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龐茂琨,1963年生于重慶,當代著名畫家,四川畫派代表人物之一。現為四川美術學院副院長、重慶美術家協會副主席、中國美術家協會油畫藝委會委員、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中國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人選。其作品多次參加國內外的藝術展覽,并被海內外多個藝術機構以及私人收藏。代表作有油畫《蘋果熟了》、《彩虹悄然當空》、《觸摸》等。

《老鷹茶的滋味》 布面油畫

《沸騰的歲月》 布面油畫
10月26日,“浮世·游觀——龐茂琨藝術展”在成都K空間舉行。四川美術學院副院長、當代著名油畫家龐茂琨2013年的新作首次在西南地區亮相。
展覽上,人們驚異地發現,那個大家熟悉的,古典唯美的龐茂琨似乎不見了。取而代之的是,他以一種旁觀者的視角、用斑斕的色彩、戲謔的手法,呈現著千姿百態的人物和社會。
顛覆與改變,也意味著風險。對于此次轉變,藝術家本人怎么看?展覽開幕式結束后,記者專訪了龐茂琨。
羅中立握書本擺POSE
新作靈感來自舊照片
龐茂琨是土生土長的重慶人,也是中國當下藝術界中為數不多的、一直堅持探索古典油畫語言在當代文化情境里表達與呈現的藝術家。
龐茂琨早期的作品非常寫實,從成名作《蘋果熟了》開始,一直到《巧合》、《邂逅》和《光耀》系列,“古典唯美”是外界給龐茂琨作品貼上的標簽。
不過,此次展出的10余幅新作,色彩艷麗,帶給人極其強烈的視覺沖擊力。《沸騰的歲月》中,川美院長羅中立手拿一本書,和一群人擺著夸張的POSE;《老鷹茶的味道》描繪了一群外國人在川美新校區的老院子里,喝著老鷹茶;《末日假想》、《墨爾本幻游記》、《幸福多米諾》則表現了旅游的主題。
談到這批新作靈感來源,龐茂琨告訴記者,此前自己偶然翻看舊照片,從中,他發現了很多靈感。
“這些照片代表了當下社會最明顯的一些時代特征,比如,現在中國經濟發展了,大家都會選擇到處旅游,然后留下各種狀態的合影。這些合影中,有的人很興奮,有的人是狂喜,有的人則是不知所措。于是,我決定把它們都畫出來。”
有媒體將龐茂琨此次畫風的轉變稱為“巨大的冒險”。對此,龐茂琨自己說,“我不喜歡復制過去,一種風格成了一個藝術家的標簽,那就像生命沒有了新陳代謝。當面對新的靈感,而我又有創作沖動時,我不愿被形式所束縛。”
他們畫什么,我們就畫什么
77級、78級是我們的偶像
中學時代開始,龐茂琨就在川美附中學習。從川美附中到川美,這片土地給龐茂琨留下了太多的回憶,而與這所學校相關的人也給他的創作生涯帶來了不小的影響。
“我在川美附中讀書的時候,川美77級、78級油畫班的師兄們,簡直就是我和班里同學的偶像。”龐茂琨告訴記者,“那時他們上課的教學樓和我們離得很近,我們共用一個食堂、一個操場,受他們的影響非常大。”
川美77級、78級油畫班是著名的“明星班”,羅中立、何多苓、高小華等都出自這兩個班。
龐茂琨回憶,那個時候,“羅中立、何多苓畫什么,我們就跟著畫什么。他們的畫作常常被拿到我們的寢室里來傳閱。”
1981年,龐茂琨考進川美學習油畫。羅中立、高小華等開創的“傷痕美術”、“鄉土美術”在中國美術史上留下了重要的一頁,作為師弟,龐茂琨有沒有受到他們的影響?
對此,龐茂琨坦言,“我們這代人深受77級、78級的影響,所以我們的創作還是跟鄉土繪畫有著內在聯系,只是我們開始自覺地去探討一些新的東西,比如鄉土題材中的神秘主義。”
1984年,在中國美術館舉辦的第六屆全國美展上,還是在校生的龐茂琨憑借《蘋果熟了》受到了全國的關注和好評,其作品在當時最權威的《美術》雜志中進行了發表。“我記得那一年我在沈陽去參加一個活動,就有人指著我說,這就是畫《蘋果熟了》的那個人。”
從20世紀80年代中期開始,龐茂琨在繪畫語言上更多地吸收了古典主義、新古典主義的手法,也更重視在形式上的探索。
他還創作了很多與彝族有關的作品,比如《大地》、《行云》、《大黃傘》、《小溪》等。在這些畫中,他“極力表現那超凡脫俗的沉靜和純潔”。
相對于過去的作品,有人說龐茂琨現在的作品“背離了古典主義”。但龐茂琨說,“我對古典主義的迷戀依然存在,但我更想創造屬于我自己的東西。古典主義是一個我永不枯竭的資源,我的新作中仍有古典藝術的因素在其中。”
策展人說
他對“浮世”的“游觀”如此平靜
在龐茂琨近期作品中,他將其早期典雅柔和的古典主義繪畫轉換成為一種具有色彩的象征和生活的寓言。他使用強烈的明暗對比和鮮明的色彩,將我們熟悉的日常生活畫面,轉換成為一種令人感到陌生,具有超現實主義意味的影像畫面,從而使作品獲得了一種戲劇性的效果。
在龐茂琨的筆下,他的同事們在風景中乘船張望,城墻下的旅游團隊與一場婚禮的不期而遇,還有那些到四川參觀農家老院子的外國人,都讓觀眾獲得了某種令人驚異的陌生感。
他將人物從平庸的現實中抽離出來,世俗生活的場景如埃及壁畫一般凝結為永恒的畫面。龐茂琨對歐洲古典油畫有著長期深入的研究,具有一流的油畫表現技巧,但在近期的創作中,他似乎控制了這種油畫技巧的表現沖動,淡化了局部結構與造型的表達。他所關注的,是營造一種特殊的空間,讓我們與他共同“游”進某一時空場景,在一個似乎熟悉的生活景象面前感到不可思議的夢幻感。也許,龐茂琨不動聲色地向我們傳遞了一個平靜的聲音——這就是人世,這就是生活,是值得我們為之活著的人生。
我將龐茂琨視為我們這個時代不動聲色的觀者。他的創作,對于中國數量龐大的寫實油畫的當代轉型具有重要的參考意義,即寫實畫家如何以獨特的個性表達介入時代,而不是簡單地再現日常生活場景。
可以說,龐茂琨的作品,平靜呈現他對“浮世”的“游觀”,而他筆下的這些人物將穿過時間的隧道,從現在走向未來。
殷雙喜 (作者系中央美術學院教授、國家近現代美術研究中心研究員)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