蕭薔
隨著黃龍玉等無機寶石市場的高熱,很多藏家開始關注有機寶石的收藏與投資。位列“佛家七寶”的蜜蠟成為其中人氣最旺的新寵。
蜜蠟首次出現(xiàn)在藝術品拍賣市場上是在1994年,在中國嘉德的秋季拍賣會上,一件明代的“蜜蠟雕荷葉海棠洗”的成交價為4.4萬元。到了2012年北京容海的春季拍賣會,一件“蜜蠟晶珀子”就以92萬元的高價,創(chuàng)下了目前蜜蠟藝術品的最高拍賣價格。
但是,蜜蠟可以人工化學合成,是否天然,真?zhèn)坞y辨,加之坊間紛繁的概念炒作,已被圈內人稱為造假最嚴重的有機寶石。
“千年琥珀,萬年蜜蠟”
人們常說“千年琥珀,萬年蜜蠟”,似乎蜜蠟形成的年代要比琥珀更加久遠,但藏家言:這只是一個傳說。
蜜蠟是琥珀的一種,因其色如蜜,光如蠟而得名,呈明黃至暗紅色不透明體。在物理和化學成分上蜜蠟和琥珀沒有區(qū)別,為了區(qū)分,有人簡單地將透明的叫琥珀,不透明的就叫蜜蠟。
蜜蠟起源久遠,當時人類尚未出現(xiàn)。它是數(shù)千萬乃至一億年前的始新世和白堊紀時代的松樹、楓樹等樹種的樹脂被埋在地底下,與土壤中各種礦物質融合形成的一種有機寶石。歷盡滄桑磨煉,實為天地精華。
我國古人認為琥珀是由猛虎死后的魂魄變化而來的。宋代黃休復在《茅亭客話》中就有這樣的記載。對此,李時珍也信以為真,曾說:“虎死則精魄入地化為石,此物狀似之,故謂之虎魄。俗文從玉,以其類玉也。”倒是唐代詩人韋應物在《詠琥珀》詩中道:“曾為老茯神,本是寒松液,蚊蚋落其中,千年猶可觀”,描述生動傳神。《天工開物》中說,貓睛黃而微帶紅的琥珀最貴重,“此值黃金五倍價”,也道出了其收藏的珍貴。
在歐洲,琥珀一直就被視為其寶石文化的代表,并把它當作吉祥物,如同玉代表著中國的文化一樣,歐洲人稱它為“北方之金”。傳說,琥珀是由古希臘女神赫麗提斯的眼淚變化而成的。
中醫(yī)認為琥珀是療疾良藥,具有安定心神,幫助睡眠的作用。《名醫(yī)別錄》中將其列為上品,具有“安五臟,定魂魄,消淤血,通五淋”之功效。歐洲人也認為它具有神奇的功效,據(jù)說波蘭作曲家肖邦總是隨身帶著一塊琥珀,每次演出前他都用琥珀擦手,是為了讓手指溫暖起來。
藏家認為,近年來蜜蠟價格不斷上漲,一則因資源稀缺,二則因蜜蠟被列為“佛教七寶”之一。
收藏熱源于文化熱,源于不同歷史階段的社會心理認同。在歐洲,彼得堡郊外的葉卡捷琳娜王宮以“琥珀宮”聞名于世,源自于俄羅斯傳統(tǒng)文化對于歐洲文明的推崇;而在中國,蜜蠟的流行則與佛教文化源遠流長。
在藏傳佛教中,蜜蠟具有驅邪定魂的能力,高僧大德的胸前,經(jīng)常掛著一串高貴的密蠟念珠,信眾則認為蜜蠟隨身佩戴,有辟邪護身、安神定驚、護佑平安的功效。西藏地區(qū)對蜜蠟的崇尚由來已久。據(jù)說早在吐蕃時期,松贊干布的大臣就佩戴蜜蠟圓珠組成的項鏈。從清代開始,在西藏地方政府每年向中央政府進貢的物品之中,蜜蠟數(shù)珠必不可少。對此,故宮保存的檔案有詳細的記載。北京民族文化宮還曾展出過當年達賴喇嘛向毛主席敬獻的蜜蠟珠串。據(jù)介紹,過去西藏貴族使用蜜蠟,不以鮮黃色為美,蜜蠟上都保留著自然形成的深色氧化層。
“老蜜蠟”與“再生蜜蠟”
近年來蜜蠟價格的上漲,催生出一個混亂的市場。化工合成的蜜蠟比比皆是,合成水平高者,與天然蜜蠟的差別就連圈里的人也很難分辨。常見作偽手法主要以低級琥珀和化學合成的塑料和樹脂制品冒充天然蜜蠟。業(yè)內人稱,目前寶石市場,蜜蠟造假最嚴重。
有藏家歸納出鑒別天然蜜蠟真?zhèn)蔚闹T多方法:首先看顏色。蜜蠟的顏色除了常見的黃色之外,還包括紅色、藍色、黑色、紫色、綠色等,真蜜蠟顏色看上去很舒服,顏色過渡十分自然,而假蜜蠟顏色往往深淺不一。其次天然蜜蠟一旦摩擦受熱或燃燒時,會散發(fā)出一種怡人的樹脂氣味,而人工合成的蜜蠟則會有刺鼻的塑膠味;將蜜蠟放入1/4飽和鹽水中,天然蜜蠟會漂浮起來,人工合成的假蜜蠟則會下沉;天然蜜蠟觸感溫潤,而人工合成的蜜蠟摸起來如同玉器、玻璃一樣冰涼。
但專家提醒新入行者:這些方法只對區(qū)分合成技術低劣的假蜜蠟有效,在蜜蠟市場上充斥著很多混沌不清的概念,有圈里人建議普通愛好者多關注新蜜蠟,而專業(yè)藏家和投資者則應首選上乘的老蜜蠟。至于何為老蜜蠟、新蜜蠟,則語焉不詳。
還有博主網(wǎng)上自述蜜蠟購買經(jīng)歷,對新手不無啟發(fā):以前在一家店里買的老琥珀珠子很不錯,于是買蜜蠟的時候就放松了警惕,最近無意間用強光手電一照,心中暗叫不好,買到“再生蜜蠟”了。再生蜜蠟的成分其實也是蜜蠟,只是由蜜蠟粉、碎蜜蠟熱熔凝固而成。有人會把二次合成的再生蜜蠟、貴族蜜蠟、雪山蜜蠟都稱為蜜蠟,我只喜歡天然蜜蠟。要甄別天然蜜蠟和再生蜜蠟其實很簡單,只要打強光看紋理就行了。



皖公網(wǎng)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