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片資料
在上周末正式開鑼的2013福州藝術品秋拍上,盡管拍賣行、買家、藏家在情感上對市場有太多太多的期許,但是最終的結果并沒有出現“瘋狂的買家”。
“前排的男士出價20萬!20萬!后排中間的女士要加一點嗎?……好的,25萬!還有要加價的嗎?25萬,左邊中間打電話的先生,要再加一點嗎?……不加了!好的,場上還有誰要出價的嗎?25萬!第一次!25萬!第二次!……前排的先生不再考慮一下嗎?……”
入秋后的榕城,燥熱中夾雜著些許涼意。就像上周末正式開鑼的2013福州藝術品秋拍一樣,盡管拍賣行、買家、藏家在情感上對市場有太多太多的期許,但是理智卻告訴他們,“哥們,悠著點兒!”
于是乎,文章開頭的那一幕在金碧輝煌的五星級酒店的大宴會廳里不斷上演:盡管拍賣師們一個勁兒地在臺上“起哄”,但是臺下的金主們要么冷眼旁觀,要么笑而不語。總之,就是不舉牌子。一位外地來榕的買家在會后連連擺手,說道:“瘋子并沒有出現啊!”
是的,當下的藝術品拍賣市場,已經鮮見幾年前的那些瘋子了。即使是保利香港今年秋季拍賣最終以總成交額9.89億港幣收槌,成績單很漂亮!但就在前兩天,北京保利的執行董事趙旭在福州的一場私人聚會上,還是一語道破“天機”,今年市場不好!
其潛臺詞無非是目前經濟大環境依舊低迷,市場上的資金還是很緊張,所以不要苛求今年的秋拍能有張特別漂亮的成績單。這也是很多已經舉辦完拍賣會或即將舉辦拍賣會的拍賣行老板內心的獨白吧。
近年來的藝術品投資市場,似乎都是在以數字說話,數字成了藝術品價值的“代名詞”,數字的游戲,樂此不疲。
金錢介入藝術后,對藝術品市場具有帶動作用。如今的富豪入場,何嘗不是帶動藝術品市場繁榮的驅動力呢?或許,他們的藝術品位不高,買進賣出的頻率太快,但拍賣場上,那一小塊競拍牌子背后可是幾十萬、幾百萬元的保證金呢。
只是,在過去那些瘋狂的歲月里,富豪們手里的閑錢多,在投資了樓市、股市之后,理所當然又將目光瞄準了藝術品這片“藍海”。尤其是在鋪天蓋地的藝術品高額回報率的新聞“洗腦”下,在各家銀行的私人銀行部不斷舉辦各種藝術品投資沙龍影響下,這些年,藝術品已成為眾多富豪重要的理財工具之一。
當然,在手里有些閑錢的時候,富豪們如何在拍賣場上豪擲千金,也只為求一幅名家書畫,這無可厚非。但是當全球大環境不景氣的時候,藝術品市場也是率先感受到經濟低迷的陣陣寒意,畢竟藝術品投資不如股票、期貨的流動性好,想短期獲得高額回報壓根就是“天方夜譚”。
所以,在資金緊張的這個秋天,金主們不約而同地選擇了理智,不再一哄而上。畢竟,藝術本就是人與人心靈交流的最好媒介。
于是,筆者在參加了多場秋拍和秋拍預展后發現,盡管拍賣行的成交率下降了,但是部分精品卻拍出了高價,比如:田黃石在今年秋拍又破了福州本土拍賣的單克價格紀錄——9.44萬元/克。越來越多的國內拍賣巨頭陸續來榕預展,而且也不再把起拍價直截了當地標注出來,而是舉起了“藝術普及”的大旗。
且不論這是否又是一種反其道而行之的營銷手段,但至少對于曾經瘋狂的藝術品市場來說,也算是一種理智的引導。
接下來,全國各地的藝術品秋拍大戲還將陸續上演,到底是該出手,還是繼續圍觀呢?
巴菲特說:“在別人貪婪的時候我們應該恐懼,在別人恐懼的時候我們應該貪婪!”在整體經濟大環境的影響下,自個兒先掂量掂量,再決定吧!
藝術品拍賣裝腔
1.要擺出大款的氣派。
藝術品兜售者盡管表現得一視同仁、殷勤熱情,但其實只對有實力的買主感興趣。如今得展現出閑適、有學問的派頭。看到讓你忍俊不禁的作品時,萬萬不可發笑。但傲慢蔑視的神情就走得太遠了,就算你在這方面的能力能與畫廊老板PK一番,也要表露出冷若冰霜的樣子。詢問藝術作品價格時,千萬別害羞;但切記:決不能提及這些藝術品是以哪種幣種計價的。
2.你若很喜歡某幅作品,并且詢問了價位,對方或許只回答說“2”,顯得含糊其辭,實則是在考驗你。
從自己對該藝術家的了解程度,可大致判定對方說的是2英鎊(斷無可能)、200英鎊(不太可能)、20萬英鎊還是200萬英鎊。不要直接發問!應在腦海中預估各種可能性。除了難以覺察地抬一下眼皮外,此時身體的任何反應動作都是極不明智的。
3.不要光在貴賓室顯露自己的幽默感,它應該與您形影不離。
沿著過道欣賞藝術品時,不斷露出譏諷之笑大有“裨益”。幾個慣用詞總能左右逢源:如“參照印象派大師杜尚”,或是“重新思考藝術家與觀眾之間的距離”。平時練習藝術評判時,盡量不用任何帶“重新”(Re)之類的詞。記住永遠不要用“后現代”(postmod-ern)這個詞,因為它表示過時與乏味之極。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