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周玉菁刻竹扇骨
兩枚扇骨用陽文刻就石鼓文十鼓,493字(包括重、殘),字小如粟,筆劃細似蚊腿,規整,清晰,穩健凝重,古意盎然,不愧為扇骨中精品。誰有這超凡功力?他就是蘇州近代竹刻、篆刻藝術家周玉菁先生。
石鼓文為先秦以鼓形石為材刻的四言詩。內容述秦國君田狩漁獵之事,又稱“獵碣”,共十鼓,十首組詩,原共有700多字,后殘缺。歷代文人雅士以摹刻、縮臨石鼓文為幸事,較有名的有明代顧從義及近代王福庵。周玉菁不憚其難,不畏繁復,三十五歲時,花近一年時間,將石鼓文刻在扇骨上(見圖)。
扇骨一、右上刻“天一閣岐陽十鼓”;二、左下刻“已末八月玉菁作”,這些都用陰刻,小方章“周”用陽刻,刻工極為精妙。
石鼓文有許多圓弧彎轉,字大運刀還不成問題,縮小至微,不免局促,稍有不慎就會把線條刻斷。周玉菁卻一絲不茍,一一刻出,運刀嫻熟令人欽佩。
周玉菁(1920-2005年),初名德生,號立齋,蘇州人。
凡有成就的藝術家,幾乎都是家學淵源,幼承庭訓,周玉菁也不例外。他父親赤鹿是民國時期有名的人物畫家。童年時父親就讓他握毛筆隨意涂寫,熟悉筆性。稍長,就布置他臨帖。后來他在扇骨上寫得一手書卷氣濃郁的好字,就是少年開始打下的基礎。
周玉菁從小懂事,孝順。他十四歲小學畢業時提出不再升學,作為長子要為父親分擔養家重擔。其時正值蘇滬重新掀起玩折扇之風,蘇州云集了眾多竹刻高手,他就拜名家黃山泉為師,學習竹刻。
黃山泉見他聰慧、沉靜,除悉心傳授選材斷料、蒸煮滅蟲、經營布局、運刀技藝,還囑他閱讀唐詩宋詞、古文觀止等傳統文化典籍,提高文化藝術修養。
周玉菁沐浴在師恩的雨露下,進步神速。可惜兩年后老師突發疾病,撒手人寰,從此他就獨自摸索前行。黃山泉主要為揚正記扇莊刻扇骨。老師不在了,就由學生接續,師恩余蔭讓他受惠了十幾年。
除了刻竹,周玉菁與蘇州眾多書畫家過從甚密。吳子深、似蘭等創立娑羅花館,他成了年紀最小的會員,他先后結識了陳摩、吳待秋、顏純生、王季遷、顧墨畦、蔣吟秋、柳君然、張仲仁、吳瞿安、蔡銑、蕭退庵、張星階等人。這些人都是吳門畫派的翹楚。與他們交往,周玉菁獲益匪淺。
1949年,工農大眾當家作主,為文人雅士賞玩的折扇受到打壓,扇莊生意一落千丈??靠躺裙丘B家已難以為繼。困頓之中,周玉菁于1952年投靠在昆山陳墓(今錦溪)的妹夫,在鎮上照相館門口設攤為人刻章,賺些小錢糊口。從為有錢有閑階級提供“雅玩”,到為農民兄弟服務,落差雖大,有些無奈,卻是時代必然。
為不使技藝荒疏,他抽空刻些扇骨、擱臂自娛。1955年花一年時間刻“天一閣藏岐陽石鼓文”扇骨。這一精品力作,是可與大師張楫如的作品媲美,而他卻自謙:“張楫如能刻十行以外,我……僅八行而已,效顰前輩,望塵莫及。”
1963年,思想家顧炎武誕生350年前夕,他按禹之鼎(著名肖像畫家)所繪,在臂擱上刻亭林肖像,紀念這位先哲。由此可以看出,盡管他蟄居僻鄉,仍心系天下,以刻竹寄情言志。
“文化大革命”開始后,花香、山水等被歸入“封資修”之列,他陷入了深深的痛苦之中,曾好幾年沒有刻竹。后受一些畫家在山水中加紅太陽保險的啟發,1972年,他將臂擱上已畫好的花香墨稿擦去,恭恭敬敬用隸書寫上毛澤東的《為人民服務》全文,800多字,陽刻襯以沙底,歷時八個月完成了這件作品。細觀這件作品,書寫規整、端莊,運刀精準,字字清晰,達到了形式與內容的高度統一,不失為特殊年代中的一件佳作。
粉碎“四人幫”后,他又煥發了青春,為弘揚民族傳統文化奔走。先是應吳縣輕工公司之邀,為工藝美術廠講授竹刻藝術,一年多以后又被陳墓大東磚瓦廠古磚瓦研究室聘為設計師,鑒別分類古磚瓦,并帶領幾名學徒復原了不少漢磚、瓦當。
周玉菁的另一項成就是篆刻。
黃山泉傳授竹刻技藝的間隙,亦篆石鐫刻,這影響了周玉菁??讨裰啵沧谇貛煗h,沖切馳騁。在娑羅花館,他虛心向蕭退庵求教,蕭退庵精通《六書》《說文》,熟記古字。周向蕭求證冷僻字篆法,蕭立馬將各種寫法默出,毫無訛誤。周玉菁想起明代印人何震曾說:“六書不能精義入神,而能驅刀如筆,吾不信也。”由此激發學古文字的決心,他廣集甲骨、鼎彝銘文、石鼓文、兩漢碑額、魏晉崖刻等拓片,即使是后人如《丁輔之甲骨文集聯》《吳昌碩石鼓石集聯》也在搜羅之列。他刻苦鉆研,摹寫,融會貫通。他又找來鄧石如、吳讓之、趙次閑、徐三庚、王冰鐵等人的印譜,仔細研習,最終形成了自己風格,代表作有刻于1958年的昆曲散套《詠花》組印和后來的毛澤東詞《采桑子·重陽》組印及葉劍英詞《憶秦娥·祝科學大會》組印。這幾十方印,既有甲骨、金文,又有大小篆,還師戰國古璽、元朱文,更摹兩漢私印、六朝朱文。僅以昆曲散套《詠花》來說,十五方白文,十六方朱文,結體風格,筆劃粗細沒有一方雷同,章法、篆法沒一方重復。朱文“端合號花王”、“仿佛仙鄉”甚至借用了漢磚瓦當的形式。細看三套組印,似乎可以找到浙派諸大家的影子,然而每方印呈現的確確實實是他自己的印風。他做到了熔古鑄今,繼往開來。
三套組印醇雅古拙,絕無俗韻,周玉菁篆刻功力非同一般。
另外他刻竹落款印章令人叫絕,如陽文印“半月硯齋主人吳冰畦”九字分三行排列,錯落有致地刻在僅4.5mm2的框內,字比芝麻還小。印雖小卻講究章法,字雖微卻運刀自如,爽利滋潤,真是神乎其技,只有大師張楫如能達到這水平。
周玉菁在藝術上的成就,引起人們關注,影響不再局限于小鎮。他曾被昆山市政協連續四屆聘為委員,還是江蘇書法家協會會員,亭林印社社長。
周玉菁的石鼓文扇骨是竹刻藝壇的一曲絕響,以后不會再有人去刻難度這么大的作品了。想到這點,越發覺得這扇骨的珍貴。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