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乾坤大義(中國畫)盧禹舜
盧禹舜是當代中國頗具代表性的畫家,近年來他深入井岡山、延安、韶山等革命圣地采風,沐浴偉人情懷,感悟時代氣象,創作了《乾坤大義》等系列佳作,成為當代中國畫壇的一道靚麗風景。
藝術,是時代的審美結晶。從某種意義上說,中國繪畫史就是一部中國文人為時代立言的心靈史。當代中國繪畫發展正向文化本源回歸,承載著新時代的價值理念。盧禹舜說:畫道即時代之道,這一深刻的美學命題頗具人文使命感。從“詩言志”到“文以載道”到“筆墨當隨時代”等,都堪稱中國畫論的大義之言。中國畫是一種文化形態的審美表達,藝術家寄情時代抒寫的是一種境界、一種思想、一種觀念。盧禹舜說:創作《乾坤大義》系列作品對自己來說是一個挑戰,因為以往所熟悉的表達方式承載不了這樣豐厚的思想內容,也滿足不了內容對表述方式的客觀需求。當今的時代是偉大的時代,是一個智慧充和、大美至上的時代,藝術家對時代的體悟有著不同的審美情韻,盧禹舜以詩化的繪畫語言和浪漫的想象情懷,把春曖花開之時代百景圖融合于山水、人物和花鳥一體之中。這種大中國畫的美學范疇不能簡單地歸類于或山水或人物或花鳥。他的作品沒有對時代具體場景的描寫,他所創造的圖式,是心源之美的時代畫像,力求以《乾坤大義》系列創作構建當代中國畫發展的時空新坐標。
中國繪畫的文化內核是“以形寫神”“神合形具”,這也體現了毛澤東文藝思想的辯證法。從這個意義上講,中國畫所蘊含的天行健、仁民愛物和厚德載物等理念,無不與《乾坤大義》系列作品中偉人的理想觀念融會升華。為此,天地大美、宇宙洪荒的意境與革命領袖的憂患意識、家國之思與山水精神自然而然地融合到一起,形成了一種對天地人的新的理解和感悟。盧禹舜說:在進行這樣的創作實踐的時候,我并沒有絲毫的刻意和目的性,完全是在深入井岡山,漫步延水邊,景仰韶山等,明確以人民為主體的生活體驗和學習新的理論之后,水到渠成形成了這樣的創作沖動。這正如郎紹君先生所言:寫生,是盧禹舜學習與把握山水畫藝術的主要途徑,從寫生獲得技巧、獲得感受、獲得山水想象與山水境界的資源,也獲得對筆墨的熟練把握。倘若要補充一點,那就是寫生開啟了畫家主題創作的心智,同時也獲得了來自生活、來自人民和來自偉人情懷的靈感。
《乾坤大義》這件作品的時空和地域擺脫外界物象的局限,體現了畫家心靈的超越和放松。為天地立心,就是要以人民為主體,展示人民創造歷史的靈光和風采。盧禹舜說:近幾年在創作過程中,越來越深刻地體會到,新的藝術實踐面臨著自身精神理念和筆墨語言的換代升級,繼承傳統、掌握技能但卻要創新發展和超越技巧。盧禹舜從講述遙遠北方故事到執著于靜觀八荒,始終立志繪天地圖卷,作大美文章,在整體的精神家園建設中,以比較純粹的中國圖式積極探索時代意志的審美表達,從藝術的本體和生活本源出發,形成凸顯時代精神、張揚審美個性的主流美術觀,正是從這一點上講,盧禹舜的《乾坤大義》為中國畫的主題創作積累了寶貴經驗。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