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顧炎武書《五臺山記》手稿

魯迅的《致陶亢德信札》

寒汀石瓢壺
——2013年瓷器雜項、古籍善本拍賣行情盤點
盤點2013年瓷器雜項和古籍善本拍賣市場行情,讓人明顯感受到了些許暖意。2013年瓷雜和古籍行情一改2012年秋拍的低迷態勢,轉強跡象較為清晰,從文房雜項到明清重器,從古籍善本到名人信札都受到了市場的追捧,創新高拍品屢屢面世。
雜項精品異軍突起
明清重器再度受寵

明永樂鎏金銅釋迦牟尼佛坐像
明清瓷器雜項珍品歷來是僅次于名家字畫的拍賣強項,追捧者眾多,2013年藝術市場亦是如此。在春拍市場中,部分傳承有序的雜項珍品頻頻打破拍賣紀錄; 在秋拍市場中,一些高端的明清官窯重器和明代鎏金佛像拍出億元天價,顯現出2013年秋拍市場正逐漸轉強。
在香港蘇富比春拍中,一件清雍正粉彩“蟠桃獻壽”圖圓蓋盒以4300萬港元成交; 在中國嘉德春拍中,一件清乾隆御制白玉交龍鈕“自強不息”寶璽以6670萬元成交,“嘉慶御筆之寶”交龍鈕碧玉寶璽以3450萬元拍出;在香港佳士得春拍中,一對清乾隆紫地粉彩龍紋夔耳瓶以4355萬港元成交,一對清代御制紫檀雕獸面紋長條桌拍出3795萬港元,清十七/十八世紀的黃花梨座屏拍出3150港元;在北京保利春拍中,由顧景舟制壺、吳湖帆畫風動竹枝、贈予江寒汀的“寒汀石瓢壺”以1495萬元的成交價打破了顧景舟單把紫砂壺的拍賣紀錄,重239克的田黃上品“清吳昌碩刻 來修齊田黃章”以1380萬元成交,刷新近代田黃印章及吳昌碩篆刻作品的拍賣紀錄,尤其是高達3.25米的清乾隆紫檀高浮雕九龍西番蓮紋頂箱式大四件柜以9315萬元的天價成交,一舉刷新中國古典家具最高拍賣紀錄,也成為春拍市場最貴的藝術品。

曾國藩致曾國荃的家書
2013年秋拍瓷雜市場已有明顯轉強跡象。在香港蘇富比秋拍中,一只估價8000萬港元的明成化青花纏枝秋葵紋宮盌,經多位買家激烈競價,最終以1.41億港元成交,一尊明永樂鎏金銅釋迦牟尼佛坐像則奇跡般地拍出了2.36億港元,一舉刷新中國雕像拍賣紀錄,一尊唐朝夾纻乾漆佛頭像以4025萬港元成交;在香港蘇富比秋拍瑰麗珠寶及翡翠首飾專場上,拍前備受矚目的118.28克拉橢圓形D 色無瑕 Type IIa 鉆石不負眾望,最終以2.3868億港元的成交價創白鉆世界拍賣紀錄,也成為2013秋拍迄今為止最貴的藝術品,一套兩條民國時期的天然翡翠塔珠項鏈成交價高達4268萬港元;在福建東南秋拍中,備受矚目的稀世珍藏——已故中國工藝美術大師郭懋介(石卿)先生雕刻的田黃石薄意作品《山居即景》(重390克)以3680萬元的天價成交,不僅創當代印石最高成交紀錄,還以9.44萬元/克的佳績再次創造頂級田黃單克價格紀錄;在香港佳士得秋拍中,一件清康熙青花萬壽尊以6452萬港元成交,一件清乾隆蘋果綠釉凸雕蒼龍教子燈籠尊以3013萬港元成交,一件明青花輪花紋綬帶耳葫蘆式扁瓶以2812萬港元拍出;在北京翰海秋拍中,一尊明永樂內地宮廷增祿佛母以1426萬元成交,海外回流的清雍正青花纏枝花卉如意耳抱月瓶以1161.5萬元成交; 在北京歌德秋拍翡翠珠寶專場中,一件滿色“年年有余”方掛墜,以390萬元成交。

吳昌碩刻“來修齊田黃章”
點評:2013年瓷雜市場有這么一個現象值得關注:作為拍場強項,明清官窯瓷器雖屬各拍賣公司主推的重器,春季上拍的瓷器品類也不少,但真正高價成交并給人留下深刻印象的官窯重器并不多,而一些雜項精品如清乾隆紫檀高浮雕九龍西番蓮紋頂箱式大四件柜、顧景舟“寒汀石瓢壺”和吳昌碩刻“來修齊田黃章”等異軍突起,并以天價成交,說明了市場對傳承有序的雜項精品是非常青睞的。秋拍因藝術市場逐漸回暖,藏家的精品意識日益增強,明清官窯瓷器的成交情況有所好轉,從而產生了明成化青花纏枝秋葵紋宮盌、明永樂鎏金銅釋迦牟尼佛坐像和118.28卡拉橢圓形D 色無瑕Type IIa鉆石三件過億拍品,這就給市場傳出了這樣一個信號,真正來源可靠且物有所值的明清官窯重器依然不缺買家。
古籍善本一路上漲
名人信札連年飆升

清乾隆御制白玉交龍鈕“自強不息”寶璽
雖說名家字畫、明清瓷器等拍賣大項市場行情不如兩年前拍賣市場火爆時期,但古籍善本、尤其是名人手稿信札行情卻是連年牛市,價格飆升,成為拍賣場上最炙手可熱的收藏板塊,特別是近現代史上十分著名的文化名人,如魯迅、胡適、郁達夫、梁啟超、周作人、郭沫若的信札價格,已遠超同時期書法大家的作品。
在中國嘉德春拍中,一頁魯迅的《古小說鉤沉》手稿,估價僅60至65萬元,最終以690萬元的天價成交,高于起拍價10倍多。首次現身拍場的曾國藩手書家訓以230萬元成交,與曾氏家訓一同出現的,還有曾國藩寫給曾國荃的130頁家書,也以356.5萬元成交;古籍善本拍賣專場,顧炎武所書《五臺山記》手稿以3162.5萬元的天價奪得全場桂冠,此手稿原為陳伯達舊藏,可謂彌足珍貴。南宋高宗(1127-1162年)蜀刻中字群經本《春秋經傳集解卷第六》以345萬元易主。此外,荀況撰、揚倞注《纂圖分門類題音注荀子》以322萬元成交,《金石例十卷墓銘舉例四卷金石要例一卷金石例補二卷》拍出172.5萬,顧野王撰《大廣益會玉篇三十卷》以138萬元成交。
在中國嘉德秋拍中,賀龍致楊立三信札一通三頁以28.75萬元成交。毛澤東親筆致傅宜生(傅作義)、薄一波的手遞公函封以655.5萬元的天價成交,這也是毛澤東毛筆手跡首次上拍,具有特殊意義。最令人稱奇的是一頁魯迅親筆的《致陶亢德信札》,全文不過200余字,竟同樣拍出了655.5萬元,每字均價達到3萬元,可謂字字珠璣。陶亢德系民國時期著名的出版人、編輯家,此信具有極高的收藏價值。一封李大釗《致吳若男(章士釗夫人)書札》以414萬元的高價成交; 在北京匡時秋拍中,北宋刻本《禮部韻略》以600萬元起拍后,價格一路攀升,最終以2990萬元的天價成交。中國自古便有“一頁宋版一兩金”的說法,北宋刻本無論公私所藏,皆是寥若晨星,這部海內外現存最早的《禮部韻略》刻本,可算物有所值;在杭州西泠秋拍中,三井聽冰閣舊藏海內孤本元代初期鄭子埜刻本《聯燈會要三十卷》 又以523.25萬元的高價成交。

郭懋介作田黃石《山居即景》擺件
點評:近幾年來,古籍善本、名人信札收藏發展勢頭迅猛,拍賣行情升溫,受到越來越多收藏家的青睞,2013年拍賣場上更是呈現快速上漲之勢。從歷史文化價值來看,古籍善本和名人信札絲毫不亞于字畫、瓷器等傳統拍品。宋版書作為古籍領域之珍品,問世已近千年,收藏價值極高,但保存難度很大。相對而言,像魯迅、李大釗、胡適等文化名人的信札就容易保管一些。名人信札本身還反映了當時的歷史事件、社會環境等,故具備很高的歷史價值和參考意義,且名人信札上的書法還同樣有很高的審美價值。此外,名人信札和古籍善本一樣,防偽性較強,一封完整的名人信札包括信紙、信封和郵票(含郵戳),內容上有著很強的完整性,書寫筆跡的一致性,這些都為鑒別信札真偽提供了極大的便利。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