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加大藝博的青年藝術家大多數都是當年畢業的美術專業學生,他們初涉社會面臨獨立的創作與全新的生活,他們或居于漸成氣候的城市藝術區、學院的工作室,或居于鬧市的街巷小區之中,但不管他們走到哪里,他們都會帶著自己的創作一路同行。這些小小的創作天地,有的甚至不能叫工作室,但有藝術的理想有理想的創想,這里就是藝術之花綻放的地方。他們坦白,他們擁有對未來的憧憬,他們徘徊,他們不忘青春的直面與執拗。大藝博帶著傾聽的心,走進這些青年藝術家的工作室。
“我希望我做的作品會使得人們感受到活著的美好。”
2013年畢業于四川美術學院油畫系;曾參展2012年首屆大藝博,今年是第二次參展。
工作室地址:四川美術學院虎溪工作室

1.能先簡單說說你自己嗎?
這個真不好說,看作品吧。
2.美術學院的學習經歷,對你的藝術之路有什么影響?
在美院的幾年學習中,我收獲很多很多,美院學習對我來說應該是我藝術殿塔的基石,不可缺失。而且學院氛圍是比較自由的,不同的藝術形式我們都幾乎有學習和研究,這對我藝術作品的創作提供很好的養料。但是美術學院的學習經歷對一個藝術者的影響我覺得不會太大。
3.你用什么標準評價藝術,或者你希望別人用什么樣的標準評價你的藝術?
沒有標準。
4.再簡單聊下你的生活?
生活真的是有聊不完的事,我以前總是畫畫畫到很晚才睡,我發現自己好像老的很快,感覺老是往時間前面跑,時間過得很快。每天都和時間較著勁,都忘了還有生活。我想讓自己的生活一天比一天更有趣。

5.藝術和生活的關系,藝術家理解的藝術和個人生存、個人身份之間的關系,是建立在歷史的關系中,也就是說歷史性很強,或者說個人身份更多的是體現在這個關系當中?還是建立在生活經驗、經歷之上?
沒有這么簡單,構成一個人的經驗的事物是從你出生以后到此時此刻,這個過程當中你經歷了多少的事,每一個瑣碎的事情在你的藝術創作中都產生有作用,能說的清嗎?比如說,有的時候看一本書,過程中產生了很多對世界新的思考,那看完以后,過不多久,好像覺得沒什么變化,其實它正在你的思想區域里發酵,它會以其他的方式在我們的生命里呈現,這是多么有趣的事。
6.學生階段創作的現狀是怎樣的?有什么特點?
我倒做過一件大型的跟雕塑有關的作品,那是我的創作,和教學沒有關系,那件作品《生命之樹》我自己做了將近快一年,很累很苦,真的是勞筋骨,苦心志,這種方式會使大腦變得敏銳。
7.你對自己的定位是什么?
主要說在藝術上吧,我自己喜歡做藝術,一直做下去,這算是定位吧。對自己的定位,對藝術上的定位,藝術使得大自然更加美好。我希望我做的作品會使得人們感受到活著的美好。
8.許多藝術家都會將自己與另一個領域的身份聯系在一起,比如沃霍爾(Andy Warhol)與商業,博伊斯(Joseph Beuys)與薩滿教。巫師、圣愚、以及先知,你更希望傾向于藝術家與哪個角色相關,還是藝術家這個身份足矣?
詩人吧。

9.你的作品有很強的敘事性,貌似每個作品背后都有一個故事。這個故事既是屬于你個人的,也是屬于一個時代的。為什么要把個人與時代糾結在一起?
在藝術里我是個不會說謊的人,不強調敘事,不強調個人,也不強調時代,更不把他們糾結在一起。人性和世界都是復雜的,做藝術的人都有敏感的神經,真誠,敏感,個性,和勇氣,這些會讓做藝術的人做出很感人的作品。好的藝術家自身具有一種社會責任感,自身的經驗和這種擔當性會體現在作品中。
10.對時代的那種詩意的懷舊,怎么在當代的這種觀念表現出來呢?
這個問題我覺得用作品本身來表達比較好。
11.說一下你所在城市的藝術社區,藝術社區對你來說重要嗎?
我在四川美術學院虎溪工作室,我已經畢業了,按理說畢業了就不能呆在這里的,因為這里只提供給在校生,所以自身很尷尬,我希望我合法的在一個藝術區能有一間自己的工作室做作品,很希望這一天快到來。
12.你相信有本質?
也許我覺得有的倒沒有,我對很多事都懷疑。

13.藝術家的角色是創造完全新的東西還是更專注于自己的思想和技術?
藝術家有各種各樣的才好,那樣交流起來多好。
14.你怎么看藝術的形式和觀念之間的關系?
形式和觀念沒有太大的關系,這個看做的作品本身的表達,這不是一個既定的問題。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