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徐堅白、譚雪生油畫《懷緬延安》 1977年

張大中油畫《紅寶書》

張大中油畫《不愛紅裝愛武裝》
過去二十年中,革命歷史題材的藝術品時不時地受到拍賣場的關注,特別是紅色題材的油畫,不少精品都拍出數百萬元乃至更高的成交價。另一方面,與水漲船高的整體藝術市場相比,紅色經典作品顯現出一種相對理性的熱度。
今年適逢毛澤東同志誕辰120周年紀念,對于革命歷史的紀念與回憶再度受到關注。信息時報記者就此話題采訪了廣州部分收藏界和拍賣界人士。他們的經驗表明,該類藝術品近年越來越受到熟讀歷史的專業藏家和實力藏家的關注。紅色題材不僅是新中國藝術的最早見證,其中包含的歷史記憶、學術研究等精神價值也是投資熱點,這類價值一方面具有永恒性,另一方面需要時間的沉淀才能凸顯,因此可作長線投資,不宜短期炒作。
什么是“紅色經典油畫”?
“紅色經典油畫”是紅色題材藝術品中的大項。一個通常的說法是:1949~1965年是紅色經典油畫的創作高峰期。不過也有業內人士指出,紅色經典之所以成為一個門類,除了作品本身的藝術價值外,主要是因為它包含了特定歷史時期的記憶,而不單以創作時期進行劃分。對于這一領域的藝術愛好者來說,定義不宜過度狹窄。
廣東省收藏家協會副主席黎展華認為,所謂的“紅色經典油畫”應該是在歷史上存放了一段時間的作品:“一些新近創作的作品可能屬于紅色題材,但未必可以算作紅色收藏。紅色收藏就像釀酒一樣,必須有歷史的記憶,再經過一段歷史的洗禮,并且在歷史洗禮的基礎上形成了一些共識,這樣的藏品才會形成流通價值。”
本月,廣州華藝國際拍賣有限公司舉辦了“紅色記憶—中國油畫”拍賣專場,其中就有不少創作于1970年代至1980年代初的作品。該公司副總裁黃娟表示,選擇“紅色記憶”而不是“紅色經典”作為專場名稱,意在強調紅色題材作品作為一種歷史記憶的藝術價值和學術價值。
藏家圈子不大,市場相對平穩
據黃娟介紹,目前關注紅色題材油畫的藏家圈子不大,且多為具有一定歷史、藝術修養的專業人士,具有一定的經濟實力。
黎展華則指出,如果涉入這一門類的藝術品,購買者的歷史修養尤其重要,畫中的人物、事件的歷史價值與投資價值有緊密聯系。
觀察過去十余年的拍賣數據不難發現,紅色題材美術作品雖然時不時地受到市場關注,但無論是上拍的作品,還是相關的拍賣專場,數量都不大。
其中保利僅在2009年推出過一次名為“紅色經典—當代藝術”的專場,成交額3237萬元,成交率65.79%,表現可謂中規中矩。
雖然人們在提及紅色經典最高拍價的時候往往會提及李可染的《萬山紅遍》,但這種上億元的作品畢竟是少數,同時也要考慮李可染本人近年在中國市場獲得極高評價,畫家的品牌效應也是助推該作品價格的重要因素之一。
黎展華分析說,相對于整體藝術市場,紅色題材繪畫作品的數量不是很大,而且由于指向特定歷史時期的創作,屬于不可再生的藝術,缺乏市場炒作的基礎,所以很少出現價格大起大落的情況。“雖說物以稀為貴是價值提升的重要條件,但對于市場來說,更多收藏家的產生需要一定的量來滿足市場”。
宜長線投資,忌短線炒作
隨社會與經濟發展升值,適合長線投資。
黃娟認為,紅色題材油畫近年受到越來越多的關注,在很大程度上與中國社會、經濟的發展有關。“在社會、經濟都比較穩定的時候,大家更能沉下心來,去反觀歷史”。
“紅色經典在市場上一直都有關注度,只不過是市場紅火的時候,它也跟著非常紅火,熱度最高的時期是2005年到2007年間。當市場下沉的時候,它也跟著相應下沉。但是總體來說,我覺得那段歷史是大家不可否認、不能忘記的,今后仍然會被不斷提及”。
黃娟和黎展華都認為,紅色題材油畫屬于長線投資,切忌短線炒作。黃娟介紹了自己與一些藏家接觸的經驗:“買紅色經典作品的藏家,對這類作品會有比較獨到的了解。他們看重的是未來,不是當下。基本上他們買入的作品都是能留得住的。這個投資不能像股票那么玩,既然是具備歷史研究意義的,就需要時間沉淀,價值空間才能體現。”
做一個紅色收藏的有心人
事實上,油畫雖是紅色收藏中的大項,鑒于它對藏家的修養和資金均有一定要求,屬于投資門檻較高的藝術門類。黎展華建議,對于普通老百姓來說,完全可以跳出油畫的限制,走向更加多樣的門類。除了書畫之外,還有宣傳畫、毛主席像章、舊照片、瓷器,以及能夠填補歷史空白的文獻資料,等等,都屬于紅色收藏的范疇。“我們可以在生活中不斷地發現、挖掘,做一個紅色收藏的有心人”。
繪畫副產品:
在紅色繪畫的創作過程中,會留下各種各種各樣的副產品,例如素描稿、單色稿,以及人物群像繪畫中某個單獨的人物草稿,等等。這些副產品的數量遠比作品本身多,大多存留在畫家或者家人的手上,并會慢慢流入市場上。特別是名畫的副產品,往往相應具有較高的投資價值。
珍貴史料:
黎展華提到,在地攤上往往能發現一些紅色年代的日記、手稿,關鍵在于如何去選擇和關注這類史料:“紅色收藏的核心價值是歷史價值,而歷史是需要物證的。我勸大家不要泛泛收藏,盡量學一學當年的歷史,才能判斷你買的東西是不是珍貴,是不是可以作為物證填補歷史空白的。”
瓷器:
在與毛主席有關的紅色記憶中,毛主席像章、“紅寶書”都是為人們所熟知的藏品。而黎展華就介紹,印有毛主席頭像和繪有紅色題材的瓷器也是一種值得關注的藝術品。“此外被許多人忽視的是毛主席的用瓷。其實真正由毛主席使用的瓷器只是很少一部分,但是在制作過程中產生了大批副產品,這些副產品經過挑選以后,剩下的就流入到民間了”。
貴金屬像章:
黎展華介紹,紅色年代留下了一些以純金、純銀制成的偉人像章,除了毛主席像章外,也有馬、恩、列、斯和十大元帥的。“這類像章具有雙重價值,一方面它們是黃金和白銀,另一方面擁有附加的文化價值”。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