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即日起,青島市青年聯合會、半島都市報社、青島市青少年發展基金會、青島市希望工程辦公室、青島市青年書法家協會聯合發起大型救助活動,通過愛心人士的捐資捐物進行愛心拍賣,所有款項將用于困難青少年的救助活動。如果您想捐錢、捐物,可以撥打電話80889361、80889325,96663;或者直接將物品捐贈到市南區香港中路 11號613室,聯系電話85911656。由于拍賣會時間臨近,請愛心人士最晚于1月20日(含)之前聯系活動方進行捐贈。
這幾天,“幸福進家”活動收到了不少大牌產品,有眾多明星簽名的足球、球拍等,17日,記者了解到,臺灣同胞吳先生也向慈善拍賣會捐出了他多年的藏品—陳立夫的信札。除此之外,還有青聯委員寇莉和崔廷偉分別送出了奧運會首日封、中國第一顆海洋衛星發射紀念封,進一步壯大了本次慈善拍賣會的陣容。
吳先生是臺灣人,他在島城開辦了一家畫廊“舊香居”,這個招牌在臺灣的名氣很大,充滿了一種文化積淀。他告訴記者,這次他捐出的信札,是陳立夫生前寫給著名教育家陳大絡教授的。陳立夫是二十世紀的中國重要的人物之一,他是中國國民黨政治家,晚年曾竭力推動海峽兩岸的交流。吳先生通過一個偶然的機會,獲得了這個信札。
“我一直沒有舍得將這個藏品送人,這次是看到報紙上說青島有義賣,而陳立夫也致力于海峽兩岸的交流,我想捐出這個信札,表達對公益事業的支持。”吳先生想通過捐贈向困難群體獻出一份愛心。
北京奧運會時,2008年8月8日發布了奧運會首日封,而寇莉女士作為一個基金會成員之一,發起了一項活動,讓參與奧運會的火炬、金鑲玉等設計的設計師們,在其中的200枚首日封上簽上了自己的名字,還在首日封的郵票上,加蓋了奧運會開幕當天的紀念郵戳。“這個奧運會首日封后面還有唯一的編號,具有很高的收藏價值,曾經有一枚在一次拍賣會上賣出了8000元的高價。”寇莉告訴記者,她了解到慈善拍賣活動后,急忙拜托在北京的同事快遞過來了一張奧運會首日封。
青聯委員崔廷偉捐贈的中國第一顆海洋衛星發射紀念封也非常有紀念意義。2002年5月15日,由我國科學家自行研制的第一顆海洋衛星“海洋一號”成功發射升空,從而結束了我國沒有海洋衛星的歷史。“這個紀念封全國僅發行了11000枚,也有很高的收藏價值,特別是對于科研事業愛好者來說,更是不可多得的好藏品。”崔廷偉告訴記者,他是國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的一名工作人員,當時參與了衛星的研制,結束之后獲得了這枚紀念封。他這次把紀念封捐獻出來,“一方面是《多景樓詩冊》選頁葉本上的“乾隆御覽之寶”與標準印有較大差距。
古書畫作偽由來已久,隨之帶動了書畫印、鑒藏印的作偽,不乏個中高手幾欲“亂真”的傳說。這種“亂真”到底達到什么程度,一直缺乏圖像比較研究。筆者在趙孟頫書畫研究中注意到這一現象,并運用多種圖像處理手段進行了一定規模的統計清理。這些清理結論以及圖像處理方法有助于鑒藏者直觀理解書畫上印鑒作偽與真印的實際逼近程度,破除迷信。
藝術史上的作偽“高手”及其用印
1.俞和作偽趙孟頫書法與偽趙孟頫印
俞和是歷代公認的作偽趙孟頫書法最為“逼真”的一位,明徐一夔《始豐稿·俞子中墓碣》:“(和)少時得見趙文敏公(趙孟頫謚號‘文敏’)用筆之法,極力攻書,書日益有名,篆、楷、行、草各臻其妙,一紙出,戲用文敏公印識之,人莫辨其真贗。”這段話暗示俞和得到了趙孟頫遺留的真印并鈐蓋在自己的作品上,以致真偽無法分辨。

《多景樓詩冊》選頁吳本上的“乾隆御覽之寶”與標準印反相重合。
隨著資料的富集與開放,安岐、徐邦達、王連起等人逐漸整理出《六體千文》、《九歌書畫冊》、《臨定武蘭亭序》、《急就章》二種、《望江南凈土詞》、《汲黯傳》等俞和作偽的趙孟頫款書畫作品,俞、趙區別也逐漸清晰。但是專門針對俞和偽印的研究,則較為冷清。這其中徐一夔的文章起到了非常明顯的誤導作用,甚至有學者據以為俞和圓場,說俞和并非刻意作偽,因此也忽略了很多俞和作偽作品,這些作品至今仍然被作為趙孟頫真跡對待,俞和的偽作理所當然與這些“趙孟頫真跡”莫辨真贗。所謂“亂真”更多的是信息不對稱情況下鑒定標準的混亂,而非作偽者手段的高明。
其實,只要將上面作品中的“趙印”與真跡進行貼近對比,通過曲線擬合與解析,或者圖形疊加等手段,都可發現二者無論是曲線弧度、缺陷位置等等都有非常明顯的差異。以“趙子昂氏”印“昂”字第二縱向弧線(黃色扇形B弧)為例,真印半徑15.9mm,偽印半徑21.9mm。因此,俞和偽書用印為偽刻,所謂的“用文敏公印識之”,絕非一時戲謔,實乃積慮處心。而這套騙過古今一切偉大鑒定家的印鑒足當藝術史上最“逼真”的偽印了。

吳本《多景樓詩冊》題跋頁(圖上對比印章出自葉本)
通過書風對比,可以確定至少還包括故宮博物院藏《道德經》、《與山巨源絕交書》、《浴馬圖》,上海博物館藏《洞庭東山圖》、臺北故宮博物院藏《鵲華秋色圖》、《跋易元吉貓猴圖》、《臨王羲之書冊》以及散藏各地的《妙法蓮華經》等39件趙孟頫款作品實為俞和作偽(詳細論文后續發表),而這些作品的印鑒解析也都毫無疑問地指向俞和。

俞和作偽“趙氏子昂”印鑒的數學解析(樣品取自故宮博物院藏俞和作偽趙孟頫款《六體千字文》)
2.詹僖作偽趙孟頫書法與偽趙孟頫印
詹僖作偽趙孟頫書法,有明一代,堪稱翹楚,文獻記載多夸大其詞、神乎其技者,萬不可信之。如:田汝成《西湖游覽志余》卷十八“藝文賞鑒”條云:“弘治中,有詹仲和者,亦學松雪書畫,假梅道人為識,往往亂子昂真跡”;詹景鳳《詹氏小辨》稱他“法趙承旨,幾得其十之七”。
詹僖作偽,徐邦達、王連起等已經有較為詳盡的研究,偏鋒側出,極易辨別,絕非古人所詭稱之“亂真”者,如臺北故宮博物院所藏《與傳道札》、《趙孟頫集冊》中的《與德輔仁弟札》、《便中得書帖》、《人日立春帖》、《雪后騎從帖》、《趙孟頫六札帖》中的《德俊茂才帖》等。詹僖其實也是以己意作書,抓住其書法風格特征,拍場所見詹僖作偽趙書無不“倉猝立辨”。
當然詹僖作偽同樣有專用偽印,而這些偽印與真印相較幾乎沒有一處相似,遠非所謂“得其十之七”者,徒有虛名,不忍卒睹。這個偽印還出現在北京故宮博物院藏米友仁《瀟湘奇觀圖》左上角,作為趙孟頫曾經收藏、觀覽的證據被引用到相關文章里。而這樣丑陋的印鑒是偽趙孟頫書畫中的主流。
古代徒手偽印與真印的區別,由此可見一斑,所謂“亂真”,只是一個較大寬容標準下的神話,不可當真。
3.近代書畫作偽中的偽印
清廷退位后,大量內府珍藏書畫真跡流入民間,影印、燈箱等技術手段的出現造就了民國時期作偽市場的繁榮和水平的提升,包括張大千、吳湖帆、葉恭綽等書畫名流也參與其間。
吳、葉二人各有一件《多景樓詩冊》,吳本現藏上海博物館,葉本現藏美國舊金山亞洲藝術博物館。兩件作品裝裱、書法、題跋、印鑒位置一一相合,可見其中作偽者匠心之巨。這兩件作品是近代關注度最高,也是最著名的一對雙胞胎。
二帖真偽眾說紛紜。葉恭綽認為吳本是偽本:“聞邵某家(吳本得于邵松年)亦有此帖,且詆余者為偽。余求得其攝影對勘,則筆勢蹇亂,迥非一手。”陳定山晚年在臺灣亦云:“昔年曾在吳氏梅景書屋見之,字差小,不真。”徐邦達在《故宮博物院院刊》1995年2期有專文研判,從筆跡分析的角度認為吳真葉偽。印鑒方面,文章認為“按葉本卷亦有‘乾隆御覽’偽印,則作偽者當在一百余年間。偽本乾隆前各種鑒藏印記,完全一一具備,且摹刻亦能亂真,但印色不古,究屬有異,影本更無從辨析”,遺憾的是徐老僅從印色比較而未直接對印鑒進行圖像分析。
實際上,葉本“古”印既為徒手作偽,差異必然巨大。通過作圖將二帖印章與可信的真印進行貼近比較,沒有任何一枚能夠亂真。很顯然,吳本是清內府流出本,葉本是民國偽本,至于何時作偽、何人作偽,吳、葉自然應該知道其中原委,就不要往深里追究了。
廉價的好評與“高手恐懼癥”
翻檢古今書畫鑒賞隨筆、論文中,盲目輕信“高手”的作偽能力,人云亦云,對作偽者“高超”手段的描述比比皆是,一位學者在討論懷素《自敘》墨跡印鑒問題時甚至直接下判斷:“以文彭的治印技藝,摹刻得絲毫不差是舉手之勞”更是將所謂的“高手”推上云端。
但是,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這些給予“高手”廉價好評的學者有一個共同特點,就是都未曾從大規模圖像統計與比較的角度證明逼真的存在就已經匆匆繳械投降,這種現象姑且稱之為“高手恐懼癥”,是鑒定大忌。
《功甫帖》中
“安儀周家珍藏”等印鑒的鑒別
近日上海博物館針對《功甫帖》真偽的新聞和論文發布,引發熱議,鐘銀蘭、凌利中《“從法帖中雙鉤”——析〈劉錫敕〉〈功甫帖〉墨跡鉤摹的性質》一文,跳過對安岐(1683-約1746)“安儀周家珍藏”印鑒真偽的判別,直接將流傳有序的《功甫帖》定為約道光四年(1824)至同治十年(1871)之間雙鉤摹本。那么這個“安儀周家珍藏”究竟真偽如何呢?通過與真實可靠的標準件進行圖像重疊比較,自可一目了然。
當然,如同俞和所講故事,真印保管不善,未必不會流傳出現在偽作中,但是被鐘、凌認定為偽跋的翁方綱印也同樣是可以鑒別的真印,兩枚不同所有者的真印,同時都保管不善,流傳出去,又被同一個作偽者獲得,這樣的幾率為零。
個人認為這幅蘇富比上拍的《功甫帖》就是安岐收藏并著錄于《墨緣匯觀》中的作品。
有趣的是,吳本《多景樓詩冊》題跋頁上也有三枚騎縫印,留白各不相同。也有人著文認為,留白是騎縫印的常態之一。
最后還要說明,印鑒的單純圖像對比研究,主要適用范圍為徒手偽印,針對流傳作品進行清理鑒定避免妄下判斷是有益的輔助。隨著計算機輔助制造的參與,現當代偽印做到絲米級、微米級仿真已經不是難事,書畫鑒定仍然應該堅持以書畫風格的研判為核心。持青聯為慈善事業做貢獻,一方面是為了宣傳海洋工作、衛星科研工作,讓更多的人了解它、愛上它。”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