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黃新波 控訴

李樺 怒潮組畫——起來

胡一川 到前線去

彥涵 當敵人搜山的時候

賴少其 自由的高飛
2013年11月19日,“新興木刻與廣東版畫 ——廣東美術館藏版畫作品陳列展”在廣東美術館展出。展覽展出上世紀30年代至1949年間新興版畫發展最為蓬勃時期的代表作品。本次展覽是2013年全國美術館館藏精品展出季項目之一,將持續至2014年1月12日。
中國新興版畫興起于上世紀三十年代。在魯迅提倡的“木刻運動”的影響下,新興版畫有著強烈的現實關懷和人道主義精神。在藝術上,來自杭州藝專、上海美專和廣州美專的學生,受到西方現代派藝術的影響、特別是德國表現派的影響,這種影響在廣州現代版畫會成員的作品上尤為顯著。
一直以來,廣東是全國版畫大省,中國最有分量的版畫家,廣東籍的占了半壁江山。1949年后,廣東美術協會、廣州美術學院、廣州畫院三大機構由版畫家主持。版畫在廣東,乃至全國影響力毋庸置疑。作為新興木刻的中堅力量,廣東藝術家如黃新波、李樺、野夫、彥涵、古元等人的作品均見于本次展覽之中。
“在上世紀三十年代,黃新波創作了一系列關于農民、關于社會底層反抗的作品;李樺創作了很多關于國人要擺脫專制、爭取民主主題的作品。”廣州美術學院教授李公明指出,真正意義上的左翼精神是新興木刻版畫最根本的內在價值。“某種程度上的確是這樣。當年的版畫很大程度上充當著左翼進步文化代言人的角色。它在反對日本侵略、反對內戰、反對獨裁等方面都有很典型的意義。”
除了其社會批判的意義,新興版畫在藝術上也有相當的表現主義色彩,與各種西方藝術因素的互相融合也相當成功。“可見,在現代美術思潮的影響下,中國美術團體在努力追求與世界美術的同步,而新興版畫也為這種追求作出努力。”李公明說。
除了這些藝術史上的名家名作,還有當時大批的青年版畫家的作品。這些青年木刻家將現代版畫的火種帶回家鄉,通過舉辦展覽、在報紙開辟專欄等方式大力推介現代版畫知識,培養了大批版畫人才。當上海的版畫運動因政治環境的改變而進入低潮的時候,廣州則迅速發展成為中國南方現代版畫運動的中心。
1949年后,版畫藝術開始失去與社會現實之間最根本的聯系。自上世紀八十年代以來,隨著老一輩版畫家的相繼離去,市場經濟大潮的到來,版畫日顯衰微,處于一個尷尬的地位。
在李公明看來,新興的版畫發展,可見中國美術的一大歧途。“其一是人道主義批判性由于政治原因而蕩然無存。其二是跟世界現代美術同步的現象不再,這是由于全盤接受了蘇式現實主義寫實流派風格,放棄多元化發展,甚至聽從行政命令進行創作。于是,在這兩個方面夾攻下,中國現代美術發展走過了一段很長的彎路與歧途。”
面對這些力度與美感兼重的經典作品,李公明教授認為,今天的版畫創作“精神如何能夠跟之前的左翼藝術傳統、批判現實精神重新接駁起來,如何能夠在今天版畫藝術的泥潭上里繼續呈現出那種獨特的精神力量,還應拭目以待。”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