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喜愛翡翠的朋友不大會區分石紋和裂紋,購買翡翠時,總有些疑惑,那么就在這里詳細講解石紋與裂紋的區別。
翡翠的石紋與裂紋不同,他們是兩個不同的概念。裂開的稱裂,裂愈合后稱為綹[liǔ]。類似于傷口,割傷的傷口稱為裂,雖然這個傷口愈合了,但是仍然會留下一道疤痕,這道痕跡放到翡翠上時就稱為石紋。
石紋是翡翠內部存在、而在外表則難以判斷的紋理。大都是在翡翠早期形成的地質過程中, 受內應力作用產生, 在其后的地質過程中往往又被后期的礦物充填愈合, 因而一般是封閉的。石紋在透射光照射下容易辨認, 而在反射光下并不明顯,或只呈現出透明度變化或“翠性”較強的感覺, 對翡翠的耐用性及外觀的影響較小。

那么,石紋產生主要有以下原因:
1:自然形成。翡翠肉質的生長過程中,翡翠晶體結晶是受到外來物質的干擾,使其生長不完全或生長空間收到影響,翡翠晶體間不能完全交合在一起,產生一定細小空隙,也就是石紋,或石棉、白棉。線狀或刀口狀排列的石棉就是我們常看到的石紋。
2:后期形成。翡翠的整個生長的過程的某個時間段受到外來應力的作用,瞬間產生斷裂,翡翠晶體斷裂或晶體間完全分離,隨著后期的翡翠生長,晶體間的空隙又產生了一定數量新的翡翠晶體,在一定程度上填補了斷裂的空隙,起到了一定的翡翠肉質的連接和加固的作用。
裂紋:翡翠在長期復雜的地質環境形成過程中因為外應力的作用而發生的斷裂。裂紋一般是先天(原生)造成,以內裂縱紋居多,肉眼可見,中間有帶色(雜質)填充物,有嚴重的也有輕微的。

裂紋產生的原因:
1:翡翠生長的后期受到自然界的應力作用。如地震、地殼溫度的熱脹冷縮、河床搬運的撞擊等地質運動過程中的受應力形成的剪切或張性裂隙。
2:人為的作用。這樣的人為作用一般包括翡翠的開采、運輸、加工過程對翡翠的破壞。
翡翠的裂可分為斷裂、大裂、中裂、小裂
斷裂:裂口從表面延伸到內部,肉眼明顯看到裂紋,裂口有直裂和斜裂,且色澤與周圍翡翠的色澤不同。

(上圖為斜裂)
大裂:是指在翡翠中具有明顯的裂口,且裂口深、長占整個手鐲的二分之一。裂口一般橫向生長。如圖
(上圖為大裂)

中裂:裂口占手鐲的三分之一,且裂口不深,同塊翡翠一般不超三條裂口,若超出三條則定義為大裂。如圖

小裂:裂口淺且短,同塊翡翠一般不超過三條,若超出三條則定義為中裂。如圖

裂紋的大小決定翡翠手鐲的價值,而石紋則對翡翠手鐲幾乎無影響,對于翡翠手鐲來說,橫向裂紋的手鐲比斜裂、直裂更不易斷裂。總的來說,石紋在內需透過光可見,而裂紋肉眼即可見,傳統的方法是用指甲刮一刮痕跡,摳得到便一定是翡翠的裂紋。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