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先,我覺得市場并未像有人說的那樣回暖。目前只有曾梵志、靳尚誼等幾位藝術家的作品創下高價,這只是特例,當代藝術品整體市場并沒有回暖的跡象。從市場來看,當代藝術在市場上交易的作品已大幅減少,而且現在很難見到一些以前在市場上出現高價的藝術家作品,包括前幾年處于市場上游的一些年輕藝術家的作品。
當代藝術品市場短時間內起色不會太快,客觀來說,當代藝術品市場成交不好的主要原因在于作品的品質,好的作品還是會有理想的價格。而且,當代藝術缺乏市場梳理,基礎工作做得不夠。當代藝術要整體回復到其市場的輝煌時期很難。相比高峰時期而言,近幾年上拍作品的數量和總成交額是無法比擬的。
此外,從今年已結束的幾場當代藝術品專場拍賣來看,香港和內地當代藝術品市場的收藏趣味差異更加明顯。短時間內、國內外欣賞口味還會存在差異。香港市場追求更具當代性的作品,更接近世界收藏家的趣味,比如,常玉、趙無極、朱德群作品的價位非常穩定,而且穩中有升。內地市場更趨向于寫實油畫,靳尚誼的作品高價也會帶動第三代油畫家作品的價位,顯然,內地藏家更傾向于寫實、傳統性的作品。
國內寫實油畫整體行情比較穩固,寫實油畫版塊,可能會根據已有的藝術家,整理出較完整的線索,比如,關注被遺漏的藝術家、被疏忽的作品等。國內的資本也可能維系住這部分作品的市場熱度,大量私人美術館正在籌建中,總有新的藏家介入,而且也在尋找新的作品。
總體而言,香港市場形成以趙無極、朱德群、常玉等近現代油畫家,曾梵志、劉野等當代油畫家為主的力量;在內地,形成了以寫實油畫為主的力量;另外,羅中立、周春芽、劉煒等表現主義畫家也成為一股新勢力。在短期內,雖然也會有新的藝術家或者作品出現成為市場黑馬,但主要是這幾股力量的對峙。
“F4”當年成為市場明星,不僅有海外資本的介入,還有港臺和內地資本的共同參與。在尤侖斯出手藏品、希克捐贈其收藏的中國當代藝術品之后,西方的中國當代藝術收藏家基本淡出,而現在有希望推出的藝術家,沒有當年那樣廣泛的資本介入,新一波涌現出的藝術家要想取得市場效應,還需要時間。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