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彭友善 《紫氣東來》

彭友善 《荷鴨》
近現代國畫市場上,最受矚目的一向是張大千、齊白石、黃賓虹、徐悲鴻、林風眠等幾位大師級人物,其作品動輒百萬千萬的高價廣為人知。不過在這些閃耀的名字后面,還有一長串藝術家長期扮演“沉默的大多數”的角色。近年來,隨著藝術市場的發展,人們的眼界不斷擴大,學者、收藏家們挖掘出許多以前被遮蔽的藝術家,他們的作品也讓人眼前一亮,成為新的收藏熱點。
近年來,被陸續發掘出來的吳一峰、彭友善、李青萍等都是如此。其中多數藝術家都與現在聲名煊赫的大師級人物是好友、弟子關系。如江西畫家彭友善 (1911-1998)就是其中翹楚。他1931年就讀于南京中央大學藝術系,師從徐悲鴻習西洋畫。1932年轉學至武昌藝專繪畫系,1934年畢業。在民國時期他就成為畫壇新銳,曾任江西省教育廳督導室美術教授指導員、廣昌國立幼稚師范專科部副教授、第三戰區文化運動委員會藝術組長、國防部第二處藝術專員(文職少將軍銜);國民政府新聞局“抗戰繪畫研究會主席”等職。那時他的作品極受關注,與年長一輩的齊白石、徐悲鴻、潘天壽、劉海粟等一同被推舉為全國美術家協會的發起人。1945年他創作的《全民雀躍慶和平》和《騶虞圖》分別贈送給了美國總統杜魯門和美國特使馬歇爾。不料短短幾年后玄黃巨變,1949年后他只能局限在南昌一隅,在江西師范學院、江西師范大學任教。“文革”中更是被打倒,直到改革開放后才再次浮出水面。
彭友善一生致力于中西合璧的國畫的創作、研究和教育,一方面吸收西畫科學的某些造型技法以求真,另一方面強化了中國畫講求的意境和境界,使中西的寫實與寫意進一步契合無間。他雖然以畫虎享譽畫壇,但其實他的創作題材涵括歷史畫、人物畫、蘭草花鳥動物等多個門類,皆具有極高的造詣。如這次北京保利秋拍出現的《紫氣東來》》取材老子騎青牛出函谷關的典故,畫中老子笑意盈盈,若有所悟,用筆精煉傳神,而所騎青牛則取勢生動,風格新穎,以中西結合手法畫出其形、骨、神、態、情,抓準輪廓、動態、筋肉三個方面,把寫實的造型和高度提煉的筆墨融為一體,筆走龍蛇,滿紙生風,精確而又靈動,為畫家此類畫作中的代表作之一。 《荷鴨》乃傳統題材,如八大山人等都曾描繪荷花、野鴨共處的繪畫,彭友善的《荷鴨》不同凡俗,兼有荷花之清雅、鴨子之生動、水淼之流蕩,其中前方一只鴨子已經半身入水,有躍動之姿,后面鴨子則瀟灑流盼,悠游水面,之上則是用濃墨點染的荷花莖葉,偶然露出二三花苞、花朵,筆墨所至境界全出。
目前的拍賣市場上,類似吳一峰、彭友善這樣的畫家不斷被挖掘出來,也正在從學術、收藏角度不斷改寫著人們視野中的中國近現代繪畫史的面貌。其實,即便那些現在的大名家,如林風眠也是在上世紀90年代才逐漸浮出水面,人們對于藝術史、藝術家的認知在不斷地發現、調整之中。
這其中值得關注的畫家很多,尤其是以下三類:一是上世紀前半期就出名的蕭俊賢、陶冷月、方人定、胡佩衡、吳琴木等畫家,但因故去、社會習俗變化等原因而遭到遺忘、忽視,如果搜索北京、上海、江蘇等全國各地畫院的早期任職名單,大概可以找到不少這類畫家;二是吳一峰、彭友善這樣在民國求學、出道甚至出名,但是后來在地方居住任職從而被忽略的藝術家,他們的創作從民國延續到改革開放,在這么長時段內觀察他們的創作、交友、生活的變化,可以體味到近現代社會文化之變;三是民國以來出國留學、移民的藝術家,他們在中西繪畫之間的游走、創作也可以做中國繪畫史的研究和關注內容,比如也是今年才被高度關注的油畫家常玉等。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