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我將陸續創作一大批與手機題材相關的人物國畫,以完成關注民生、關注百姓當代都市系列的專題創作。”昨日,坐在自己的畫室里邊,嶺南著名畫家、廣州市美協副主席孫戈滿臉信心地對記者說道。
長期以來,國畫都是拉動內地藝術品大盤增長的主力軍。然而在細分市場上,這一板塊卻一直被古代和近現代名家所壟斷,有著龐大基數底座的當代畫家,盡管在廣泛的私下交易中獲得生存空間,然而在整體規模上還是難以望其項背。
社會資本的觀望,倒逼著一大批像孫戈這樣的當代“改良派”畫家開始甩包袱、破陳規,嘗試以求新求變的方式來打破市場的現有格局,把多年在投資市場上累積的關注度逐步轉變為現實的規模效應。
實際上,記者調查發現,在當代書畫板塊里邊,傳統水墨對市場依然發揮著明顯的主導優勢,其它藝術表現形式依然在等待著市場的檢驗和全面接受。那么,以孫戈為代表的這批當代畫家的改良到底是一場藝術冒險,還是為當代書畫的未來出路找到了一條康莊大道?
改良派畫家孫戈的藝術冒險
記者造訪孫戈之時,恰逢2013年藝術品市場秋(冬)拍如火如荼的季節。一些市場敏感性比較強的畫家,早已擱下手頭的工作任務,趕往北京上海等主要城市的拍賣前線,捕捉和了解市場的最新動向。
年正花甲的孫戈是一名體制內的專業畫家,盡管出生于東北,但一直扎根南方,成為不折不扣的嶺南畫家。一些廣州本地的畫廊機構告訴記者,早在20多年前,孫戈便以超強的人物寫實功底和社會觀察力而蜚聲業界。近年來,他的“炮仗花”,由于高度契合了大眾的收藏胃口而一度賣得洛陽紙貴,在嶺南市場上頗有“眼緣”。
孫戈的畫室就坐落于寸土寸金的廣州珠江新城,與窗外的焦躁極不相襯的是,他顯得更樂于搞創作,用茶余飯后的時候來坐觀室外風云。他在屋里每一處可利用空間,都掛上了自己的畫作,使進來的朋友可以隨時感受到孫氏藝術的溫度和氛圍。
瀏覽孫戈的畫室,讓記者印象最深的是他的藝術主題和表現形式與周遭許多國畫家很不一樣。他往往會選擇一些具有時代標簽意義的人物群體進行深入刻畫,以一系列的專題人物特寫來體現他們的整體生存狀況和精神面貌,典型的代表有歷史和現實題材的主題性創作、惠安女等。此外,他還會對一些與當代人的生活方式息息相關的工具和文化活動進行藝術創作,譬如都市系列的摩托車、手機等等。這一切均反映出,孫戈走的是一條與傳統國畫家完全不一樣的藝術之路。
孫戈的藝術改良,源于他對當前中國書畫市場的整體格局和未來發展方向的一個清晰判斷。
在傳統國畫領域,藝術觀念和表現形式的新舊之爭一直非常激烈,反映在市場上則直接表現為如何切分市場蛋糕的交鋒。在剛剛收官的中國嘉德秋拍中,中國書畫板塊以16.44億元人民幣的總成交額在整個藝術品大盤中拿到份額接近68.5%,其中當代書畫總成交約為8400萬元,僅占整個國畫板塊的5%。實際上,在內地的藝術品拍賣市場上,國畫一直穩據半壁以上的江山。在細分市場上,盡管當代書畫越來越受到追捧,然而古代和近現代名家作品把持市場的格局從來沒有改變過。從數字來看,傳統水墨常常吞噬了當代板塊里邊的大頭,而以符合當下時代審美趣味為主要特征的當代水墨等其它國畫藝術表現形式,則被迫刮分著較小的市場份額。
在孫戈看來,傳統水墨壟斷市場的格局遲早要被打破,沒有任何一種文化可以阻擋時代發展的潮流,在社會環境不斷發展變化的情況下,人們的思維觀念和藝術審美標準也會相應地發生變化。“作為一名當代藝術家,不應該對時代的發展視而不見,更不應該繼續把自己鎖定在對古人的回憶當中去。”
對此,華藝廊總經理張向東也表示了贊同。他對記者說,繼承傳統并不代表著因循守舊,不管在創作思路,還是在表現手法上,當代藝術家都應該更關注當下,多反映時代特征和當代人的生活和生存方式的變化。
傳統和當代的市場博弈
種種跡象表明,中國書畫市場走向板塊和結構調整的趨勢在所難免。雅昌藝術市場監測中心(AMMA)的研究印證出,過去數年來藝術市場蓬勃興盛已使傳統門類價格出現透支,年輕一代的藏家群體中間,已經開始出現一些“需要尋找新的投資門類的趨利訴求”。
實際上,在孫戈這一代畫家眼里,近十年來藝術品市場的發展超出了他們每個人的想象。“與我同時代的畫家大多是在體制內成長成名的,當初選擇學美術的時候,根本沒有書畫市場,完全是因為一份執著的藝術追求而走上了職業畫家的道路。”孫戈對南方日報記者感慨道,誰能想到在短短二三十年間,內地竟從一窮二白搖身一變成了全球最大的藝術品市場,把他身邊一批又一批熟悉的畫家變成了億萬富翁。
根據AMMA和胡潤的監測,目前在國內的拍賣市場上,至少有100名以上的畫家,其作品年成交額是在1000萬以上。由于國內藝術家和藏家普遍存在私下交易的傳統習慣,地下市場上流通的書畫作品到底有多少,則根本無從統計。根據一些資深業內人士的保守估測,整體規模絕對不會輸于拍賣行業。在連續多年的市場增長之下,中國書畫今年在內地的高凈值人群里邊,已經成為僅次于手表的第二大收藏品類。值得注意的是,當代書畫近幾年的價格漲幅明顯要高于近現代書畫的價格漲幅。當代書畫越來越受到投資者的關注,一方面源于其市場價格的多層次滿足了市場的剛性需求,成為零存整取分散投資的頗佳選擇;另一方面,一二級市場都力求通過當代書畫的推廣,尋找整個市場新的增長點。
不過,在藏家對當代板塊的投資逐步升溫的同時,學術和市場博弈引起的板塊結構化調整也日益迫切。
據AMMA分析,古代書畫和近現代書畫市場由于受到前幾年市場高價的引誘,精品名作大量釋出,屢創天價,致使古代書畫資源枯竭,難以為繼;近現代書畫作品也普遍透支,已很難形成有經濟效益的投資。對當代畫家來說,這顯然是拓展自己市場份額的大好機會。
前些年當代藝術板塊的瘋狂崛起以及當代水墨這些年在投資者當中日益受關注,均反映出現代人在藝術品價值觀念和審美標準上的博弈越來越激烈化。與傳統國畫相比,改良藝術同時滿足了藝術市場的價格選擇和藝術審美的需求,在創作形式上賦予傳統和當代的雙重語言特性,在精神上更多保留了中國文化的精神內涵,在民族認同感和時代感方面更加符合當代人們的審美趣味,尤其是青年藏家的收藏趣味。盡管對于講求交易規模和交易金額的拍賣行而言,這些新門類和新嘗試,短期內還很難成長為主打品類,但是,他們與當代人審美興趣和趨利訴求的高契合度,已經很明顯地指出了一些未來市場發展的方向。
不過,也有業界人士認為,當代書畫市場客觀上還存在著價格分化、凹凸不平以及人為炒作的狀況,其價值和價格還有待市場的檢驗、沉淀以及學術系統梳理,要真正形成市場規模效應,還必須關注如何保持投資者經濟效益穩定性的問題。
藝術家簡介
孫戈,男,哈爾濱人,國家一級美術師、中國美協會員、廣東省文史館館員、廣東省美協理事、廣州市美協副主席、中央文史館書畫院南方分院副院長。
對話
以好作品
去引領藝術消費
記者:如何理解改良?
孫戈:在傳統的基礎上去加東西,至于加得好不好,后人自有評價。時代在變化,藝術題材和表現形式也應該與時俱進。改良絕不是全盤否定傳統,而是在繼承精髓的前提下去創新。
記者:改良是為了爭奪市場嗎?
孫戈:當然不是,這更多是一種理想追求。若只為市場考慮,還不如保守。因為重復被市場廣泛接受的題材,顯然可獲得更穩定的經濟效益。
記者:您的畫跟傳統國畫有何不同?
孫戈:緊貼時代脈搏,更側重記錄和表現時代的發展變化。
記者:目前主導市場的似乎不是學術判斷?
孫戈:正因如此,藝術家如果不想被逆淘汰,就該以好的作品去占領市場,而不是隨波逐流,向庸俗磕頭,而堅持自己的藝術主張,創作精品藝術也成為藝術家堅守藝術操守的底線。
記者:如何看待活躍在市場上的江湖畫家?
孫戈:不贊成去貶低任何一類職業群體,藝術和市場都是多元化的,每個藝術家都有選擇不同發展方式和生存方式的自由,但不能縱容假貨和劣質貨通過欺世盜名的惡炒等惡劣手段來欺騙藏家和眾多藝術品消費者。
記者:如何看待不同書畫種類的競爭?
孫戈:你不用真正符合主流藝術審美標準的作品去占領市場,自然就有其它形式的作品去占領市場,久而久之,藏家和投資者也就適應了。因此,主流藝術家不應該逃避市場,而應該是主動參與市場互動,為不同層次的藝術品消費者提供既有學術價值,又有賞心悅目的欣賞價值的高質量藝術品,不斷表達你的藝術主張。而我們主流的大眾媒體也有提升大眾的審美水平、幫助藏家和投資者正確選擇的責任。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