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顧炎武書《五臺山記》

梁啟超《袁世凱之解剖》
隨著今年秋拍大幕的拉開,各大拍場上書畫、瓷器的爭奪戰陸續展開。在傳統拍賣大項的光環下,名人信札的拍賣卻成為各方關注的焦點之一。在剛剛結束的嘉德秋拍中,估價為180萬-220萬元的一紙魯迅1934年6月8日致陶亢德函,拍出655.5萬元的高價。“一字萬金”的價格讓名人信札成為拍賣市場關注的對象。
業內人士表示,在起起落落的收藏市場中,凸顯文化價值和歷史價值的名人信札正在成為收藏家的新寵。據統計,近幾年名人信札手稿的成交價以成倍的漲幅上揚。
在剛剛結束的嘉德秋拍上,魯迅一封致陶亢德的信拍出655.5萬元,估計當年魯迅寫這封信的時候也想不到日后會有如此的場景出現。這并不是魯迅的信札首次拍出高價。在今年5月的嘉德春拍中,一頁魯迅的《古小說鉤沉》手稿,最初估價60萬-65萬元,最終以690萬元的天價被藏家收入囊中。而同場拍賣會中,原為陳伯達舊藏的顧炎武書《五臺山記》手稿以3162.5萬元的天價成交。
業內人士認為,今年的藝術品拍賣市場仍處在震蕩整理期,名家字畫、明清瓷器等傳統收藏大項的市場表現,較之幾年前市場火爆時動輒出現過億拍品的行情已經冷靜許多,藏家在拍場中出手也多為謹慎,轉向關注具有升值潛力的冷門拍品。而古籍善本、名人信札的行情卻一直穩中有升,成為拍場中一道風景線。目前,名人信札每年的成交價正在成倍上漲。
在國內,中國近現代史上活躍的名人所書信札備受藏家青睞,例如魯迅、胡適、郁達夫、梁啟超、郭沫若等。去年底,匡時拍賣推出的 “南長街54號藏梁啟超重要檔案”專場中,146個標的全數成交,共拍得6709.2萬元,其中梁啟超1916年作《袁世凱之解剖》,以713萬元成交價成為該場標王。
專家表示,名人信札存世量很少,很難到藏家手中。以魯迅為例,其信札在秋拍中的高價表現在于現存的魯迅手稿多屬于國家一級文物,基本都成為博物館館藏,散落在民間的非常罕見。同時,名人信札的價格上漲,也說明藏家已經認識到名人信札中所包含的文化價值和歷史價值,信札的價值正在回歸正軌。
信札又稱手札、書札、筆札。由于信札是人們在隨心所欲之間創作的“小品”,有時無心插柳,反而會更好地表現出一個人獨特的風格,像鄭板橋、龔自珍、曾國藩、康有為、梁啟超等都留下了不少精彩信札。
由于中國近現代很多名人在書法上有很高的造詣,同時名人書札的市場價格相對較低,因此前幾年很多藏家更看重名人信札的書法價值。而近幾年,體現文化價值和歷史價值的名人信札更受藏家青睞。專家表示,知名度、內容以及存世量等是影響信札價格的主要因素。
信札書寫者的名望是決定信札價格的首要因素,一般名頭越大價值越高。其次是年代,一般年代越久價值越高。同時,名人信札的內容也至關重要。名人信札對于作者所處時代的時事、政治、人情等方面皆有反映,從某個側面真實地記錄或反映了名人的思想、學術觀點等情況,其歷史價值和文獻價值成為很多藏家追捧名人信札的原因之一。
此外,專家提醒,名人信札收藏十分注重品相的完整度,無殘破、無缺損并帶郵戳、郵資實寄封的信札更具收藏價值。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