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在藝術市場上原創版畫作品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關注。原創版畫作為一門獨立的藝術學科,也是完全有條件成為藝術品市場中一個重要的市場門類。但目前原創版畫卻并未在市場內形成較為成熟的板塊,在藝術市場內所占的市場份額也更是微乎其微。究其原因,主要是當下大眾對原創版畫存在多種概念誤讀。

李樺 起來 19X26.5cm 木刻紙本鏡心 1947年

李樺 起來 背面手拓痕跡

吳凡 蒲公英 56X37cm 木刻水印紙本 1958年
一、原創版畫與復制版畫的區別
近些年,名家復制版畫活躍于藝術市場,從2000年初吳冠中的限量復制版畫到當下眾多名家也都紛紛做起限量復制版畫。但這種名家限量復制版畫與原創版畫是有根本性區別的。復制版畫與原創版畫不僅在制作技術上有很大差異,在作品的藝術性上更是有著天壤之別。原創版畫的每一幅作品在創作的時候都是以版畫為表現的形式語言,每件版畫作品有其獨立的藝術性,而復制版畫是對國畫、油畫等原件通過傳統的手拓或現代印刷技術等手段進行再復制,復制的作品是對原有作品進行另外一種表現形式的復制呈現,其藝術性是附庸于藝術品原件的。復制版畫市場更多的市場作用是滿足大眾的藝術品消費,復制版畫本身的收藏價值大大小于原創版畫作品的收藏。原創版畫史是自1931年起,由魯迅倡導的新興木刻開始,我國才有了原創版畫的創作。它是以版畫為藝術表現形式,原創版畫在創作時每幅作品都有明確的藝術思想表達。雖然原創版畫也可以是以復數形式呈現,但每一件經版畫家本人制作的版畫作品都具有獨立的藝術價值和收藏價值。

古元 燒舊地契 27.5X18cm 木刻紙本鏡心 1947年

古元 燒舊地契 背面手拓痕跡
二、原創版畫與印刷品的區別
早期版畫以木刻版畫作品為主,作品主要是根據凹凸原理,通過制版、雕刻后覆紙手拓而成,從刻版到后期手拓版畫均為手工制作。新中國成立后,原創版畫的創作表現形式又有了銅版、水印木刻、絲網、石版等種類。雖然版畫的制作方式發生了變化,但版畫還都是以手工制版制作而成,與機器網點印刷和當下高清晰噴印打印有著本質區別。原創版畫的手工制作痕跡是印刷技術所不可復制的。

李樺 晚風 34×44cm 木刻紙本鏡心 1963年
三、原創版畫作品的簽名及編號
20世紀30年代至70年代前后,中國第一代、第二代版畫家創作的版畫作品在市場上流通的不多,當時的版畫創作多是服務于社會的宣傳功能,也沒有成熟的版畫市場銷售渠道,所以目前在市場上流通的那段時期的作品大都沒有簽名和限量編號,甚至還有很多版畫原作連簽名都沒有。由于特殊的社會歷史原因,這些早期的版畫原作存世量并不多,即使是沒有簽名和限量編號,這些版畫原作一樣具有很高的收藏和市場價值。
但自改革開放后,市場經濟開始放開,原創版畫的限量編號和簽名逐漸與國際市場接軌,對投資收藏者而言,中青年版畫家的原創版畫作品收藏,其版畫原作是否有藝術家的親筆簽名和編號,直接影響這件作品的收藏價值和市場價值。

李煥民 初踏黃金路 44×52.5cm 套色木刻紙本鏡心 1963年
四、版畫的收藏價值和升值潛力
20世紀30年代,中國開始了新興版畫運動,其從誕生起便與中華民族的社會進程息息相關,是中國現當代革命文藝的重要組成部分,是20世紀30年代左翼美術的主力軍。老一輩版畫家是以革命家和藝術家的雙重身份出現在歷史舞臺上的,以版畫藝術作為戰斗的武器在現當代歷史的進程中發揮了巨大的作用。中國第一代版畫家李樺、古元、胡一川、黃新波、江豐、力群、彥涵等藝術家創作了許多凝聚歷史和具有強烈時代精神的版畫作品。
改革開放后,隨著西方美學思維潛移默化的影響,中國的版畫家,特別是中青年版畫家開始了對版畫藝術本體的思考,他們從版畫本體出發,在版畫的表現形式、表現語言、藝術思想等各個方面和領域進行著探索、研究和實踐。
現今,中國的中青年版畫藝術家,如徐冰、蘇新平、方力鈞、陳琦、應天齊等優秀的版畫家也已蜚聲海內外。
國內藝術市場經過近二十年的發展,以藝術價值為脈絡的市場發展趨勢已逐漸清晰。原創版畫由于諸多原因進入市場較晚,并容易被大眾所誤讀,所以目前原創版畫的市場價格不高,是目前藝術市場內一塊被市場嚴重低估的價值洼地。
例如中國第一代版畫家李樺,版畫五老(李樺、古元、彥涵、力群、王琦)之一,中央美院版畫系創始人,中國版畫家協會第一任主席,被徐冰稱為“中國版畫界的靈魂人物”。他的版畫代表作品單幅的價格也只在幾萬元。今年3月北京榮寶拍賣的“滴泉集珍——中國現當代原創版畫專場”封面作品——《怒潮—抓丁》,為李樺先生1946年創作的代表作品,此作品為樺翁家屬舊藏,如此來源有序的原創版畫作品雖然是專場的封面作品,但也只拍得3.2萬元。另外北京榮寶去年9月的專場拍賣中,李樺先生1947年作品《快把他扶進來》以25萬元落槌,呈現了目前市場對原創版畫價格認知冷熱不均的現狀。這種現狀也是當下藝術市場對原創版畫的收藏與投資概念還沒完全認知,以及對其價值認知局限性的現實體現。
就在近期,9月17日倫敦蘇富比“早期與現當代版畫”的專場,總成交額達到528萬英鎊。其中愛德華·蒙克的版畫作品《夜憂郁》估價55萬—75萬英鎊,成交價為96.25萬英鎊;安迪沃霍爾的絲網版畫作品《尖叫》估價10萬—15萬英鎊,也以21.85萬英鎊成交。對于原創版畫的價值認知,目前西方藝術市場已較為成熟。目前國內原創版畫作品在藝術市場的價值體現還并未被大家熟悉,著名的原創版畫家作品價格也大都在幾千至幾萬元人民幣的價位區間,但隨著原創版畫的價值逐步被認知,原創版畫作品的價位在未來藝術市場必然有著巨大的上升空間。
(本文作者為《滴泉集——李樺的藝術歷程》主編,原載榮寶齋《藝術品》期刊2013年第10期)

黃永玉 阿詩瑪 27X18cm 套色木刻紙本 1956年
“版畫五老”代表性作品成交情況表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