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東西肯定是流傳有序的。前輩大收藏家,前幾朝就不說了,就本朝來說,比如嚴嵩,張居正,都是頂級的好手。

墨蘭圖 趙孟堅 南宋 故宮博物院藏
就說這嚴嵩父子,都是飽學之士。老嚴不說,就這小嚴,雖然長得丑陋,卻是才華橫溢。嘉靖近乎囈語般的手諭,他是一看便知,老嚴照小嚴所說答題,每每被皇帝視為知己;更有那“青詞”,老嚴照抄小嚴,往往龍心大悅。所以老嚴首輔的位置,一干就是二十年。
這嚴氏父子,字也寫得不錯,北京老字號“六必居”的匾額,正是老嚴所書。如此修養,收入囊中的,自然都是好東西。
據《天水冰山錄》所記,被抄沒的嚴氏書畫收藏共3201軸(卷、冊),其中有鐘繇、顧愷之、索靖、王羲之父子、虞世南、歐陽詢、柳公權、顏真卿、懷素、吳道子、閻立本、王維、蘇軾、黃庭堅、米芾、歐陽修、趙孟頫等歷代法帖名跡,其中還有大眾所熟悉的張擇端的《清明上河圖》。
明朝皇帝不喜歡這些破紙片兒,嚴嵩家產被籍沒后,東西都入了國庫,之后又被拿出來,以很便宜的價格充了軍餉,據沈德符《萬歷野獲編》載:
“――穆廟初年出以充武官歲祿,每卷軸作價不盈數緡,即唐宋名跡亦然。于是成國朱氏兄弟,以善價得之,而長君希忠尤多,上有寶善堂印記者是也。后朱病亟,漸以餉江陵相(即張居正),因得進封定襄王。未幾張敗,又遭籍沒入官。不數年,為掌庫宦官盜出售之。一時好事者,如韓敬堂太史、項太學墨林輩爭購之,所蓄皆精絕。”
從中可見這些作品的流傳軌跡:嚴氏父子之后,這些東西入了宮,之后,又被充作軍餉。成國公朱希忠以很便宜的價格買了很多,后來,大多送給了有此嗜好的張居正,朱希忠也因此被封為定襄王。不久,張居正死后被抄家,這些作品再次入宮,算是走了個來回。幾年后,管庫房的太監,又把它們偷出來賣。韓敬堂、項墨林這些好事者,于是爭相購買,收入囊中。
反正皇帝不把它們當回事,所以太監們紛紛做起了搬運工,從大內的庫房,直接搬到了私人的書齋。看來,這些東西能夠流傳至今,第一要感謝嚴氏父子,沒有他們,就沒有聚集起來的可能;第二要感謝朱希忠,張居正,沒有他們,這些東西落在武官們的手里,也就遲早霉爛了;第三要感謝太監,與其被蟲蛀,被灰埋,還不如集體搬運出來,落到喜歡它的人的手里。
這里提到的韓敬堂韓太史,就是長期在北京為官的蘇州人韓世能,當時和項元汴并稱為兩大收藏家。除以上兩位杰出者外,有明一代,還有蘇州的沈周,文徵明、文彭、文嘉父子,無錫華氏、安氏、鄒氏,華亭董其昌、朱大韶,松江曹涇楊氏,太倉王世貞、王世懋兄弟,常熟劉以則,吳江史明古,杭州董氏等收藏之大者。收藏之風,可謂盛矣。
比較項元汴的生卒年(1525—1590年),可知1584年張居正家產遭籍沒時,項已到晚年,所以天籟閣中即使有張氏舊物,當不在多數。
與官至翰林學士的韓世能相比,項元汴的身份更像是個生意人。生意人的習慣,就是勤記賬本。在字畫裱邊或背后,項元汴常記下所收作品的價格。
其中以王羲之的《瞻近帖》卷價格最高,是二千金;其次是懷素的《自敘帖》,值千金;再次為馮承素《摹蘭亭帖》卷,值五百五十金。宋拓本《定武蘭亭詩序》,值四百二十金,價格最低的是《宋四賢尺犢》,僅六金。

蘭亭序(馮承素本) 王羲之 晉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蘭亭序(馮承素本) 王羲之 晉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名畫中,以仇英《漢宮春曉圖》長卷為最高,二百金;其次是趙孟堅的《墨蘭圖》一百二十金;五代黃筌《柳塘聚禽圖》不過十兩。
吳門各家中,文徵明的《袁安臥雪圖》十六兩,唐寅《篙山十景冊》二十四兩,遠較仇英《漢宮春曉圖》卷低很多。
從中可知,當時法書的價格,比名畫要貴很多。而吳門四家中,卻以仇英最貴。我以為此處頗有貓膩,具體下文另談。

漢宮春曉圖(局部) 仇英 明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在畫上記價的好處,是一目了然,買進賣出,掙多掙少,這就是生意人的頭腦。所以,我以為項元汴玩收藏,當有盈利的動機在。
如王羲之的《瞻近帖》,記項元汴語:此卷“其值二千金”,后其子果以此價出售。另王羲之的《此事帖》,記此卷“用價五十金得于無錫安氏”,“定價三百金”。如不需出售,則不必定價,若以三百金售出,則掙250金,項元汴算得很清楚。
凡是商人,就有商人的一面。據說每當項元汴覺得自己買貴了時,就唉聲嘆氣,整夜失眠。這時候,他的哥哥項篤壽總會上門,詢問是不是又收到了好東西?當項元汴把認為收貴了的東西拿出來時,他哥哥總會擊節贊賞,然后以原價買下。看來,這個項元汴,到老都是被慣著的。
論收藏的層次,清人錢泳在他的《履園叢話》中說:“收藏書固有三等,一曰賞鑒,二日好事,三日謀利。米海岳、趙松雪、文衡山、董思翁等為賞鑒;秦會之、賈秋壑、嚴分宜、項墨林等為好事。”我以為把項元汴和秦檜,賈似道,嚴嵩,排在一起,那是高抬他了。項元汴只能算是謀利,無非做的是大買賣,用不著隨時進出;或做的是固定資產,留給子孫享用的。
然而,從謀利出發,卻不妨項元汴把收藏事業做大做強,做到天下第一。真金白銀花出去,要想不上當,靠的就是眼力勁,從至今所存的天籟閣中舊物的質和量來看,項元汴說自己具雙眼,倒也不是吹牛。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