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把一個人物或景致畫得栩栩如生,或許練就筆墨足矣;如果把一幅作品將觀者帶入一種自覺感悟的境界,一定要有豐富的閱歷和較深的藝術修養才行。而在書畫領域中,于世眾,循前賢之跡,師前賢之心,出新意于法度之中,逐漸顯露智慧與才華。他筑基國學,書畫兼修,作品集古之大成且自出機杼。力脫時趨,沉思靜慮,是這位70后畫家身上令人驚訝的獨有氣質。
垂筆蘸墨之間,或許每個畫家都在苦苦尋找那驚鴻一瞥,可每每落筆而就的作品,總是有一種浮妄的輕佻,或拙或秀,或淡或寡……,因為畫外的沉寂不夠,對心神的凝練不夠;哲人曾說方寸蘊乾坤,而世眾的作品更是匠心孕生命,如此的解讀和回味,真不為過。

世眾的《哪咤圖》,氣韻高古,神妙生動。線條與墨色洗練精致,亦工亦寫,彼此烘托、摻和。所呈現的畫面靈動飛舞,野逸云間;祥龍鱗甲,大道而又嶙峋;疊疊祥云的厚重和涓涓錦織的飄逸,會讓人嗅出蒼桑筆墨下的凜然氣魄,每一觸重鐫,每一縷淡墨,每一層肌紋,都在淋漓盡致的彰顯其筆墨獨有魅力。世眾的這幅《哪咤圖》亦有天人和諧社稷安順之寓意。靜賞世眾那幅柳永的書法作品《八聲甘州》,不由讓我想起西漢時期那個不善言談而好深思三世不徙官的才子楊雄,這幅酷似《河東賦》的風范與風骨,有氣息的延伸,也有靈髓的崛起;歷盡磨礪卻刀刀有魂,或默默無語卻大德致廣,字里行間的峰高萬韌。

借景抒情不難,難的是以景言志。從世眾的性情中,我依稀看到了他揮灑的盡是胸中的筆墨。他的作品盡管有水墨淋漓的遒勁,有揮灑自如的靈光,有虛實相間的落拓,有光云水氣的融合。我所欣賞的,是他能在喧囂當下、潛習傳統,體物格心,以孜孜筆墨與謙卑的治學精神與古人先哲對話;可我更欣賞的,是他那沉寂中獨思的墨人情懷與相容相濟的墨氣,能散發出那股對事對物對人的解讀與思考。
于世眾 ,1972年生,遼寧大連人,畢業于大連大學,現為中國書畫家研究會會員,大連美術家協會會員。微信號:yushizhong622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