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著名書畫鑒定專家、畫家陳巖的“大好河山——陳巖山水畫全國巡展”近日啟航,首發廈門取得圓滿成功。廣州作第三個巡展城市,也已于1月11日在榮寶齋廣州分店隆重開幕。此次參加巡展的《曬布巖》、《藍色山居》等作品,是陳巖近年來創作的百余幅山水精品。
據悉,廣州站之后,大好河山——陳巖山水畫全國巡展還將遍及深圳、杭州、上海、香港、臺灣以及意大利等多個城市和國家。
改革開放后古寶齋首開畫展
經手過40多位大師畫作
著名書畫家黃永玉曾形容老友陳巖是愿為朋友出冤枉力、做嫁衣。
生于1942年的陳巖在20歲時,曾以學徒身份被分配到北京市文物商店,學習文物書畫鑒定,成為新中國培養的第一代鑒定人才,師從國家級鑒定權威啟功、徐邦達、劉九庵、張安治、郭味蕖、劉凌滄等及鑒定大家徐震伯、謝子陶。
可以說,從一個文物商店的學徒到書畫鑒定家,陳巖見證了幾十年來中國當代書畫業的發展與變遷,并與黃永玉、李可染、啟功、黃胄、程十發、何家英、王明明、史國良、白雪石、劉炳森等眾多現當代書畫名家結下深厚的友誼。
1977年,陳巖組織主持了“文革”結束后第一次“近現代書畫展”。后任百年老店“寶古齋”經理,多次舉辦李可染、黃胄、黃永玉、吳作人、劉繼卣、白雪石等大師畫展。
陳巖告訴記者,“我本質是研究書畫鑒定的,在改革開放初期和全國幾十位大師直接交往。改革開放前,畫家地位低,幾乎沒人買畫。文革時有外賓供應部,只有賣的權利。改革開放之后,國內需求量大起來,我在古寶齋開始收畫,并為這些大師制定標準。”
陳巖舉例,上世紀60年代,黃胄要掛一幅畫賣還要四處求人,1977年以后,全國第一個畫展在古寶齋舉行,轟動全國。此后畫家日子就好過多了,陳巖出現,總有畫家開玩笑:“財神爺”到了。“我的商業概念比別人萌發得都要早。”除了第一個在全國辦畫展,陳巖舉例,當他認定當時的新畫家范曾后,馬上給他的畫作評估5元一尺,這在當時的物價水平看來對畫家是一筆不小數目的肯定。“改革開放初期,畫一個連環畫畫面的價格就是5元,當然我在學徒時,通過對書畫史、鑒定史的基礎性訓練打下堅實基礎,有行業自覺性也尊重畫家。現在我能掌握他們命運的時候,自然會有我專業的判斷標準。”
全國改革開放后,陳巖陸續認定了40多位大師的作品,且從來不給他們打借條,現場收畫就拿走。“這些大師也都很信任我。我和徒弟說,現在這些畫家手里有多少就要多少,將來會貴的,再貴我們就可以出手了。”陳巖笑談,他那時不懂股票,但想想效果是一樣的。他心里知道,關鍵不是為了炒畫,而是把大師的好東西留下來。
憂心業內拍賣生態假畫充斥
“拍賣在1994年之前都是小規模的。最大的一次始于1994年的嘉德拍賣。”陳巖對記者回顧,當時有4個重要作品、齊白石《松鷹》,還有張大千、傅抱石、李可染的作品。那時候最后齊白石成交價170多萬,是第一個落錘的,張大千200多萬元。
“齊白石作品錘一響,標志著中國近代書畫第一件作品進入百萬元。”陳巖吐露,國寶就是獨一無二的東西。直到現在,誰看到這幅畫簡直是身份的象征。“1994年左右,5萬元就能在北京買一個小單元房,而齊白石的畫破了百萬元,轟動可想而知。”陳巖回顧,當年有名外國記者上飛機前感嘆,“從現在開始,中國開始重視文物了”。
“自己不畫就不知道怎樣分辨真假”,陳巖說,自己從當學徒開始就沒有停止過畫畫。40余年文物工作中,他飽覽歷代書畫精品,與諸大師過從甚密。其畫作設色豐富奇特,得到啟功、白雪石、黃苗子、黃永玉等名家的肯定。
作為業內有名的鑒定專家,陳巖在接受采訪時對業界生態提出批評。“現在只要出了名就能賣好價錢”,陳巖表示,當下不少身居高位的美術界“大佬”們心思不在畫作上下工夫,他們只在乎如何炒作自己。“不久的將來,這些畫作估計會成為一大批垃圾。”陳巖對記者說。
對于現今的拍賣市場,陳巖直指業內近年來拍賣行假畫充斥,令人憂心。“現今文物書畫市場全民出動,不是壞事,大家有能力也有興趣,培養人文化修養是非常好的事,就是一些從業人員把行業搞復雜了。”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