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讀樹軒奇石
老杜,名叫杜海,揚州市作協主席。圈內人都熟,提一聲“老杜”,沒人會想到別人身上去。
如今,沾點文氣的家庭,裝修房子時,若是面積還夠大,多半留出一個或大或小的書房來。要是能放上幾櫥柜的書,那也算是了得。但是,只有進入老杜家中,才能了解,“書房”二字的真正含義,三室一廳的房子,滿墻滿壁,目光所及,都是書籍。除了書,裝書的櫥柜,家中就只能放得下一桌,一榻,一床。更何況,在那桌、那榻、那床之上,也都是堆滿了書。在老杜家中,喝口熱水,還算容易,想吃熱飯,別提奢想,壓根沒有炊具。
老杜在圈內很有名,嗓門大,脾氣大,每逢場合,必是侃侃而談。他自稱是位讀書、背書、編書、寫書、講書的人,在作協主席的位置上,又是成天和讀書人、寫書人、出書人打交道的。文人相輕,自古有之,不必忌諱,能如此游刃有余地“背書、編書、寫書、講書”,歸根結底,還是落在“讀書”的底子上,出在這滿房滿屋的書里。要不然,真要落得貽笑大方。
老杜愛書,從小學時,幾分錢淘到的書,至今還擺在家中,幾十年下來,就有了2萬多冊書籍雜志。老杜的書,收得很雜,文學、戲劇、文史、美學……無界別之分,無區域之異。只要是書,老杜都收。民國時期的《文壇史料》、上世紀早期的文人詩集,老杜這里都有。珍本、善本,老杜這里不多,但是成套成冊的,諸如《中國園林名勝志》、《六十種曲》等,都是不易見到的。每一本書,何時收的,何時讀的,在老杜心里,如數家珍。2萬多冊書,看著雜亂,實則收得很細,分門別類,一目了然。這大概和老杜當過一段時間的圖書館管理員,有著莫大的關系。
老杜書房,除了書籍,還有奇石。擺在顯眼位置上的,有三塊。玲瓏剔透的靈璧石,億年風化的木化石,紋路靈動的巴林石。在老杜看來,石頭就是一本本無言的書,看著滄海變桑田,候著天長和地久。每塊石頭,看過的事情,都要比他一輩子看到的人多得多。所以,讀書閑時,老杜都喜歡把臉貼在石頭上,聽石頭講述億萬年前的故事。老杜書房中,掛著一副對聯:“老桂盤云蒼藤翳日,異石翻浪高松卷濤”。老杜覺得貼切,頗為自得。
老杜的這間書房,名為“讀樹軒”。一詞三義。臨窗西望,東關街上的千年古銀杏,早成了自家窗外的一道風景;讀樹,諧音“讀書”,應著老杜的喜好;讀樹,又有“獨樹”之義,進而引申為“獨樹一幟”,這就是一種志向了。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