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興華攻讀博士學位,導師給他出了一個大難題,即解決中國畫意象的內涵與外延。這個需要一批學者共同完成的課題,整苦了不曾系統鉆研理論的王興華,一陷就是四年,從周易到黃賓虹,從柏拉圖到現代派,輾轉反復,出生入死。王興華好幾次到我書房詢問古代文獻。
王興華從事大寫意人物畫。如果把時間壓扁,他的畫風同石恪和梁楷一樣奔放,自覺追求用筆的意趣。這是因為石恪和梁楷的視覺思想和經驗比他空缺了一千年。他從自己的畫法出發探索理論,用他研究的理論指導自己,在表現方式上四面開花,但大寫意畫法卻始終是不離不棄。王興華面臨著兩種選擇,即回歸傳統和直面現實。傳統水墨畫主要是修心養性的工具,是講究老到和老辣的藝術,需要長時間的錘煉。如果直面現實,則需要強烈的人文關懷和仁人志士的胸襟與膽識,需要超越技法,讓自己變成時代的代言人。——彭德 2011年于西安美術學院
尋常巷陌揚椽筆,磊落神形寫大荒。復觀興華同學之作,眼前一喜,寫意氣象,揮揮灑灑,人物造型簡潔精練,情感恣情奔涌,一抒胸臆。天地間,寫人最難。興華同學之作,以悲天憫人情懷觀照人世,畫作蒼茫素樸、沉雄大氣,又與周秦漢唐這片沃土的文化底蘊相合,日后如能浸潤乎詩書,陶淑乎風雅,則期波瀾老成,期與古賢今人爭得一席之地。——程征 (西安美術學院博士生導師,美術理論家)
中國人物畫在當代的出路,我認為取決于兩個方面問題的把握,一是關注當代社會生活,二是探索適合當代社會生活表現的語言。王興華的中國寫意人物畫,在這方面做了一定的努力。他關注當代社會生活,對當代社會生活中的勞動群眾表現出了一種深厚的情感,興華的筆墨豪放而沉雄,這是他對于勞動者的品格精神力量感受體驗的結果。這種豪放而沉雄的筆墨,準確的傳達了勞動群眾的特殊性格風貌,豪放而沉雄的筆墨與豪放而沉雄的內容的渾然統一,使他的作品能給人一種的感動。——劉永杰(西安美術學院中國畫系書記、劉永杰工作室主任,教授,著名中國畫家)
觀興華作品,“氣”同樣是畫面的主調。在興華多幅大型作品中,張力與率性使整幅畫作飽滿、充實。寫意性的語言通過筆墨的表現呈現出作者對生活的細心體味和藝術上的概括提煉。粗放的用筆和精心的墨、色、形之關系形成了其作品的風格特色。這種畫法,先期的情緒醞釀至關重要,一旦揮毫開始,則放易收難。所以“氣”之修養是興華畫作成功與否的關鍵。我看好興華的發展前景。——姜怡翔(西安美術學院中國畫系 系主任,中國畫家)
王興華在創作中形象總是被忽略,強調的只是生命內在的悲苦和歡悅。在悲劇性抒情風格中,王興華的重要意義凸現出來:在浮華之中強調堅實的品質。惟其如此,王興華的藝術品質便不在于筆墨的表現力度,而在于他那頗具力度的筆墨所構筑的高強度空間以及寓于此空間的歷史滄桑。這種難以把捉的滄桑不是某種留下傷痕的內傷,它只是一種悲痛,一種沉重,一種情懷。——張渝(當代著名美術評論家)
興華的中國人物畫多表現勞動者的一種無奈、疲憊、堅忍、自強與希望,尤其對老人表現了一種深切的悲憫、同情與愛。但他也表現都市男女,也關注欲望世界與人的赤裸。興華作品是對人類生存者的關注,亦在對人性內在精神的思考,觀其畫作在震動之余亦使人反思。興華畫作蘊含著一種力量,一種懾人心魄的力量!這是因為他的作品觸碰到了人的最深處——靈魂。——張小琴(西安美術學院劉文西工作室主任、教授,中國畫家)
中國畫之人物一途,貴在形神皆備,然得之者寥寥。近現代寫意人物畫興,以“似與不似”占得一席。其妙者,不僅可棄西畫素描之樊籬,又可展畫者之才思,近中國文化暢神之境。觀興華近作,質樸簡約之間形神已備,沉雄而不拖沓,厚重而不臃腫,浪漫而不浮華。尤愛其大畫,看似不經意,信手揮灑而就,然有天地間凜凜之正氣,筆墨或古樸蒼潤,或狂野放縱,激情慷慨,一如其人。古今畫壇享大名者,皆能耐得寂寞與名利,故興華若時時畫外修文,謙謙者從學中進,進而悟,悟后得,勤而事之,虔而恭之,則大成之期近矣。---劉天琪(博士,美術史學者)
書法、畫法、詩法最終皆歸于心法。王興華的畫給我感覺最強烈的并不是用筆、用色或者構圖之類的元素,而是一種綜合的東西,一種郁郁勃勃的生命之氣,它和中國畫六法所說的“氣韻生動”可相仿佛。
竅以為,一位畫家或者書法家要走得遠、走得深、走得高,此氣絕不可缺。其實我們從吳昌碩、齊白石、黃賓虹、潘天壽等諸位大家那里正好看到了這種東西——一種郁郁勃勃的元氣。當然,我在這里并不是想生硬地把王興華和諸位大師要扯齊,而是想貫徹我一貫的品鑒中國書畫的主張——觀畫如相馬,取其神髓,遺其年牝牡驪黃。——賀文龍(西安美術學院副教授、博士、書法家)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