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蘇富比夜場現場
2013秋拍,由蘇富比、嘉德和保利在國慶長假期間的香港完成了首輪拍賣。三大公司的拍賣結果,尤其是蘇富比在瓷雜和油畫兩大板塊中刷新的多項拍賣紀錄,引發市場與輿論的強烈反響,尤其是油畫板塊,更是首次創造破億的拍賣紀錄,媒體驚呼藝術市場又回到了“億元時代”。其實,億元紀錄并非藝術市場的全部,此番首輪拍賣的結果透露了更多能說明藝術市場發展動向的信息,值得仔細解讀。
“三國演義”正式開演
自去年秋拍第一輪期間中國嘉德率先搶灘香港舉行藝術品首拍以來,蘇富比在香港的主場先后迎來嘉德和保利的客場挑戰,到今年秋拍已經是第三次交手了。回顧這三次交手,第一次嘉德只做了書畫和古董家具兩個專場;第二次嘉德又增加了瓷器拍賣,保利也從原來參加香港第二輪拍賣改為加入香港第一輪拍賣,與蘇富比、嘉德同時拍賣;而這第三次,嘉德首次推出油畫雕塑專場,與蘇富比、保利在瓷雜、書畫與油畫三大板塊上展開全面的競爭。因此,我們不妨把這次香港首輪秋拍看作他們3家公司“三國演義”正戲的開演,相比之下,前兩次交手只能算作其序幕。
畢竟是正戲,三大主角一上演就出手不凡:蘇富比這次特別推出紀念亞洲40年的夜場拍賣,卻傾全力聚焦油畫板塊,拍品只涉及20世紀中國、亞洲當代與東南亞現當代藝術三大門類;嘉德則將其在北京主場已經成熟的“大觀”夜場品牌延伸到香港,推出“大觀——香港之夜”夜場拍賣。保利也如法炮制,推出了“中國藝術重要專場”,只是并不安排在夜間拍賣。值得一提的是,嘉德和保利選擇了不同的商業策略:保利去年秋季首拍伊始就同時推出三大板塊與珠寶的拍賣,高調追求規模效應。保利的執行董事趙旭在拍前對筆者強調,其香港秋拍的目標是坐6望10:總估價6億港元,總成交額有望達到10億港元。為此其“中國藝術重要專場”囊括了各大項目,甚至包括手表、珠寶門類的精品,結果整個專場拍出2.38億港元的總成交額。嘉德則與此相反,從一開始就穩扎穩打,三次拍賣每次有新的專場推出,可謂一步一個腳印。嘉德書畫部總經理郭彤女士表示,香港是成熟的市場,一味追求成交額意義不大,買家也并不看拍賣公司總成交額拍得多高。他們因此確定首次夜拍僅以宮廷藝術為主題推出拍品17件,且涉及瓷雜、書畫與油畫三大板塊。結果夜場取得1.4億港元的總成交額。
油畫板塊有力反彈

蘇富比亞洲40年夜場推出的趙無極三聯畫《15.01.82》,以8524萬港元創造其個人紀錄

蘇富比亞洲40年夜場推出的陳逸飛《紅旗》,以7964萬港元成交

蘇富比亞洲40年夜場推出的曾梵志《最后的晚餐》,以1804.4萬港元創造亞洲藝術家拍賣紀錄
有趣的是,“三國演義”在同行競爭中也形成了明顯的合力,這突出地表現在3大拍賣公司都有交集的油畫板塊上。嘉德在香港首次推出的油畫板塊專場拍賣,35件拍品取得了逾1.1億港元的總成交額;保利同一板塊的中國現當代藝術專場,總成交額也達1.2億港元。最令人刮目的是蘇富比主場,僅其亞洲40年夜場就迭創天價:曾梵志的《最后的晚餐》以1.8億港元創造了亞洲油畫的拍賣紀錄,趙無極、劉野等頂級市場明星也刷新了個人拍賣紀錄,全場總成交額則高達11.32億港元,創造亞洲夜場拍賣的新紀錄。
油畫板塊的行情發展歷程中,現代藝術與當代藝術這兩個大類可謂起彼伏地:2006春拍起當代藝術率先暴漲,直到2008春拍曾梵志在佳士得拍出7536萬港元的天價達到頂峰,之后在華爾街金融危機沖擊下其成交總額、作品成交價等指標均大幅跳水。好在由趙無極、朱德群與吳冠中、徐悲鴻等領銜的現代藝術取而代之,出現穩步上漲。到了2013秋拍,當代藝術似乎已改朝換代:領軍人物曾梵志、劉煒、劉野與周春芽構成了“新F4”,取代了原來的“四大天王”張曉剛、王廣義、方力鈞與岳敏君。其實,從板塊輪動的背景看,這次當代藝術帶頭,讓油畫板塊突破了億元大關,與中國藝術市場最大的書畫板塊,自2011年秋拍起就長期處于盤整狀態有關。
不過,曾梵志這個新紀錄與其第二拍賣紀錄相比整整多了1億港元,而他的拍賣紀錄與那些年輕藝術家的成交價格相比,落差就更大了。考慮到當代藝術本身還缺乏美術史的學術支撐,其市場行情也因為一上來就暴漲而先天不足,呈現先揚后抑的走勢,因此圈內外的輿論對這個紀錄不無質疑。其實,無論就曾梵志本人,還是就其“面具系列”,還是就這件《最后的晚餐》,這個紀錄本身并無疑義。但正如蘇富比亞洲當代藝術主管林家如所表示的,這個新紀錄并不能使整個當代藝術的價格體系有所提升從而帶動市場,只是對當前源源不斷進入市場的新買家有號召力,因此更具象征意義。因此她表示,未來將重點圍繞“繪畫性”主題組織年輕藝術家的精品專拍。這一點,恰恰與中國嘉德的油畫主管李艷峰的想法不謀而合。看來,“繪畫性”會成為未來當代藝術市場的一個重要概念。
瓷雜板塊連創紀錄

蘇富比香港秋拍推出的明成化青花纏枝秋葵紋宮盌,以逾1.4億港元成交

蘇富比香港秋拍推出的明永樂鎏金銅“釋迦牟尼佛”坐像,以逾2.36億港元創造中國雕塑拍賣紀錄

蘇富比香港秋拍推出的唐夾纻干漆佛頭像,以4044萬港元刷新唐佛像拍賣紀錄,
圖左為蘇富比亞洲中國瓷器工藝品主管仇國仕
2013香港秋季的首輪拍賣,嘉德、保利在瓷雜板塊都有專場推出,不過蘇富比卻聲勢奪人。據蘇富比公布的消息稱,該板塊其總成交額高達12.6億港元,其拍賣過程中還打破了一系列拍賣紀錄:眾多新紀錄中最令人意外的是一尊明永樂鎏金銅“釋迦牟尼佛”坐像,由廣東中山著名藏家“五覺齋”主人鄭華星以逾2.36億港元刷新了中國雕塑世界拍賣紀錄;一件明成化青花纏枝秋葵紋宮盌,由香港著名古董商翟健民以逾1.4億港元創造了明代瓷器拍賣的亞軍;色釉瓷器拍賣紀錄;一尊唐夾纻干漆佛頭像,以4044萬港元刷新唐佛像拍賣紀錄。
其實,進入21世紀后,在亞洲已有近40年拍賣歷史的瓷雜板塊就率先破局,連連拍出億元紀錄——先是乾隆琺瑯彩膽瓶在蘇富比成交過億,接著是元青花罐在佳士得拍得2億多元。不過在2009年秋拍中國藝術市場進入“億元時代”后的兩年里,瓷雜板塊出現了國際性的丑聞,一件清乾隆粉彩鏤空轉心瓶在英國倫敦一個鄉間拍賣會上拍出5.5億元人民幣的天價,卻因多次跨國催款而變成國際話題。這個丑聞打擊了中國買家在國際拍賣場上的信譽,最后引發了蘇富比傾全力打造的“梅云堂珍藏”在2011春拍出現大幅度流拍。好在這件拍品本身在2013年初被邦瀚斯以2000萬到2500萬英鎊(人民幣2億元左右)的價格私下轉讓。也許這個結果打開了市場各方的心結,蘇富比這次秋拍有了那么多瓷雜精品,還拍出了兩個億元紀錄。由此會否因此迎來瓷雜板塊再度活躍?市場人士認為這還有待觀察。
書畫板塊繼續盤整

嘉德香港秋拍新推“大觀——香港之夜”專場,張為邦《下元靈佑圖》以3335萬港元成交

保利香港新推“重要中國藝術品”專場,董邦達《西湖十景冊》以3047.5萬港元成交
香港首輪秋拍的結果中最意味深長的,則是3大公司在書畫板塊上的不同表現:蘇富比的書畫專場雖然總成交額高達4.06億港元,成交率也高達95.3%,但僅有2件拍品成交逾千萬元:張大千的《丹山春曉》以3484萬港元拔得頭籌,還有他的《翠袖倚竹圖》以1024萬港元成交。而嘉德和保利,則都推出了各自的重磅拍品:嘉德的夜場中張為邦的《下元靈佑圖》以3335萬港元成交。宋代皇室的兩件書法作品也表現優異:宋理宗《楷書淺沙流水聯句》冊頁以4255萬港元成交,南宋楊皇后楊妹子《楷書清涼境界七絕》也以2357.5萬元成交;近現代部分中,傅抱石《琵琶行》以2415萬港元成交。保利更是全面鋪開,同時推出古代書畫、近現代書畫與當代水墨三個專場,董邦達作品《西湖十景冊》在其“中國藝術重要專場”上以3047.5萬港元成交,陸燦的《為穆大展繪攝山玩松圖》以2100萬港元成交,近現代書畫部分則有張大千的造像1265萬港元成交,傅抱石的《風雨歸舟》成交價1058萬港元。
這樣的結果,一方面表明蘇富比的書畫拍賣是其弱點,還無法與客場挑戰的嘉德、保利抗衡;另一方面也表明,書畫板塊本身仍處在行情調整的困境中。
嘉德書畫部總經理郭彤在香港秋拍前表示,藝術市場好的時候突如其來,壞的時候也是如此。嘉德對市場的判斷來自客人的反應。她覺得今年秋拍的市場應該和春拍持平,今年看不到大幅反彈的可能性。她預測今年秋拍大名頭將繼續盤整,只有二、三線的藝術家各有鋒頭。因此,嘉德將避免5000萬元以上的高價位拍品。
保利書畫主管李雪松也表示,由于6月底出現過“錢荒”,市場人士一度對秋拍前景十分擔心,如今香港首輪拍賣的結果讓大家覺得比較放心。從嘉德、保利兩位書畫主管的話里話外看,今年書畫板塊盡管仍然會出現高價成交的拍品,但仍將維持盤整的態勢,而書畫板塊所占份額超過市場的一半,書畫表現平平,也許有助于油畫與瓷雜兩大板塊有更出色的表現,但大盤本身則肯定不會有大的突破。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