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折扇漸成收藏熱品
扇子在我國已有3000多年歷史,古代別稱“搖風”、“涼友”。而其作為藝術收藏品由來已久,據傳藏扇的風氣始于魏晉。同時,扇子工藝精湛、造型雋美、品種繁多,堪稱中華一絕。扇子發展至宋朝,有了初步的折扇形式。經由明代文人雅士的重視與雅玩,折扇藝術也發展到了歷史的巔峰。
在沒有空調的日子里,人們喜歡手持折扇或蒲扇驅趕熱浪。如今,折扇因其扇面、扇骨所具備的獨特魅力,收藏逐漸升溫,成為藏家追逐的新寵。近年來,在眾多玩家及收藏家的追捧下,被視為風雅之物的名人書畫扇更成為熱門收藏對象。小小一把名人書畫扇,在拍賣會上常可拍出數千數萬元,甚至數十萬、上百萬元的高價。目前,折扇已成為藏家們日益關注的小眾藏品之一。
名家雕琢成就高價扇骨
扇骨,即折扇拆掉扇面之后的部分,最外側的兩根稱為“大骨”,中間為“小骨”,小骨插入扇面的紙口,大骨固定扇面兩端。扇骨常見材質是竹子,而檀香、象牙、玳瑁、紫檀、紅木等名貴材料制作的扇骨也讓其身價倍增。
業內專家表示,竹子韌性很好,收縮性適中,意象清靜、素雅,與中國文人貼合最為緊密,所以成為文人扇的最多選材。一根毛竹最高可達20余米,可為扇骨所用的只有中間很少的一部分,并且要干凈沒有瑕疵。在收集一批毛竹原料后,首先要進行煮料,然后是曬料,最后是存放,這三個環節稱之為備料。制作工藝也十分繁瑣,從打型(開料)到造型,再到烘烤、打磨等等,要經過大小十幾道工序后方可成為一把完整的折扇骨。一把具有收藏價值的上品扇骨,除了具備上述工藝外,有的還請名家進行雕刻。
從折扇的制作工藝和形態上,可以將其分為南派和北派。南派又可以細分為南京、上海、杭州、廣州、浙江、四川等諸多地方派別。南方氣候濕潤,利于竹類植物的生長,并且由于竹子的纖維長、韌性好、容易取材,因此南方使用竹子制作折扇的占據絕大多數。目前市場上出售的高價扇骨也大多出自以王健、王義林、曹小弟等為代表的南方制扇藝人之手。
此外,在中國畫門類中,歷代書畫家喜歡在扇面上繪畫或書寫以抒情達意,或為他人收藏,或贈友人以詩留念。存字和畫的扇子,保持原樣的叫成扇,為便于收藏而裝裱成冊頁的習稱扇面。從形制上分,又有圓形團扇(紈扇)和折疊式折扇。在宋、元時代,團扇畫廣為流行。明代以后,折扇畫漸漸成為主流。
“扇小乾坤大”,扇面作為折扇的重要組成部分,其上面體現的文人字畫,因頗具特色的形制而為中國歷代書畫家所喜愛,也因此受到很多藏家的大力追捧。近幾年來,隨著藝術品收藏市場的不斷升溫,這種能“歸一握,藏袖中”的扇面小品畫,越來越受收藏界的歡迎,拍賣價節節上升。
“湘妃”扇漸成收藏熱品
從材質上,折扇可分為木扇與竹扇。對于收藏者來說,木扇因相對不夠雅致,因此即便是市面上不常見的紫檀、海南黃花梨等材質的折扇也鮮有收藏家問津。目前,在收藏市場中最受關注的還是竹扇。
由于種類眾多,竹扇成為眾多藏家追捧的對象,斑竹、玉竹、棕竹和羅漢竹等在市場中最受歡迎。其中根據圖案,斑竹可分為湘妃竹、鳳眼竹和梅鹿竹,而湘妃竹在收藏市場中已經成為眾多藏家追逐的對象。業內專家表示,目前市場中材質優良的湘妃竹料十分稀少,直徑3厘米的湘妃竹料制成的折扇市場要價在萬元以上。
斑竹等優質竹料的日益稀缺,也造成了近期折扇收藏市場行情的持續走高。以斑竹為例,表面的斑紋圖案是在特定的氣候條件下經過特殊的霉變才產生的,只能依靠純天然的細菌病變,人工無法栽培移植,產量極低,加之近年來斑竹備受市場推崇,砍伐嚴重,使得優質斑竹尤其是湘妃竹更成為稀世珍寶。
同時,很多藏家對于折扇的追捧也體現在扇骨復雜的工藝上。蘇州折扇在制作過程中,除要經過煮、曬、烤、刮、拖、倒、磨等工藝流程外,還要用浸濕的木賊草磨光晾干,用榆樹葉打磨提光,最后上白蠟,這樣竹皮成品才會做到滋潤悅目、色黃晶瑩,經久不變。然而即使是經過這么多道工序處理,如果保存不善,仍然有可能會遭遇蟲蛀。專家表示,由于制作工藝復雜,加之材料稀缺,目前制扇名家一年所能制作的折扇數量屈指可數,制扇成本的提高無形中也帶動了市場行情的上漲。 折扇收藏逐漸年輕化
通常,在人們印象中,喜歡收藏折扇的都是四五十歲以上的中老年人,或者是畫家、書法家等文化從業者。但專家表示,折扇收藏群體開始年輕化,其中不乏“70后”、“80后”的身影。
一位多年經營折扇的商家對北京商報記者表示,目前折扇愛好者已經不像以前有年齡和職業之分,很多年輕人也開始關注和收藏折扇,而且他們多半關注的是材質好的中高檔折扇。“目前一把出自名家之手的折扇價格已接近萬元,湘妃竹等材質好的折扇價位基本在2萬元以上,高價折扇仍然成為年輕收藏者追逐的對象。”
業內專家表示,折扇作為傳統文化的載體,目前已成為年輕人體現文化的符號之一,折扇重新回到年輕人手中,也是社會文明發展的表現。同時,年輕收藏者的消費能力今后或將撐起折扇收藏市場,成為折扇收藏的主力軍。北京商報記者 劉洋
收藏貼士
收藏扇骨六準則
做工和雕工。雕刻的表現力豐富,刻法有陽刻、陰刻、留青、貼簧、沙地、透雕、鏤空等,還有髹漆、鑲嵌、戧金銀等多種手法。扇骨雕工精細,倘出自名家之手,就具有較高的收藏價值和投資價值。
材質。扇骨中最貴重的當屬象牙、玳瑁、紫檀,其次為黃楊、桃絲、佛肚竹、羅漢竹、雞翅木等。材質本身即體現較好的收藏和投資價值。
規格。一般而言,扇骨以大為貴,扇骨檔數以16檔最受歡迎,價格也較高。
款式。扇骨的款式多種多樣,罕見的花式、雙面貼、鑲嵌式的扇骨價值要高于樸素無華的扇骨。
年代。同樣材料和雕工水平相仿的扇骨,年代越久遠價值越高。
品相。如果扇骨、扇釘沒有更換,全部為原配,小骨無斷梢,刻工完好,就可列為品相上乘。無瑕疵的扇骨應為收藏者首選。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