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海畢加索大展上,觀眾在欣賞畢加索藝術衍生品

齊白石作品藝術衍生品

草間彌生作品藝術衍生品。
藝術衍生品在西方已走過了幾十年的歷程,在國內卻剛剛起步,但也逐步受到大家的關注,相較于藝術品而言,實惠的價格容易獲得大眾的親睞,近些年眾多博物館、美術館、畫廊等藝術機構開始涉水衍生品,衍生品作為藝術品的消費形式,不僅拓展了藝術的發展空間,而且也豐富了普通人的生活,讓生活藝術化、趣味化。
日前,記者在采訪中發現曾經熟知的藝術大師們的藝術作品呈現在絲巾、茶壺、餐盤、抱枕上,在青島海信廣場,黃胄的作品與精美瓷器相融合;吳冠中的版畫復制品已經銷售了幾萬張;青島藝術家隋建國的黃色恐龍已經不再是白堊紀吞噬萬物的巨型野獸,它會在樓梯間、馬克杯、日記本、冰箱貼上對人們會心地微笑;青島藝術家尤良誠的繪畫與家具相結合……
“藝術授權”奠定基礎
如今,越來越多的藝術衍生品為藝術市場開辟了另一發展路徑。記者在采訪中也了解到,隨著藝術市場的繁榮,藝術衍生品也迎來了市場的發展高峰,越來越多的藝術家們的藝術作品和創作元素,成為生活日用品的品質與設計提升的基本路徑,藝術家的創意也更多地融合到產品的使用、生產,這種文化高度的智慧不僅僅是改善大眾生活品質意識,也在逐步改變工業生產與商業流通格局。
所有藝術衍生品的開發都離不開藝術授權,業內人士認為:藝術品授權的真正目的無非是方便對藝術品進行深度開發,創造更多的商業利益。在國外,藝術授權已經形成了完整和嚴謹的體系,但在國內,這方面還有待發展,因此國內的藝術衍生品市場也正在逐步完善中。
記者在海信廣場的某瓷器專柜看到,黃胄的寫意國畫與玉質玲瓏的瓷器相結合,既體現出瓷器之美,又展現了繪畫之韻。在上海藝術博覽會上,印有名家畫作的T恤、徽章、絲巾等隨處可見,如今的國內的藝術市場除了對藝術本身的關注,與藝術相關的各類衍生品相繼開發。業內人士認為:“毫無疑問,藝術衍生品市場與藝術品市場相互作用,衍生品的推廣有利于向大眾傳遞文化藝術信息,同時,讓原本相對小眾的藝術品飛入尋常百姓家,然而,"藝術授權"的逐步完善是保證藝術衍生品市場良性發展的基石,從事藝術衍生品的相關企業特別注意,而不能盲目開發”。
當代藝術家周春芽也曾表示,國內的藝術授權制度尚不健全,許多藝術家的授權都是不收取費用的,一方面是看到復制品對當代藝術的宣傳和推廣,一方面是國內的相關法規不健全,授權產品一出來,盜版、次品“山寨”就會跟風而起,藝術家和正規的生產商很難在授權復制的生產、銷售中獲益。更重要的是,藝術家愿意讓出自己的一份利益來培育授權復制在國內的新興市場。
“藝術”“生活”與 的雙向維度
藝術衍生品從開始就注定它是市場和需求催生的新生活范式和新經濟(310358,基金吧)模式,越來越多藝術家們的介入絕不會僅僅帶來產品的豐富和商業的更迭。從版畫復制品、室內陳設、家居用品、文具玩具、文化禮品、服飾配飾等多個生產消費領域都成為藝術家意圖進入的新領地,未來必然地催生與之匹配的全新的設計、生產、商業和生活消費。這種改變在于更多精神性的表現被物化,而兩者的相容提供給人們更加豐富多彩的、發源于內心的舒適感。
如果說面向“生活”維度的藝術衍生品從更為大眾化的受眾出發,使其迅速融入大眾的生活,那么,以藝術品復制為方向的衍生品則滿足了人們對于藝術品的需求。其中名家限量版畫成為這一領域最為強勁的黑馬。
作為新興的“畫種”,“復制版畫”已經成為了當下藝術圈的寵兒。而名人名作的“復制版畫”更是炙手可熱。在上海藝術博覽會上,記者遇到了版畫經營者朱先生,他告訴記者:“目前主要的"復制"形式包括絲網、石板和數碼等,現在通過數碼技術"復制"出來的作品,已經極其接近原作,加之限量與畫家簽名,收藏價值也不言而喻”。而對于收藏者來說,由于這種“復制版畫”需要消耗藝術家的精力幾乎是可以忽略不計的,所以,對于同一個藝術家來講,他的復制版畫遠遠要比原創便宜。吳冠中版畫《高粱》以1.15萬元在北京保利精品拍賣會上成交。1.15萬元便能奪走吳冠中的親筆簽名的作品,這在前幾年是完全無法想象的,“這也是復制版畫越來越受歡迎的原因之一,收藏名家作品,門檻這么低,同時也解決了收藏者對于藝術的需求。”
在上海藝術博覽會上,記者看到了諸如草間彌生、村上隆、岳敏君、周春芽、張曉剛等人的復制版畫屢見不鮮,與動輒百萬級、千萬級的名家原作相比,名家限量復制版畫開啟了大眾消費藝術品的另一途徑。
藝術衍生品前景廣闊
日前,記者就藝術衍生品未來發展的前景采訪了眾多業內人士,他們普遍認為,隨著經濟的發展,人們對文化藝術的需求也逐漸增長,藝術衍生品本身具有藝術價值,價格較低,投資風險小,又兼具收藏價值,因此,未來發展的前景廣闊,與此同時,與生活相關的衍生品的開發,讓藝術迅速融入尋常百姓家的生活,對于文化藝術的普及也有極大的推動作用。然而,目前限制藝術衍生品市場發展的因素仍極大的存在,如:版權保護、觀念陳舊以及產業化鏈條薄弱等。
對于藝術衍生品的消費與投資,業內人士認為,對于生活化的衍生品來說,這種形式讓喜歡你作品的人能換一種方式擁有它。對喜歡它的人來說是一種情感上的滿足。大家對衍生品文化概念認識程度也會越來越高,發展空間比較大。但總體而言,衍生品紀念的成分超過了其他的功能,不存在投資的價值,只是一個純粹的消費品。
但諸如名家限量版畫之類的衍生品,還是具有一定的收藏價值的。比如:尤倫斯藝術品商店開創了中國限量版藝術衍生品運營的新模式。尤倫斯通過與藝術家的合作進行衍生品的開發和銷售,以求當代藝術和大眾需求的結合,限量版藝術衍生品作為一種載體,是對藝術展覽和藝術品本身的延續,同時又因限量性,具有一定的收藏價值和升值空間,因此成為藝術愛好者收藏首選。 本報記者 孫雙
背景鏈接
藝術衍生品市場漸趨成熟
國際藝術授權產業發展至今不到30年,但已經形成了較為成熟的產業鏈和運營機制,每年藝術授權的衍生商品超過180億美元營業額,在紐約、倫敦、法蘭克福等地更有了專門的藝術授權交易博覽會。
中國藝術品市場研究院副院長西沐指出,隨著藝術授權業態的不斷獨立及規模的不斷拓展,全球藝術衍生品產業正在走向多元化、業態多樣化的發展路子。藝術授權作為一個相對新興的產業,其業態的獨立與規模的迅速成長,不僅僅使授權內容出現了多樣化:產品授權、數字授權和原作復制授權等。而且,產業承載也呈現出多業態的格局,特別是產業資本的介入,正在打破依附于各大美術館博物館+藝術商店的存在形式,單一的實體店營銷渠道似乎已經不能滿足市場需求。全球衍生藝術品產業正在走向產品、生產、品牌、消費熱點等的多元化,以及新興業態、業態融合形式及與已有業態重塑再造等多業態共生的發展路子。
全球藝術衍生品市場的交易體系正在進行創新與再造。從目前來看,西方藝術品市場的格局一般是:通過畫廊、拍賣一、二級市場及博覽會銷售原創作品;通過各種藝術商店對外銷售藝術衍生品。隨著產業資本與體系的廣泛介入,全球藝術衍生品市場正在經歷交易體系的再造。首先是藝術商店不斷脫離博物館美術館走向實體店;其次是在品牌的整合下藝術商店走向連鎖或品牌化經營;三是藝術商店+電商;四是交易平臺化+電商。除此之外,藝術衍生品的二級市場也會不斷興起,如拍賣、博覽會等形態也在不斷興起。
此外,全球藝術衍生品正在由藝術品的替代品、高端生活用品及禮品不斷向資產概念、財富概念轉化。也就是說,藝術衍生品正在成為一個投資產品,成為越來越多的人可以接受的資產配置工具之一。
藝術授權主要形式有三種
國際品牌授權業協會公布的《2011年年度授權調查報告》顯示,全球品牌授權市場的年銷售額約2000億美元,在原創藝術品市場之外,國際藝術衍生品市場已漸趨成熟,也成為全球藝術市場新的增長點。
國際通行的藝術授權形式主要有三種:產品授權、數字授權和原作復制授權。其中,產品授權系指將藝術品的形象印制在各種普通產品上,使之成為具有藝術特色的藝術衍生品,從而在銷售中獲得更高的附加價值。數字授權系指通過拍攝藝術原作獲得藝術品的數字化圖片或形象數據,然后將這些圖片應用于各種電子產品之上,用于裝飾或各種電子媒體的展示使用。而原作復制授權則是指獲得對藝術品進行原尺寸仿真復制并銷售的權利。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