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馬健郡的國畫,一種清新、剛健之氣撲面而來。

馬健郡自幼即受青州美麗大自然的熏陶,少時就萌發了以畫筆為祖國山河樹碑立傳的愿望。幾十年來,他利用業余時間,潛心研習中國山水、花鳥畫,既學古人又重寫生.將中西畫法融為一體。追求創新走自己的路子,又不失傳統技法的素養。他傳統功底深厚,筆下山水或雄渾蒼潤或清秀雅致,無不情趣盎然、意境深邃。

馬健郡堅持以自然造化為師 ,擅于在自然景象中捕捉靈感,發現美感,使他的作品貫穿著源于造化的生命氣息和清新感覺,展示給人一種來源于自然的生機和美感。他注意觀察不同角度、季節、氣候等條件所形成的變化,對山水遠觀近覷,四時、朝暮之景可使一山具備多山之意態。為了寫生,他一個個山村踏訪,一處處勝景游覽,一座座崇山峻嶺登攀。精神所至,物我兩移,觸到一種 “山川使予代山川而言,山川脫胎于予也,予脫胎于山川也”之境界。同時,他認真研討南北朝謝赫的《畫品》,對謝赫倡導的“六法”(氣韻生動、骨法用筆、應物象形、隨類賦彩、經營位置、傳移模寫)熟記于心,并用于實踐。

縱觀馬健郡的山水,以水墨著色為主。青綠淺絳,以色破墨;畫面雄峻嵯峨 ,蒼茫渾厚,氣勢恢宏,意境優美。從風格、氣度到技法,都顯現出一種北部畫家特有的渾然、厚重與蒼茫,觀之令你的胸懷空曠起來,吸入的空氣也仿佛變得清新起來。他所畫崇山峻嶺,往往以頂天立地的章法突出雄偉壯觀的氣勢,厚中有清,實中有虛,剛中有柔,靜中有動,極富神韻,耐人品讀。畫家用粗獷的濃墨,勾勒出連綿起伏、蒼蒼莽莽的群山和山與山之間的分割、咬合;用細膩的筆觸,皴擦描繪每座山的峰脊、巖壁和溝脈,山石的棱角、紋痕,山間漂浮的云霧,山崖上奔流的瀑布,及山麓剛勁虬曲的巨樹;再襯以舟橋行旅、竹籬茅舍、小橋危棧、亭臺樓閣,成功刻畫出北方山水“山巒渾厚、勢狀雄強”的特點,具有極大的視覺沖擊力和藝術感染力。他自身的直率、豪爽、大氣,都體現在他的畫作中,使他的山水畫有獨特的大氣象、大筆墨。

馬健郡工于山水,亦擅花鳥。他筆下的花鳥構圖簡潔明快,筆墨細膩灑脫,形態活潑多姿,顏色明麗濃重。不論是春風中飄拂的紫藤、雍容綽約的牡丹,還是亭亭玉立的荷花、雪中怒發的紅梅,皆秀雅清新,端麗飄逸,意趣盎然,給人留下過目難忘的美好印象。

文如其人,畫亦如其人。正如元“四家”之一的王蒙所說:“山性即我性,水情即我情”。馬健郡先生現為中國工藝美術家協會會員、中國國畫家協會會員、東夷畫院院長。他為人厚道、豪放、熱情,樂于助人,熱心公益事業,且經常組織各種書畫活動,為本地的文化事業添磚加瓦,受到了各界人士的一致好評。(作者:劉祥亮)



馬健郡近照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