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有關《功甫帖》真偽的問題鬧得沸沸揚揚,國寶級藏品、劉益謙、蘇富比這三個在收藏圈都足以驚爆眼球的詞無意間碰撞在了一起,引發了業內的高度關注。不過拍賣品引起爭議的事情在拍賣圈內也并不少見,我們也可以順著這股討論的風潮來順便回顧一下。

近日引起上海博物館三位專家質疑的蘇軾《功甫帖》
今年9月,上海藏家劉益謙以822.9萬美元在紐約蘇富比拍賣會中拍回蘇軾《功甫帖》,讓不少古畫收藏者為之一振。此事后來更引發了業內關于“國寶”回流在入關和稅收等方面的大討論。不過,日前上海博物館三位專家卻撰文指出《功甫帖》實為偽作,再次在業內掀起了大波。
此事件在業界鬧得沸沸揚揚,后續發展究竟如何,現在還難下定論。據悉,上博方面的研究報告或于本周正式公布,而這件《功甫帖》目前已運抵上海自貿區藝術品保稅區,處于托管狀態,尚未繳稅,靜候中外專家“會診”。

清乾隆琺瑯彩“吉慶有余”轉心瓶一度刷新中國藝術品世界拍賣紀錄,不過在各方爭議下,買家并沒有付款
2010年11月12日凌晨,遠在英國倫敦郊外的一家名不見經傳的Bainbridges拍賣公司的一場小型拍賣會上,爆出特大新聞,一件清乾隆琺瑯彩“吉慶有余”轉心瓶以4300萬英鎊落槌, 最后,加上傭金和增值稅,瓷瓶身價達到折合人民幣約5.5億元天價,超過估價40倍,打破了今年春拍中黃庭堅書法長卷《砥柱銘》創下的4.3億元的中國藝術品單件成交的世界紀錄,創下新的世界紀錄。
后來有消息傳出,已故的瓷瓶主人40年前曾經拿著瓷瓶到BBC的古董節目“Going For A Song”,結果被專家認定是“手藝精湛的仿制品”。而由于該瓶傳承歷史不清不楚,也導致了很多人懷疑它的真實性,認為可能是高仿品。在這些爭議霞,拍下該瓶的中國藏家一直沒有付款。
在沉寂兩年后,這只花瓶出現在邦瀚斯拍賣行舉辦的一場私洽交易中,最終被一位亞洲藏家收入囊中,具體成交價格未透露,據悉在2000萬到2500萬英鎊(合3200萬到4000萬美元)之間。相比2010年的5160萬英鎊,整整縮水了一半,但仍然是2010年原始估價的25倍。

上海寶龍拍出的這一張徐悲鴻的《九方皋》被認為很可疑,不過買家張振宇卻力挺為真,并花8900萬買入
在去年6月底的上海寶龍拍賣會上,落款為徐悲鴻、作于1931年的油畫《九方皋》以8900萬元的高價拍出。從拍賣之前直至今天,這幅畫作的真實性一直備受業內人士和網友的質疑。
該幅《九方皋》最大的爭議在于,許多人一看畫面就搖頭說:“這么粗糙的作品會是徐悲鴻畫的?”“千萬別把大家當弱智。”還有人質疑拍賣公司提供的該畫資料里,曾經的著錄,是國畫《九方皋》,而非這張油畫,認為拍賣公司有誤導嫌疑。雖然此畫有徐悲鴻之子的鑒定,但他此前對徐悲鴻一幅人體畫的不負責任的鑒定已經成為天大的笑柄。
正當大家都認為這張吐滿口水的畫將遭到流拍時,一位大藏家卻挺身而出,以8900萬元競得此畫。這位名叫張振宇的大藏家今春大出風頭,先是在北京以1.24億元競得李可染的 《韶山》,然后又在上海出手購下這幅飽受爭議的《九方皋》。拍后,他高調解釋,作品的創作年代與徐悲鴻當年的水準相符,顏料、畫布、畫框等材料也只有當時的大畫家才會使用,因此,這是一張極為難得的好畫。藏家的一番信心表白讓人完全看不懂。

廣東中翰青花拍出的宋徽宗《瘦金千字文》書法作品 被上海博物館質疑為被
由廣東中翰清花拍賣有限公司主辦的“清花歲月”跨年拍賣會在深圳舉辦,其中一件宋徽宗《瘦金千字文》書法作品拍出了1.4億元天價。然而,時隔僅一日,便有人質疑這件書法作品的真偽。最“要命”的是,質疑者不是普通專家,而是收藏有宋徽宗《千字文》唯一真跡的上海博物館!

這件被蘇富比認定是民國仿品的瓷瓶被圈內人士認定是乾隆時期的真品,最終被眾多買家一舉拍到了1800萬美元
2011年3月22日,紐約亞洲藝術周上,蘇富比紐約舉辦的中國瓷器工藝品珍藏專場,爆出了拍賣史上前無古人的紀錄。拍賣會上一件估價僅為800至1000美元的民國仿乾隆粉彩瓶陶器被眾多買家一舉拍到了1800萬美元(約合人民幣1.2億元),價錢足足高出2萬多倍。如此令人咋舌的價差,被香港資深古董商人翟建民稱為“世紀大笑話”。
該拍品來自華裔收藏家戴潤齋,蘇富比拍賣行表示,這件拍品共有七位分別來自現場和電話委托的競拍者,競爭激烈。蘇富比認為這件瓷器可能為民國時期的仿品,并謹慎地將其年代描述為“類屬民國”。
據北京匡時拍賣公司董事長董國強分析,參與競投的買家和許多圈內人士一樣,認為這件被蘇富比專家定義為仿制品的瓷瓶恰恰是乾隆時期的真品。因此,拍賣結果才會出現如此驚人的價差。

佳士得堅信這件鮑里斯·庫斯妥基耶夫的油畫《宮女》是真品,但最終未能說服英國法院,被判返還170萬英鎊給買家
2005年11月,俄羅斯石油大亨、億萬富翁維克塞爾伯格以刷新紀錄的價格在佳士得拍下了俄羅斯著名藝術家鮑里斯·庫斯妥基耶夫的油畫《宮女》,這張油畫上有藝術家本人的簽名和作于1919年的標識,170萬英鎊的價格在當時已經遠遠超出前次拍賣紀錄。
2009年,俄羅斯專家對這幅作品進行了鑒定,以認為畫面上庫斯妥基耶夫的簽名使用的顏料,在畫家1927年去世時尚未發明等原因為由,認定這張《宮女》為贗品。2010年, 維克塞爾伯格以這件作品是贗品為由對佳士得提出起訴。
去年,英國法院作出判決,維克塞爾伯格狀告佳士得拍賣行拍賣贗品名畫案勝訴,根據判決,佳士得要返還維克塞爾伯格當初買這幅畫所用的170萬英鎊(約1700萬人民幣)。
不過對此判決,佳士得并不服氣,堅持認為作品是來自庫斯妥基耶夫的作品。佳士得發言人在判決后表示:“我們感到意外和失望”。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