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13嘉德秋季拍賣“中國油畫及雕塑”專場上殺出了一匹黑馬——米巧銘的一幅靜物畫《靜物·匠心》以1,012,000元成交,使之成為本次中國嘉德秋拍最年輕,并且成交價過百萬的畫家。這無疑使很多人產生了種種疑問,這樣一個年輕的小姑娘究竟有怎樣的“魔力”使得自己的作品受到如此之大的認可呢?
1986年出生的米巧銘雖然年輕,但是閱歷卻十分的豐富:以滿分的成績從俄羅斯列賓美術學院畢業,是加入中國美術家協會最年輕的畫家,成為第一位在聯合國舉辦個人油畫展覽的女畫家,油畫作品《京劇人物》被聯合國收藏……這些種種的成就無不彰顯著米巧銘在油畫創作領域的過人才能與精超的技藝。
在中國現當代藝術中一些所謂個性、前衛、抽象備受推崇的時代,米巧銘卻選擇保留著自己心中的一片凈土——安靜的表達生活的種種寧靜與和諧,她的畫作世界仿佛不沾染半分塵土。其中最具代表的是米巧銘以“京劇人物”為題材創作的作品,這些與現當代80后畫家作品風格相比,米巧銘是獨樹一幟的。京劇題材在林鳳眠時代風靡一時之后似乎經歷了很長時間的銷聲匿跡,用國畫手法表現國粹題材的方式受到了藝術史和公眾的認可??梢哉f米巧銘在京劇題材上的發揮是繼往開來的,她用西方的油畫手法表現中國國粹的嘗試讓人耳目一新。
米巧銘從小就深受中華傳統文化的影響,努力研習國粹藝術的魅力和精髓,這為她現在創作的《京劇人物系列》奠定了基礎。而米巧銘最大的心愿就是通過她的油畫作品讓全世界更多的人有全面接觸中國國粹文化的機會,使他們近距離地感知中國傳統文化的魅力和精髓,同時也讓更多的海外赤子通過對她京劇人物系列的領悟,觸動了他們深埋內心的愛國熱情,使他們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日漸強烈和深化。所以她選擇了傳遞國粹文化這條良好的途徑,亦提高中華文化國際影響力。米巧銘說自己能夠為傳承傳統文化為實現中華文化的偉大復興,貢獻自己力量而感到非常的榮幸。


這兩幅畫都是米巧銘京劇人物系列的典型,以京劇《花田錯》中的春蘭為題材,不僅充分的表現了劇中春蘭機智聰慧的人物形象,同時也把京劇的韻味表現的淋漓盡致。這兩幅作品背景完全被“虛化”,并以一定的花卉裝飾,這樣的安排就是為了更加突出畫面中的人物形象。從人物的造型上來看,米巧銘不僅僅是在描繪京劇人物,更是在做國粹文化的傳承——她對京劇人物造型、動作以及神態等等方面的表達都深入京劇的精髓,畫中所繪春蘭的妝容、服飾以及動作顯然是經過長時間的觀察和研究后才進行創作的,其精致入微的程度甚至不低于攝影,但是在表現上又加入了作者自身的主觀情感,使得其油畫作品比照片更有韻味。

每個畫家都有自己不同的偏好,米巧銘作為一個女藝術家,在其畫作中大都表現女性角色。這幅畫描繪的是京劇中的貴妃形象,背景一如既往的用于對畫面人物的襯托,在這幅作品中,作者選擇用荷花來表現貴妃濯清漣而不妖的美。相比《花田錯》中的丫鬟春蘭,貴妃的衣袍更為華麗奪目,米巧銘采用了獨特的處理方式將衣紋圖案模糊的表現出來,但這絲毫沒有影響其衣袍的美感:白色水袖的描繪仿佛真的綢緞那樣反出光來,衣穗自然垂下,充實而豐盈。描繪最為細致的精致的面龐,似笑非笑的嬌嗔神態引得心波蕩漾。

米巧銘在其京劇人物題材的系列創作中描繪了多種不同的人物,這幅畫描繪的是京劇《太真外傳》中楊玉環的形象?!短嫱鈧鳌啡〔挠诎拙右椎摹堕L恨歌》、洪生的《長生殿》傳奇及相關文字,以楊玉環為中心展開敘事。這幅作品不僅描繪了玉環的如花美眷,同時也描表現了她為愛情、為愛人獻身的氣魄。在創作手法上,米巧銘用近似“點彩派”的方式完成其服飾的描繪,而用十分細膩的筆法精細的對其人物面容進行勾勒,這種“虛實對比”使觀眾的目光完全聚焦于人物的臉上,更好的表現了國粹的喜劇神韻。

米巧銘的京劇人物系列油畫作品中,雙人的呈現較為少見,這幅作品是對京劇《白蛇傳》中白素貞和小青的描繪。整幅作品色彩和諧,背景獨特的處理方式雖并不是對景物的描繪,但也不顯得單調,顏色斑駁的同時又不影響主體人物的突出。在人物的描繪上,其服飾似乎輕似薄紗,幾乎與背景融為一體,這也是米巧銘對白素貞和小青本是“仙靈”身份的獨特表達與象征。由于要在一幅作品中表現兩個人物,結構構圖就顯得尤為重要,西方傳統的三角形構圖使得畫面平穩和諧,所描繪人物的一高一低也形成了畫面的錯落感。

歷史中的蕭太后清正賢良,幾度攝政參與朝事,運用自己的聰明才智為遼朝社稷立下汗馬功勞。米巧銘筆下的蕭太后從服飾妝容到華冠佩飾,從肢體動作到眼角眉間無不彰顯著蕭太后的端莊與賢良。仿佛眉眼中帶有幾分憂傷和無奈,卻又周身散發著強大的氣場。在這幅作品中,米巧銘將背景布置為仿佛西方現代主義的繪畫風格,造型張揚、大膽且不拘一格,筆觸凌亂又毫無章法,前景的人物細細描繪,像中國傳統的工筆畫那樣細致入微,仿佛人物從歷史的塵埃中走出一般。這種大膽的嘗試與中西方藝術精華的結合,為觀眾帶來了獨特的審美體驗。

作為一名女性畫家,米巧銘對古今中外的女性人物十分敏感,這幅作品所描繪的杜麗娘便是在傳統束縛中擁有反抗精神的女子形象。杜麗娘是《牡丹亭》中最可愛的少女形象之一,本是一個美麗聰明貴族小姐,為了追求愛情,敢于反抗,敢于斗爭,敢于沖破封建思想的束縛。整幅畫作色彩十分樸素,用了濃重的顏料來對其面容進行描繪,使得觀眾的關注點更多的集中于她的面部:嬌嫩欲滴的唇與惹人憐愛的眉眼緊緊抓住了觀賞者的眼球。對于衣袍和背景中荷花的描繪,更像是中國畫中的水墨皴擦,一層輕薄的顏料也更加體現出杜麗娘單薄的身體,就是在這樣單薄的身影里,隱藏著其對愛情追求、對封建反叛的真誠與勇敢。其實米巧銘自己又何嘗不是如此呢?在“個性”繪畫、前衛藝術發展的今天,試圖打破傳統,另辟蹊徑傳承國粹,同樣需要杜麗娘一般的勇敢與真摯。

自古不乏真切善良的女子,米巧銘描繪的京劇《鎖麟囊》中的富家小姐便是有著真善美美好品格的人物形象。在背景的花卉中,米巧銘偏愛荷花,常常用其襯托畫中人物冰清玉潔的品質。這幅畫作中,作者用暗色調為背景,與一襲紅衣的人物形象形成反差,更加突顯了其在畫作中的主體地位。依然用“點彩”的筆法“點”出每衣袍上的每一寸花紋、鳳冠上的每一顆珠寶,以此更好的表現出在戲臺的燈光下華麗裝扮的閃耀,這種獨特的畫法是米巧銘受到后印象派畫家修拉的影響,用“點彩”的方式更好的表現光暈色彩的變化,是其京劇人物系列畫作中獨特的技法運用。

《霸王別姬》始終是京劇戲臺上廣受觀眾喜愛的一出,劇中虞姬與項羽的愛情故事更是自古至今被傳為佳話。米巧銘用這幅畫作表現虞姬溫柔又剛硬的一面:才藝并重、相貌傾城的虞姬為段項羽后顧之情不惜犧牲自己拔劍自刎,纖纖女子作此決策可謂是女中豪杰。這幅畫作描繪的便是虞姬最后一次為項羽起舞的情景,與其他畫作不同的是,在背景中并沒有花卉的陪襯,表達了米巧銘自己對虞姬的敬佩與哀思。作者對于人物表情的刻畫十分鮮活,虞姬此時雖然嘴角展露出笑意,但是眉目間又充滿著悲傷與決絕,這般的生動描繪體現了米巧銘深厚的繪畫功底。

這幅作品是米巧銘在多次觀看、研究京劇《牡丹亭》之后對春香的描繪,無論從動作還是神態上都將春香活潑可愛、天真率直的人物形象表露無遺。在繪畫中,米巧銘不拘泥于小節,背景與人物下半身的描繪都十分隨性,充滿著寫意的意味,雖然如此,但動作形態絲毫沒有偏差。但是對于京劇中特別講究的做舞、眼神卻采用寫實的技法,像京劇人物扮演者的妝容那樣,需要細細描繪才能打造出精致的吊眼眉梢。與其說米巧銘對人物面部的描繪是在創作油畫,不如說其精細程度堪比真正京劇演員的復雜妝容。

在米巧銘的京劇人物系列畫作中,也描繪了一些男性形象,這幅畫描繪的便是意氣風發的趙云。背景用色與其服飾的色彩極為相似,使得整個人物形象像是從背景中浮現出來,畫面雖斑駁,但是卻給人以非同一般的意境。米巧銘依然十分注重人物面部的描繪,其剛硬的眉眼和堅定的神情再一次使觀眾回想起趙云單身救主的颯颯英姿。當今藝術領域正是需要這樣情由畫而生,且畫家與觀眾真正能從精神上建立起互動關系的作品。

這幅作品描繪的是京劇中楚霸王的形象,其背景創作在米巧銘的系列作品中較為獨特:以模糊的佛像畫襯托,整幅畫充滿了歷史感,米巧銘采用了獨特的繪畫技巧將看似并沒有關系的背景與京劇人物融洽的結合在一起,展露出楚霸王在戰場上指點江山的豪情壯志。在對人物形象的廟會上,米巧銘將油畫顏料的運用與中國水墨畫筆法結合起來,營造出一種油畫中獨特的水墨感,使得整幅畫作在展現國粹的同時更具有濃濃的中國傳統特色。
在她創作的一系列“京劇人物”作品中,雖人物形態各異,但都彰顯著米巧銘自己對于京劇人物理解的獨特標簽:過度虛化的背景與服飾,清晰、玲瓏的面容的虛實對比強烈而深入人心。這似乎是一種繪畫與攝影的結合——鏡頭對焦于京劇人物的精致面龐,生動、且不失半分中國戲劇的神韻。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