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黃胄1981年創作的巨幅《歡騰的草原》
2013年字畫拍賣市場注定是屬于黃胄的,這一年,在市場億元退潮大背景下,黃胄的作品異軍突起,傲視群雄,有三件價格過4千萬元,其中 黃胄1981年創作的巨幅《歡騰的草原》在北京保利秋拍以12880萬元成交,這是繼張大千、齊白石、徐悲鴻、李可染、傅抱石、吳冠中之后又一位過億元的現當代畫家。
億元俱樂部加冕儀式
12月2日晚7點45分,北京保利2013秋拍近現代書畫夜場“黃胄美術基金會推薦專場”在北京四季酒店舉槌,現場座無虛席。該專場是保利與黃胄美術基金會合作舉辦的,專場作品都經黃胄先生家屬嚴格把關,拍品創作橫跨五十年代、六十年代、七十年代、八十年代等多個時期,作為該場的首件作品,也是最受關注的一件拍品,黃胄先生罕見巨幅精品《歡騰的草原》估價僅為1500萬。當拍賣師給出1300萬的起拍價后,現場買家直接出價3000萬,緊接著另一買家出價5000萬,在第三位競價者報出6000萬時,競價才開始按照標準競價階梯進行,經過近十分鐘,35輪的競價,最終以1.12億元落槌,加傭金以1.288億元成交,不僅刷新黃胄拍賣世界紀錄,也成為目前今秋內地拍賣唯一一件過億拍品。拍賣結束后,雅昌藝術網第一時間采訪北京保利執行董事趙旭先生:“《歡騰的草原》是民間最好的一件黃胄作品,拍前就受到廣泛關注,有超過60位買家表達出購買意向,其中不乏被這件作品吸引入場的新買家。現場的競拍氣氛是這兩年少見的,這件作品的買家是一位南方企業家,據我所知,他的收藏以近現代書畫和當代水墨作品為主,這可能是他第一次購買黃胄作品。《歡騰的草原》過億元成交,說明市場正在回暖,也將帶動黃胄精品的價格上漲。”
《歡騰的草原》繪制于1981年,表現的是新疆柯爾克孜族人民正在進行傳統體育項目“馬上角力”的活動場面,畫面描繪了七位女性人物、九條牧羊犬、七十多匹駿馬,如此眾多的表現對象,畫幅尺寸達到驚人的46平尺。黃胄在1981年以《歡騰的草原》為題材僅創作了兩件作品,一件現珍藏于北京釣魚臺國賓館接待國賓的18號樓,此件作為國禮由當時的國家領導人贈與美國實業家哈默博士。
“黃胄”年眾多作品創高價
12月4日晚,北京匡時拍賣“澄道——中國書畫夜場”中,黃胄《巡邏圖》以4542.5萬元成為全場最高價格。在此之前,11月16日晚的中國嘉德2013“大觀—中國書畫珍品之夜”專場中,黃胄《飛雪迎春》以2357.5萬成交。今年秋拍各大拍賣行都有黃胄力作上拍,媒體因之將2013年稱為“黃胄年”。黃胄是一位對藝術史有杰出貢獻的畫家,他革新了傳統水墨畫、尤其是人物畫的筆墨語言,將藝術與生活的結合推到了一個新的高度。他雖飽經病痛和苦難,卻天生地只將活潑的真實、光明的喜悅作為內心的脈礦。他不矯飾、不偽裝深沉,不感懷不幸,個性鮮明而難于復制。拍市的繁榮,為我們提供了重新認識這位杰出畫家的契機。或許正如黃胄女兒梁纓女士說的那樣,人們從黃胄先生那里獲得的,不是他的天才和技巧,而是他“對待生活的樂觀態度和永不枯竭的創造精神”。
“黃胄的作品屬于被市場低估的,雖然黃胄的市場起步很早,但是黃胄作品量大,且可以流通的精品量少,所以其市場一直不慍不火。”著名藏家陶小明說。《馴馬圖》在2011年中國嘉德春拍以6037.5萬元成交,《日夜想念毛主席》和《于闐歌舞》分別在2013保利春拍中以1897.5萬和1667.5萬元成交。這些都為今年的大爆發奠定了基礎。
“黃胄的作品,黃胄也是近現代很重要的一個大家,他的藝術成就現在越來越被更多的人所認知,其實我們欣賞中國畫的時候,中國畫的老傳統總是讓我們覺得要以少勝多,畫面顯得空靈,而黃胄的表現方法恰恰反其道而行之,他可以做到密不透風。在大尺幅的作品中,人物處理的如此好,結構很扎實,色彩的厚實。”陶小明說。
黃胄夫人鄭慧聞將黃胄的創作分為三個階段:“文革”前、“文革”期間和“文革”后。黃胄畫作進入市場很早,自從中國有藝術品市場以來,就有黃胄的作品上拍。
2004年,黃胄的《廣闊天地大有作為》在中國嘉德拍出了550萬元的高價,為黃胄在藝術史里立定身份的《洪荒風雪》也隨即在榮寶以550萬元成交。此外,鄭慧聞拿出了11幅黃胄的真跡在榮寶公司拍賣。2005年,黃胄作品上拍434件,創下歷史新高。黃胄的《豐收圖》在是年保利秋拍以1595萬元落槌,讓黃胄的畫作首次突破了千萬大關。
受整個市場的影響,經過2005年的突然崛起之后,2006年至2009年,黃胄的市場一度低迷不振,幾乎又回到了2004年之前的水平。到了2010年,市場再次出現起色,至2011年達到10年來的最高峰。2011年總共上拍黃胄畫作576件,成交476件,成交率83.4%,均價為31萬元每平尺,相對于2004年的均價4.7萬元每平尺,已經增長了將近7倍。
基金會拍賣行藏家合力引爆
“可能更多的是機緣巧合,幾件重要作品同時出現在拍賣場,這會造成一種連環效應,推高作品價格。重要的作品如果明年或后年出現,肯定也能或取得更好的價格。”匡時的董國強說,作品的好壞,直接決定了藝術家作品的價格走向。
不管是2004年的突飛猛進,還是今年2013年的異軍突起,黃胄作品價格屢破記錄的背后都有黃胄基金會的影子。2013年秋季“黃胄美術基金會推薦專場”的12件拍品是由保利拍賣和黃胄基金會合作推出,所有作品都經黃胄家屬嚴格把關,最終成交10件。同樣,2004年黃胄基金會是首屆與拍賣行合作,共送拍了11件拍品,黃胄夫人鄭聞慧曾說,參與拍賣“主要目的有兩個:一是為黃胄美術基金會籌集資金。”
“第二,是為黃胄畫作正名,因為現在市場上的‘假黃胄’太多了。” 鄭聞慧曾說,“加上素描,黃胄一生創作的畫作在萬余幅左右,現在家藏的有兩三千幅,市場上有太多的假畫。”另外,經常有人找她鑒定黃胄的作品,其中有很多都是假貨,有些模仿得極其逼真。后來因為假畫太多,她一概不看。為了讓收藏家和研究者能對黃胄畫作更準確地鑒別出真假,這次拿出的11件黃胄畫作都堪稱是“標準畫”,涉及黃胄喜好創作的竹、梅花、雞等題材。
無論是黃胄美術基金會,還是李可染基金會等,他們對藝術市場的影響顯而易見,“首先他們收藏非常多的作品,多直接來自藝術家,作品的真偽不用特別費心;其次,基金會收藏的作品大多是藝術家的精品力作,這些作品無論什么時候出現,都會受到市場的熱烈追捧。”
如果說黃胄基金會收藏作品是一條“引線”,那拍賣行和藏家的相互借力則徹底引爆了黃胄的市場。
“今年我們征集到兩張黃胄的作品,其實拍賣之前心里沒底,覺得能夠成交就很滿意。今年正好趕上保利《歡騰的草原》以破紀錄成交,這完全超出我們之前的預料,也引起藏家對黃胄的格外重視,間接使得我們這邊的成交情況也不錯。”董國強在接受采訪時說。
“收藏,其實講究的是時機,最理想的就是低買高賣,但這很難把握。”長期參與拍賣的劉剛說,“藏家在出作品的時候,也需要借助市場大的勢頭,希望取得更高的價格。”所以,當有某類或某個藝術家重要作品上拍時候,藏家都會配合這種勢頭在市場上放出一些作品。今年黃胄作品能夠進入億元俱樂部,主要是因為重要作品流入市場,“黃胄以畫驢為人所知,作品尺幅一般比較小,大的作品很少,這次三件大尺幅的作品流入市場,造就了今天黃胄熱的現象。”
誰將是下一個億元畫家
著名市場分析人士朱浩云認為,沖擊億元的畫家必須在經濟大背景較好的前提下,近幾年中國名家作品億元迭出就是與中國經濟穩步增長分不開的。除經濟大背景外,一般還需滿足以下五個條件:
一是畫家藝術風格極具個性和影響,在當今中國畫壇享有極高聲譽;或是開宗立派人物;或是在當今美術史上有一定地位。一個畫家如果沒有學術支撐是很難立足于市場的,特別是要讓大買家出大價錢來收藏學術地位至關重要;二是擅長繪宏幅巨構作品,并有不少大作品存世,且在民間和市場上流通,換言之,畫家作品的市場流通性要好;三是作品題材好。所謂題材好主要是指吉祥或是稀有題材,這類作品往往能引發藏家的興趣和收藏,如齊白石在抗戰后畫給蔣介石的《松柏高立·篆書四言聯》曾拍出4.25億元的天價,盡管有媒體報道買家未付款,但拍賣現場確實引起了轟動;四是畫家作品在海內外已形成固定收藏圈子,特別是有大企業、大收藏家介入,像臺灣的林百里專門收藏張大千、傅抱石的作品;五是畫家作品被著錄出版,或是參加過大展并獲獎;或是在國家重要公共場所張掛過。
以上五個方面需要綜合來考量,比如,嶺南畫派“二高一陳”(指高劍父、高奇峰、陳樹人),盡管他們是開宗立派人物,美術史的地位很高,但是他們的大作品很少,自然在市場上的號召力就不強,同樣林風眠也是,若是市場上出現林風眠四尺整張的作品就已經是他的大作品了,而且這類作品也不多,這大大影響了他的市場價位。相反,有的畫家大作品很多,但畫壇地位或是美術史的地位不高,這類畫家也很難在市場上有突出表現,比如海派黃山壽,大作品不少,但價位突破200萬元都很難。所以,對下一輪沖擊億元大關的畫家需要綜合考量。朱浩云認為最有希望成為億元畫家的有以下十位畫家:何海霞、潘天壽、吳湖帆、石魯、陸儼少、謝稚柳、黃賓虹、黎雄才、關山月、于非闇。
朱浩云則首推何海霞,何海霞(1908—1998年),名瀛,字海霞,以字行。北京人。早年從師張大千學畫,1946年隨張氏入川寫生。50年代末~60年代初,何海霞與石魯、趙望云一同進行山水畫創新,從西北山水獲得創作契機,共創“長安畫派”,并與趙望云、石魯合稱“長安三杰”。
何海霞是開宗立派的人物,為長安畫派的代表畫家之一,其在美術史上的地位是不容置疑的。他的作品骨體堅凝,意象雄奇,具有獨特風貌;何海霞宏幅巨制多,具有鮮明的革命浪漫主義色彩,充分反映中華民族積極向上、奮發不止的精神面貌;何海霞作品很早就在市場上流通,抗戰勝利后,何海霞與老師張大千在一起的那段時間,張大千多仿臨古畫,一部分由何海霞起稿,同時,他也為張大千代筆畫山水畫,并多次和張大千合作人物、山水巨幅,不少作品被英國、荷蘭、比利時、日本等國家和地區的博物館收藏。上世紀90年代初國內藝術拍賣興起后,何海霞就已經成為各大拍賣行的固定拍品,記得1992年他的《雄心壯太華》在深圳以14萬元拍出,這個價格在當時屬于天價,轟動拍壇。2010年何海霞的《臨袁耀桃園圖通景屏》在北京納高以8848萬元成交,此價距離億元僅一步之遙。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