,西方藝術的中心就已經從歐洲轉移到了美國紐約。移民藝術家與美國本土傳統結合后導致了新的觀念和風格的誕生。抽象成為風格的主要載體,抽象表現主義以紐約為中心,向戰后世界漫布開來。抽象表現主義藝術家反對傳統的藝術觀念和繪畫技術,他們期望擴展藝術創作的進程。抽象表現主義者把自己看作是探尋通向未來道路的領袖。這些紐約藝術家把他們的藝術看作是一種斗爭的武器,以尋求在一個日益變得瘋狂的世界保持人性。畫家馬克思韋爾寫到:“抽象藝術的出現是一個信號,表示在這個世界上還有人的感覺存在。”
創作高潮
其創作高潮出現于1950年代。1940年以前,他是人物肖像畫家,1950年代開始出于對人物的懷舊情懷,他以各種手法探索婦女系列,從恐怖題材到簡單的漫畫,到柔情的色欲。女人系列的代表作包括《女人與自行車》、《瑪麗蓮·夢露》、《兩個女人》等,他采用的是紐約行動繪畫的技術,造就抽象的作品和塊體化婦女活力充沛的形象。這些婦女形象是德·庫寧個人風格的標志。
德·庫寧在談到這批作品時曾這樣說,“現在我看著它們,它們顯得喧囂而兇惡。我想這與偶像、神諭的想象,首先是與這些東西的熱鬧場面有關。”人像是以強烈激情刻畫出來的,筆觸縱橫交錯,色彩肆意揮灑,沒有明晰的界限和秩序,是德·庫寧的“心靈即興創作”。他說:“秩序對我而言,是被支配,是一種限制。限制是必須被排除的,必須被克服的。”他的藝術闡釋了他的觀念,為他奠定了抽象表現主義大師的地位。表現女性的面目不是以柔美可人示人,而以猙獰怪誕來表現,但又不完全抹煞具體無形的形象,這一點又與其他抽象表現主義藝術家不同。他曾說:“即使是抽象的形狀也必須有類似的形體。”
而《無題》則是他1980年代的作品,此時仿佛色彩隱身,筆觸靈動,色彩交錯成了自由流動的線條,昭示著德·庫寧對自然和生命的永不滿足,促使德·庫寧發掘新的形式詮釋生命。正如他所說的,“
作為一代藝術大師,德·庫寧以多樣的藝術語言色彩,素描、雕塑等形式留給我們觀者心靈與心靈的溝通與感悟,藝術總在經歷巨大的變化,但是正如德·庫寧所言,藝術是一種“理解生活”的工具。
后記:每個人都在談論靈魂那么靈魂到底在哪里長得什么樣如花似玉還是奇丑無比有人說靈魂在云端有人說靈魂在地獄還有人說靈魂就在你的唇邊。。。
我的靈魂 在那里。。。我不知道
我只知道今早上當我把顏色大塊大塊的涂抹在畫紙上腦海里無數的故事在跳躍。。。那一瞬間我丟失了我的肉體找到了靈魂
找到了快感 那就是創作和激情的高潮。。。。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